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谓的“飞行骨干队伍”,既可以泛泛而指,泛指那些技术好、年富力强的优秀飞行员和飞行干部;也可以具体专指,对此,训练法规是如此解释的:主要就是指航空兵部队的师长、团长和飞行大队长。这支队伍可谓是航空兵部队的中流砥柱,当之无愧地支撑起了航空兵部队的作战战备、军事训练工作,是整个空军部队战斗力的主体和核心。
所说的“军事训练”,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部队为了提高战斗力水平而进行的所有的训练活动。而作为航空兵部队来说,“军事训练”自然主要就是指“飞行训练”了。相比较而言,“军事训练”的概念更大,范围更广。比如说除了“飞行训练”以外的地面训练如手枪射击、体能锻炼等也是属于“军事训练”的范畴的。所以,在我们空军航空兵部队根据需要是把“军事训练”和“飞行训练”这两个名词轮换交替使用的,在年度计划等大的、纲领性的文件中经常会使用“军事训练”这个词,而在一些小的、具体的训练计划中则只是使用“飞行训练”这个更精准、更明确的词。
新司令员自然也是战斗机飞行员出身,但他非常的年轻,据说是不到40岁就已经干上副军长了,现在都干到“大区副”了,也才50刚出头。他一向以标准高、要求严、铁腕治军、狠抓部队战斗力成长而闻名遐迩,所以既是少壮派,也属鹰派,令人十分的敬畏和敬仰。这样年轻的高级飞行领导干部,这样有着锦绣前程的军事首长,这样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来到我们军区空军任职,而且是任主要领导、军事主官,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是大事,是幸事啊!为此,全区上下精神都为之一振,都似乎感到我们军区空军的地位都抬升了,而自己能在这样的军区空军工作的确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也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正是因为如此,正是出于对军区空军新司令员的尊崇以及寄予的厚望,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领导还掺杂了一些个人的私欲,师、团(站)这两级可就围绕着新司令员的调研内容,加班加点甚至是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忙乎开了。忙乎的重点自然是离不开汇报的准备,而汇报准备的重点或者说是核心便就是这个汇报材料了。不少领导尤其是单位主要领导即军政一把手,就是通过汇报来展现单位的工作成绩,体现自己的政绩业绩,表现个人的能力素质,从而受到上级党委、领导和机关的青睐或赏识,并且藉此得到更快、更高以及更重要的升迁提拔。所以,不少领导是高度重视上级工作组来检查时的汇报,会绞尽脑汁甚至是费尽心机地在汇报材料上大下功夫、特下功夫,真的是宁可舍下一日三餐,不惜彻夜未眠也要把它给整好、整满意了。
我们师里在汇报的时候,自然也是非常重视,汇报人是由师长亲自担任,整个师党委常委班子以及机关几个相关的重要部门如军训科、作战科和干部科的主要负责人即科长都参加。汇报材料是经过司令部、政治部和装备部汇总(当时的航空兵师还没有后勤部这一编制),并经各个师常委过目把关,最后由师长和政委定稿的。汇报稿紧紧围绕新司令员调研的要求,按照机关公文约定俗成的套路,从“目前状况”、“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三大部分展开。在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师思想政治、作战战备、军事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整体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我们师及师属两个航空兵团的飞行骨干队伍建设情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汇报稿也可以说就是一幅蓝图,是我们师未来三到五年的一个长远规划以及目前一两年的近期计划。
