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这个问题。这个例子看似很简单,也是个很小的问题,但是其中却蕴含着管理学方面深刻的道理。那么,这个以小见大、以浅喻深的例子又究竟是什么呢?说出来还真的有点令人不以为然甚至个别人还会嗤之以鼻的,因为太小、太普通了,那就是“拆窗户缝”。
这个所谓的“拆窗户缝”,就是指把糊窗户缝的纸条、布条或塑料条撕下来、拆除掉。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糊窗户”或“糊窗户缝”了。其实,这个“糊窗户”和“糊窗户缝”这两种说法或叫法都是一回事,都是指用纸条、布条或塑料条把窗户上的缝隙糊起来,不让外面风刮进来。这是东北人的生活习俗,也是勤劳智慧的东北人民长期在严寒的冬季里顽强生存总结出的宝贵的生活经验。那时,我们的部队就是地处东北的边陲,一到冬季便是天寒地冻的,为了保持室内温度,毫无疑问在烧暖气的基础上也还是要“糊窗户缝”的。为了节省材料和整齐划一,部队的领导是舍不得让我们用布条和塑料条的,只能是统一使用废报纸。这样既省钱省料又整齐美观,可谓是一本万利或是无本万利的。
这样给单位是省钱了,节约了经费,可是苦就苦了我们这些基层的官兵了:在入冬之前要裁好报纸,到食堂让炊事员打好浆糊,然后自己端回宿舍,开始把窗户缝都给糊上。从房间到走廊,包括厕所和盥洗室,一个窗户都不能落,所有的窗户缝都要糊上。
这个“糊窗户缝”还好,似乎相对省事一些,可是到了春天的时候,这个“拆窗户缝”可就不同了,那可真是要费老劲了:布条或塑料条好整,你不用费多大的劲,一撕也就撕下来了,不留什么痕迹的,连干浆糊都一起带走了,即使是留下了一点干浆糊不仔细看也是看不见的。可是,那个纸条可就大不一样了,别说是一下子撕不下来,就是十下子甚至一百下子你也是撕不下来的啊?它跟窗户的木框全粘到一起了,你一下子能撕扯下来10公分就算是很不错的了。基本上是要全靠先用水打湿并润透,然后才能一点一点地撕下来,有时甚至还要使用上“钢丝球”这样的抹布才能刮擦掉。如果单凭手指甲在那儿剐蹭的话,能把你手指甲都给整劈了。这个南方人没什么感性认识,但凡是在东北生活过一两年以上的人一定就会有这方面的体验了。当然了,这说的都是以前了,现在估计东北的城市里大部分就不用在冬季“糊窗户缝”了,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用的都是塑钢窗户,本身密封性就比较好,实在是没那个必要再去费时费力地“糊窗户缝”了。
在我招飞入伍刚到部队的时候,因为那时年轻、级别低,所以虽然我们都是飞行员,所谓的天之骄子了,受到了组织上和官兵们很多方面的优待和惠顾,但是,也还是有着许多飞行之外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的,其中比较头疼的就有这么两件:一是内务卫生;二是环境卫生。顾名思义,前者的内务卫生自然就是指营房室内的卫生,后者的环境卫生即是室外的营区卫生。
环境卫生的量刚开始还是不小的,比如说我们入伍刚到华北某地的某航空预备学校的时候,就需要去修树坑,即在一棵棵树的下面用土围成一圈圈圆形的堤坝,便于浇灌时存住水。你可不要小看了这一圈圈的圆形堤坝了,它不仅是要圆,而且还有尺寸的要求,高和宽都要符合要求。所以,这既是一件精细的技术活,同时也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体力活,干起来还是很累人的:前面需要你拿铁锹往树下培土,后面还要再手拿板砖去拍实拍好圆形的堤坝。最后搞好之后,的确也很好看,像是雕塑在大地上的艺术品:每棵树下都有一个圆圆的堤坝,把树拱卫起来,如此既显得树木更加的高大挺拔,同时也为军营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是刚开始的时候,那时部队的营院都是官兵自己打理,所以干起来工程量还是不小的。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部队营院建设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又是草坪又是花园的,光靠官兵自己的那点维护技术是明显不够的了,所以就只好交给专业的园艺工人来负责打理了。如此倒还反而减轻了基层官兵的负担,基本上是不用再像以前费那么大的劲去搞什么环境卫生了。所以,打扫卫生中的环境卫生这个原先占到一半甚至是一大半的“重头戏”就算是退出历史舞台,剩下的主要就是内务卫生了。
