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看别人怎么都是那么轻飘飘的,不费多大的劲,甚至是连玩带干的,就干上去了,而到了我这儿怎么就这么难呢?运气又怎么就这么差呢?唉,回想起来,这已经是我一生中的第三次与机遇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了!
第一次还是在我航校毕业后分到的第一个作战部队,那时我在同批新飞行员里面被第一批提拔为中队长也有将近两年了。在6月份的时候,团里刚巧空出了一个勤务主任位置,是因为原勤务主任下到飞行大队任副大队长去了。航空兵团的这个勤务主任就是指空射主任和领航主任,都是设在司令部,都是由飞行员担任,也都是副营职岗位。当时团里的训练副团长既是我的老大队长,又是我的老乡。而且因为这“两老”的关系,我和他的私交也很深,可谓是铁杆和嫡系吧。作为航空兵团的分管飞行训练的副团长,他自然也是在飞的飞行员。他资历比较老,说话很有权威,团长也比较器重他,甚至在很多方面都比较信任他、依仗他。听说在常委会上他出于部队长远建设考虑,向常委们建议提拔我到这个勤务主任位置上,作为优秀年轻的飞行骨干储存起来,将来好大用和重用。但是,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因为团长和政委都不赞成,其他常委自然也不便公开支持他。不赞成的主要理由并不是我的能力素质不行,而是我太年轻了,怕这么快就单独提拔了我会影响其他人的情绪,团里不好做工作。
想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那个时候部队用干部不强调年轻化,是重资历轻年龄,就片面注重个“稳”字。据说我们团政委在机务大学生干部找他提意见建议,说到“政委您应该多提拔使用年轻干部”时回了这么一句著名的话:“你是年轻,但提拔了你就会打击了好几个老同志,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那么就算你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你还能超得过好几个老同志加在一起的能力吗?”
可是这位老乡副团长为人很耿直,仍然不甘心,为了这个事还在继续地不懈努力。我理解他虽然也有着老乡感情的影响,但主要还是从部队长远建设考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另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当时呼声很高,是团长的接替人选,他也是在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一旦当上了团长,那他也需要用人,尤其是需要用人才的。所以后来他还是又多次利用各种机会找团长、政委,反复强调提拔年轻飞行干部的重要性,最后终于把团长、政委的思想基本上都做通了,同意可以考虑研究并着手落实这个问题。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又赶上了部队精简整编,我们师被撤掉了一个航空兵团,把这个团的飞行员大部分都调整调动到我们师包括我们团在内的另外两个团来。而这个被撤掉的团分流到我们团来的飞行员中恰好就有一个勤务主任,和我们团原有的一个勤务主任加在一起又有两个了。司令部勤务主任位置正好满编,师干部科不让我们再提拔一个超配了。如此,我便又失去了一次机会,这条提前晋升的路就此便被彻底堵死了。等到后来我到师属另外一个航空兵团改装歼七当上飞行副大队长、成为副营职干部的时候,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了。而且还是定级都定完副营一年以后,才当上副大队长的。如果第一次副团长动议的时候我就能当上勤务主任的话,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样我可就是提前一年到副营的。
我们空军的飞行员还有着定级一说,也就是在职务不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把行政级别定上去。这个不仅是与专业技术干部的技术级不同,而且与行政职务还是既有联系又没有联系。这也是军委和空军党委为了照顾飞行人员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就是给飞行人员定行政级别,最高的可以定到副师。举例说明,就比如说我这次,因为是一年以后我才能从正连调级到副营,但是如果我的职务到了副营职的勤务主任或副大队长,那自然也就是把我的级别同步拉到了副营级。而事实是因为我一年以后虽然职务并没有上去,但是我的级别却按照年限调级到了副营,再一年以后我的职务才被提升到了副营职的副大队长。职务走在了级别的后面,没赚到什么便宜。按这种算法,里外里我就是晚了两年才到的副营级,亏大了。
第二次是在我当飞行大队长满两年的时候。那时有个政策,就是正营满两年的话,优秀的就可以去中级培训了。而我恰好够这个条件:不仅是任职时间满两年,而且还有能力水平也得到了上上下下各个方面的认可。政绩也有,大队连续两年先进,战备训练中没有发生任何人为责任飞行问题。可是,就在这样一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那个和我一起培养飞行指挥员的、虽然当兵比我早但是却任职比我还要晚的大队长,他的活动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居然也活动着要去中级培训。当初我提大队长的时候,师里特意只给我下了令而没有给他下令,只是让他代职,而且一代就是代了将近半年时间,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天可以把他和我拉开距离,让他知难而退,别再用那种死缠烂打的方式来要求提拔或进步了。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仍没有罢休,仗着军里干部处处长是他的老乡,跑官要官,上蹿下跳的,最后搞得师、团都没有办法了,就只好把我们两个都报上去中级培训。排名是我在前,他在后。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干部处处长起的作用,他轻巧地挥动着权力之棒,就把我们师、团搞得团团乱转,最后按照他的意图上报的这个方案。最后,师、团尤其是师里还是把握原则,坚守底线,没有完全按照这位擅权的干部处长的意图来,无奈之下而是进行了折中处理,就是把我们两个都报上去了,但是坚持把我排在了他的前面。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在军区空军被把住关了——不同意!而且军区空军在对军、师、团这种做法颇不满意的情况下,做的更绝,干脆一个不让去。你们不是摆不平吗?那就谁都不要去了,取消你们团当年的中级培训名额。想想看也是,一个航空兵团一年里面居然要报两个飞行大队长去学习,上面又怎么可能同意的呢?好在市把我排在了前面,如果把我排在后面的话,那估计结果肯定就是他能去学习,而把我给刷下来了。就这样,我就这么地被别人拖着又失去了一次提前晋升的机会。后来等到又过了一年以后,也就是正营干满了三年我才捞到去学习。
第三次便就是这一次了。原本这么好的机会,军区空军新司令员亲定的方案,又是这么重要的,关系到了一个未来团长的接替人选的副团职任命,完全应该能够马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军区空军司令员调研完以后军、师就应该尽快落实,把人员调整到位的。听说我们军区空军所属的别的军和师都是这样的,在司令员走了以后很快就召开常委会研究干部,按照给司令员汇报的方案把人员调整到了位。人家这才叫讲政治啊:新上任的司令员,而且还是有着光明前途、早晚还要进一步重用的高级领导干部亲自定的方案,你还不抓紧时间落实吗?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可是,一是当时我们的军长实在是太迟钝了,加上他又是个老猪腰子,不想进步也实在是进步不了了,所以也不太讲政治了,没有完全把新司令员履行伊始的这次调研放在心上,像别的军那样尽快开会落实新司令员亲定的干部调配方案;二是我的官运实在是太差了,又是赶上了一次阴差阳错,竟然让“爱”又迟到了个半年!而且这个主要原因还有点令人哭笑不得的,居然是因为当时我在空军指挥学院中级培训,就算是任命以后也到不了位,还得在北京继续学习,所以就被搁置一边,没有得到马上任命。反倒是我们军区空军其他单位的几个年轻飞行大队长因为不够中级培训的条件,没去成北京学习,反而还得到了破格提拔,因“祸”得福了。也就是像我这样的,具备条件的,因为去学习了,所以就没有得到及时的提拔;而不具备条件的,因为没去学习,在家里待着的,反而还就得到破格提拔了。天啦,这个理上哪儿说去啊?咱也只能自认倒霉,实在是没那个官运了。套用上一句东北人的俏皮话,还能够稍微表达一点我当时无可奈何的情况和愤懑不已的心态,那就是“点背不能怨社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