在汇报材料里面,当然也是师长代表师党委原原本本地表达的意思,有这么个重要的、具体的一段话,那就是“新转隶我师的这个团飞行骨干队伍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出现了断代现象,尤其是目前的团长如果离任后本团没有合适的接替人选。为此,我们计划将在全师范围内进行调整,把师属另外一个团的飞行大队长xxx提拔到这个团来担任副团长。该大队长比较年轻,素质全面,飞行技术好,管理能力强,具备组织指挥潜能,可以作为未来的团长人选加以重点培养。”这里提到的这个xxx就是我的名字。
应该说这段话的措辞还是比较严谨和客观的,也是实事求是的,并没有什么夸大其词和故弄玄虚的:你看,在年龄上说我是“比较年轻”,这是客观事实,因为我当时也33岁了,不算什么很年轻了,但是在那时我们整个军区空军范围内,我还算是比较年轻的。因为那时只强调资历不要求年龄,所以部队的干部年龄都比较大,根本没有什么三十出头的团职干部;在飞行技术上说到我是“飞行技术好”,这个是对的,都是正营级的飞行骨干了,飞行技术不好又怎么能行呢;而说到管理能力时则说我“管理能力强”,这个也符合实际,都当了三年飞行大队长了,管理能力不行又怎么能行呢?又怎么能把一个大队带得是年年先进呢;那么,既然飞行技术好,管理能力又强,自然就是“素质全面”的了;只是在组织指挥也就是飞行指挥方面用了一个“具备组织指挥潜能”,这个措辞还是很有水平的,肯定是军训科长和干部科长都认真斟酌过的,并且经师里领导尤其是作为汇报人的师长首肯的。首先是你不能讲我“组织指挥能力较强”,如果只是个“较强”又怎么能如此重用呢?但其次你又不能讲我“组织指挥能力强”,因为我毕竟才是个飞行大队长,总指挥场次不过才十几个而已,可以说是还处在指挥艺术的入门阶段,怎么能就说“强”呢?那不是不实事求是吗?那不是夸大其词吗?甚至是故弄玄虚吗?这可怎么办呢?既不能说“较强”,又不能说“强”,让人左右为难了。但是,没关系,我们师机关的笔杆子们自有办法,这不就造出了个“具备组织指挥潜能”了吗?这个多好啊,这个就道出了我现在虽然只是“较强”,但是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就一定会“强”。因为现在只要是“较强”就够了,目前只是要担任副团长嘛。将来变“强”了,自然而然就可以接任团长了啊!
这个汇报材料后来我有幸亲眼看到过,并作为个人资料珍藏起来了。在这个厚厚的、长达二十几页纸的汇报材料里,只有在这么一个地方具体提到了一个人、一个飞行员的名字,那就是我。这个当然了,你想想看,军区空军司令员那得是多大的官啊,那可是“大区副”啊!他同时也是兼任着我们大军区也就是我们战区的副司令员的。他上任之初、履新不久便深入基层一线来调研,那可既是要亲自掌握以飞行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战斗力状况,同时也是要熟悉了解整个部队的全面建设情况。给这么高级别的首长汇报,自然是要着眼全局展开,从大的方面进行,又怎么能够搞得过于细致,老是说到具体的人呢?这些具体的人和事,师长和团长掌握好就足够了,甚至是连军长都不需要亲自过问,更不要说军区空军的司令员了。只是在一个地方具体说到了我,这并不是说我这个人本身怎么重要,而是这个安排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个安排关系到了一个师、一个团的战斗力整体建设,甚至也影响到了一个军、一个军区空军的战斗力水平,因为这个团不是一个一般的航空兵团,而是一个即将改装新型战机,成为军区空军和军的最高机型、整个战区的王牌和拳头部队的航空兵团。所以,对这样的人事安排,你说重要不重要?对这样的事要说到具体的人,你说又需要不需要?
唉,说来话长啊,虽然这次我是得到了如此的重用,受到了这么大的官、这么高层次的人事安排,夸张一点说话:我这可是直接进了军区空军党委的后备干部名单,受到了军区空军司令员的关注和培养,上了年轻的优秀的飞行骨干队伍成长的“快车道”。这总算是够可以的了吧?有几个人、有几个飞行员能有此殊荣啊?但是,可但是,有了这样重要的背景,赶上如此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却还是官运不佳,居然还没有倒到巧、赚到便宜:虽然最终是到了这个重要的航空兵团担任上了副团长,但居然还是拖到了半年之后,“好事多磨”磨了那么久,我最终才得到这一纸命令,艰难地实现了我个人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跨越——终于跻身于空军团级领导干部行列,成为了一名骄傲和自豪的飞行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