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飞行指挥员(四十三)
    团长所说的这个指挥场次实在是太重要了。但是,说它重要又只是针对少数人甚至就是那么个别人重要,而且只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阶段重要,它对大部分飞行员来说都是不重要的,因此也是不怎么关注的,完全可以说根本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所谓的。那为什么又说它对少数人甚至个别人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阶段内重要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副团长能不能当上团长的一级至关重要的台阶或者说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你看啊,颇具神秘色彩的“招飞”可谓是大浪淘沙,千淘万漉,千挑万选,从地方学生选个飞行员那可真的是万里挑一,而这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呢,到最后航校毕业,能飞出来的只有一半左到三分之二吧,还要淘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再到后来能当上飞行指挥员并且还是副团长,而且还具备当团长基本条件的飞行骨干,一个团最多也就有只有那么两三个吧,可真的就是凤毛麟角,少而又少了。
    我们空军航空兵部队有这么一个规定,那就是指挥50个场次以上的才算是胜任的飞行指挥员。如果不够50个场次,你就是再胜任,水平再高,他也不认为你是胜任的飞行指挥员,而最多只能把你当做基本胜任的飞行指挥员。可不要小看了这个“胜任”二字与“基本胜任”四字不过就是二字只差,这可真的不仅是一级台阶了,而更是是一道门槛、一个关卡——一道副团长能不能当团长的门槛,一个把副团长拒在团长之列的关卡。
    这个“胜任”、“基本胜任”都是我们训练部门在给飞行指挥员技术鉴定时的标准用语和用词。该技术鉴定总共分三个档次,除了上面这两个以外,另外还有一个最低的档次,就是“不胜任”。
    这50个场次上飞行指挥员“胜任”的“起步价”也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吧,从上到下各级机关、各级与训练关系密切的干部大家都这么认可的,有没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肯定多少还是有点的,但我认为大部分因素还是经验总结和积累,其科学性并不是很强。从上到下各级机关对这一条在实际把握中还是比较严格甚至是呆板的,无论你这个飞行指挥员再优秀、能力再胜任,但只要达不到这50个场次他都会认为你不是“胜任”。而只要达到了这50个场次,只要不是水平明显不行、能力明显偏弱,他都会认为你“胜任”了,起码是在你的档案记录上是会给你这个鉴定的。当然了,这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飞行指挥的过程太复杂,不确定因素太多,以致于飞行指挥员能力水平很难具体量化和精准化评价及鉴定,最后只能按照场次为主要标准来衡量了。
    我那时不仅是副团长,而且还是比较明确的团长人选,更是颇具潜力的飞行骨干,所以自然也是对飞行指挥场次非常关心关注的。说实话,其实就是巴不得赶紧把场次搞够50个,那样就不着急了,可以耐心地等着团长位置出来了。否则的话,如果我的场次不够50个,而且还差得比较多的话,那么即使是团长位置空缺出来了,恐怕也会“花落别人家”,我还是接不上的。
    但是,能不能让你指挥,场次能不能尽快赶上去,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这里面还有着比较复杂的人为因素和客观背景,不是说你想指挥就每个飞行日都让你一个人去指挥的,比如说节后开飞,或是间断飞行后恢复飞行,还有飞行安全整顿后开飞,还有换季后开飞,等等,为了重视起见,都是要求老指挥员、成熟的指挥员甚至就是师长、副师长或是团长要亲自上阵的,这个时候根本就轮不到你这个新指挥员上去比划的了。
    “换季”是指飞机换季,即在季节转换的时候,机务人员会利用数天时间对飞机进行比较彻底的大检查,并把飞机上使用的的一些油液、胶垫等换成适合当前季节的用品,当然还要把一些系统的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应季节的特点。这主要就在春秋两季进行,就像我们人一样,进入冬季或是到了春季,都需要明显地换穿相应的衣物,所以被形象地称之为“飞机换季”。
    另外,还有其他的指挥员,他们虽然倒是无所谓场次的多少,上去的快慢,但是他们每年也有最少场次的要求,也是需要完成这个年度指标的。这个是训练法规的规定,完成不了的话就会影响到全团年度军事训练任务,所以这也是团里在组织飞行训练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并实际安排好的事情。