而这个内务卫生里面,毫无疑问的“重头戏”恐怕就算是这个“糊窗户缝”和“拆窗户缝”,尤其是这个后者“拆窗户缝”了。这个“拆窗户缝”嘛,除了前面说的难拆以外,另外还有两难:一是天气寒冷,冻手。虽然是春天到了,但是东北大地仍旧是春寒料峭,朔风凛冽,在“拆窗户缝”的时候即使你前面用的是热水在敷纸条,但是,那热水在窗外寒风的侵蚀下很快便没了热气,变成了凉水。而手沾上了凉水在那里“拆窗户缝”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那就是冻手。这是一种刺骨的寒冷,深入到了骨髓里,让你的手指都变得僵硬起来,不太听使唤了。如果再一不留神使劲使大了,手指头刮上了窗户上什么凸起的部位,有时还是毛刺什么的,那可就坏了,那可是一刮就能刮掉你一块皮肉,让你龇牙咧嘴,疼上个半天的;二是不仅仅是“拆窗户缝”这一项工作,后面还有后续任务呢,那就是擦玻璃。这个玻璃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风吹日晒,再加上东北冬季烧煤取暖造成的烟尘污染,所以沾染上了不少比沙子还要细小的尘埃。整个冬季因为窗户缝被糊上了,所以不能打开窗户擦拭玻璃,现在春天到了,拆掉了窗户缝,可以打开窗户了,正好也能够借此机会来擦拭玻璃,所以自然是要在“拆窗户缝”之后顺便来把窗户玻璃擦拭干净的了。军营嘛,务必要做到窗明几净的,这也是内务卫生的基本要求,马虎不得的。这个擦拭玻璃也是一件头疼和痛苦的事情,主要原因既有增加了工作量人更辛苦的因素,也有天气寒冷冻手的缘故。
我刚当飞行大队长的第一年,还不到三个月,就遇到了这么个“拆窗户缝”的工作。当然了,这也只是例行性工作,每年的春天都是躲不掉的。从航校毕业分到这个地处东北边陲的航空兵部队以来,一年一次的我也干了好几年了。而且在我当副大队长的时候也是不仅是亲自干过,更是亲自组织过,自是对个中的滋味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感悟。
那时,给我当副大队长的是我同批的飞行员,而且还是一个省的老乡,我们是一个车皮从老家的省会城市拉到部队入伍的。副大队长嘛,在飞行大队党支部里面的工作分工一般就是空勤行管和作战。至于飞行训练嘛,因为是中心工作,所以通常情况下就是由大队长自己直接抓的了。如果有两个副大队长的话,一般就是分工一个负责空勤行管和作战,另一个便是负责飞行训练。这里面肯定是新一点的副大队长负责前者,即空勤行管和作战;而老一点的副大队长呢,则是负责后者,即飞行训练。前面的活也就是空勤行管和作战不好干,辛苦和麻烦不说,而且还都是得罪人的活。作为基层单位的空勤行管更不好干,需要你整天去挑别人的毛病,有没有迟到早退,有没有不假外出,内务卫生是否整洁,个人“三长”是不是符合要求,等等,等等,需要个婆婆嘴说个不停的,那可真是繁琐加烦人,讨嫌又讨厌。“三长”在部队里是指头发、胡子和指甲的长度。这些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允许超过一定的长度;飞行大队的作战呢,其实主要就是排战斗值班,也就是把大队里面的飞行员安排到机场去担负战备值班任务。这个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排多了排少了,排前了排后了,大家总不会都满意的,肯定会有人有意见的。赶上节假日就更不好排了,作为组织者最后就只好把自己多排,排在重要的、最想在家里和家人团聚的节日里,如春节的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
当时,我们团的三个飞行大队都是严格按照编制的要求,都只配了一个副大队长。所以呢,我的这位副大队长自然也和其他大队的副大队长一样了,都是分工负责空勤行管和作战。说实话呢,这位副大队长人不坏,但就是能力弱,尤其是性格内向,有点懦弱,自信心不足。用东北人话说就是“拉不开栓”,用了解他的飞行员的话来说就是“踢不起脚”、“说不出话”和“干不成事”。工作上的表现是拖拖沓沓,没有什么激情,能把领导布置的事情原原本本不走样地干好就已经不错了,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干出成绩,干出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