    再有,飞行指挥也是有补助的,飞行指挥员每指挥一个场次,按照规定,可以按照占场时间的长短,折合成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最后得到财务部门发放现金进行补助。折合成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是为了便于计算和发放补助,因为飞行指挥员本身就是飞行员,你把他一段时间内的飞行时间与指挥场次的占场时间结合到一起,就可以更加的省时省事了。相比较而言,作为一个飞行指挥员,他是更愿意拿指挥场次的补助,因为多啊,明显地比参加一个飞行日的飞行时间多。受到利益的驱动,而且都是真金白银啊,这都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每个飞行指挥员自然都是愿意去多指挥了。
    正是由于上面这些诸多的因素和原因,造成了像我这样的“基本成熟”的新指挥员想在短期内就把场次搞到50个以上可的确也不是一件易事。这可是一是需要“论持久战”的,必须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二是需要团主要军事领导也就是团长的关照和培养,只有他才能决定哪个飞行日由谁来指挥。团长也许不会亲自关注并把握到每个飞行日里的每个架次,但是他肯定会亲自安排到每个飞行日由谁来指挥,这个权力每个团长都肯定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的。这也算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吧!
    正因为如此,团长自己亲口跟我说,并且是主动跟我说,并不是我自己要求的或是哪个领导跟他打过招呼了,让我“什么时候想飞就飞,想指挥就指挥”的,这可是真心在关照我,倾心在培养我啊!通过这件事同时也可以看出来,我刚到这个团的初期,团长的确也是真的欣赏我,甚至还有些倚重我。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就在我的指挥场次突飞猛进,上得比较快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形势急转直下,把我从峰顶抛到了低谷,从原来的顺风顺水一下子变得处境艰难了。
    祸起萧墙,事发有因。那次事情的起因虽然来源于外部,但最后却竟然引起了我们内部的龃龉和不团结,其实就是那次我们空x军新上任的军长来我们团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导致的。
    这位新军长是由我们军副军长提拔的,他原不在我们军区空军,是从外区的副参谋长平调到我们军任副军长的。他是飞强击机出身,曾经担任过强击航空兵某师的师长。军长调到我们军以后一直是分管后勤,所以跟后勤部门、后勤干部打交道多,从不过问飞行团的事,也从未来过我们团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当上了军长,自然一是要负责全军的全面工作,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后勤方面了;二是肯定是更要关注飞行训练和飞行团了,毕竟训练是中心工作嘛。
    新上任的军长是上任之初就来我们团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而且是他履新后莅临的第一个部队,这可是颇有深刻含义的,这里面首先肯定是他上任之后的正常熟悉部队,但其次则是他对我们这个团的高度重视。毕竟我们团飞的是我们军最高机型,可谓是我们军的拳头,作为一军之长自然是了解其中重要意义,所以上任伊始便首选来到我们团调研,熟悉军属部队,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
    对此,我们师、团肯定都是非常的重视,师长提前了两天亲自专程从师部赶到我们团来。一是师长也要来迎接军长莅临;二是师长也要在军长到来之前先期检查一下我们的准备情况。师长肯定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他也带了一个工作组,参照军长工作组的组成成分,师长的工作组也是由师机关相应的各个部门组成。既然带了工作组,那么一些琐碎的事务,如检查登记、统计等训练资料的准备情况,还有内务卫生、环境卫生的打扫之类的,师长自然不会去亲自过问了,都是交给工作组的其他人去做的。但是,作为军长来要全程参加的飞行训练“四个阶段”,师长肯定是要高度关注,并亲自参与、亲自指导的。
    “四个阶段”是指飞行日的预先准备阶段、直接准备阶段、飞行实施阶段和飞行讲评阶段这四个阶段,是组织整个飞行训练的全过程,简称为飞行训练“四个阶段”。是我们组织飞行训练的基本模式,一直沿袭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