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飞行指挥员(二十一)
    我们部队就曾经有过这么一个飞行员,在夜航飞行“一线组织”的时候,着陆以后粗心大意,把飞机滑出了滑行道。按照规定,此时他就应该把飞机关车,报告塔台指挥员,要求牵引车来把飞机牵引出去。因为在草地里滑行,一是有可能发动机吸入砂石等外来物,导致打坏发动机;二是有可能扎坏轮胎,甚至导致轮胎爆破。但是,这位飞行员为了爱面子就不顾一切了,因为如果报告了就等于暴露了自己的错误,会挨领导批评的,所以他就抱着侥幸心理,硬着头皮把飞机又从草地里滑回滑行道上,并且滑到了停机坪。但是,可但是,一颗小树暴露了他的行踪:他把飞机滑出滑行道的时候,偏得比较远了,硬是把一颗1米多高的小树刮倒并连根拔起,夹在了副油箱与机翼中间,一直拖到了停机坪上。这下可好了,铁证如山,赖也赖不掉了,最后这位飞行员只好低头“认罪”,受到了领导的严肃批评,本人也在全体飞行员面前做出了深刻的检查,在我们部队留下了一段笑话、一个笑柄。好在侥幸的是两台发动机还都没有被打伤,并没有造成什么更为严重的后果。
    一些年轻的新指挥员因为职务低、资历浅,威望不够,所以在实际临台指挥的时候,很容易受到老飞行员的影响,为他们的情绪所左右。尤其是在飞行员报告准备好以后,很容易控制不住节奏,马上或是很快就让他开车,仓促放飞,最后造成往回收的时候发生矛盾冲突,或是在机场周围造成拥堵。虽然也可以同时让两架计划留空时间一样的飞机一起开车,在返航的时候再通过“前面提前,后面推后”的办法拉开5分钟左右的安全间隔返航,比如说让前面的一架提前2~3分钟回来,后面的一架推迟2~3分钟回来,这样便可以把这两架接近同时起飞的飞机拉开5分钟左右的间隔返航着陆,但是,这样一是不太严肃,如果飞行员再没有掌握好返航的时间以及位置,就有可能做不到飞行指挥员要求的着陆时间,造成这个起落的时间不够或超出的偏多,与《训练大纲》以及飞行计划上要求的时间误差偏大,这样就不符合按纲施训的要求了;二是也增添了不安全的因素。“前面提前”返航的飞机有可能剩余油量偏多,造成飞机着陆重量重。如果飞行员不注意这个特点的话,就有可能在着陆时没有相应地把速度调整得稍大一点,造成飞机接地重,损坏起落装置。也有可能注意到这个特点了,但是因为技术原因,又把速度调得过大,给着陆后的正常减速带来困难,增加了冲出跑道的风险。而“后面推后”返航的飞机也有可能导致油量偏少,一旦再遇上个什么复飞的特殊情况,或者是天气突变,需要去备降场备降的话,那可就麻烦了,甚至会直接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我不管这些,我是“我行我素”,从不受到这些老飞行员的情绪干扰。这一是我的性格使然,敢于碰硬。再加上招飞入伍以后一直当班长,练就了一身管理硬功,还是善于管人的,起码是不怕得罪人;二是我已经发过“安民告示”了,早在前面就做好了的,告诉了你要等多长时间,你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的了,不到这个时间你就别想着我能让你提前开车。飞行员就是这样,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在座舱里待多长时间都可以,就是不愿在地面长时间待在座舱里。难受,座舱那么狭小,再绑上安全带和救生伞以后很累人的。所以也情有可原,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尤其是在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的情况下,他就更难受,更疲劳,更容易急躁了,因为他的精神始终是绷得紧紧的,得不到放松。而我明确告诉了他要等多长时间以后,他就心里有数了,可以把精神暂时放松下来,稍事休息一会儿,也就不会那么急躁了。
    这次我在下令前机437起飞的同时,一句话里又紧接着让后机445开车,既全面表现了我的干练,指挥用语干脆利落,词句连贯,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充分表达了我对飞行员的理解:“你辛苦了,不容易啊,我很了解你的。你看,我这不已经是尽快让你开车了吗?前面实在是没办法,必须要等上5分钟的!”
    在下达这句口令的同时,我用黑色的中性笔在飞行计划表上也及时进行了标识:把原先在437起落上画过的“1”的右边又加画了一个半圆,变成了英文字母“p”样。
    飞行计划表乍一看有点像是财务记账簿,是由许多纵横交错的黑色细线条组成,上下是用来排列飞机的,左右则是用来标志飞行时间的。整个计划表的左边,上下摞起来排列的是一架接着一架的参训的飞机机号,每个机号右边水平排列的则是该架飞机的飞行计划:一根“一”字的横线,其最左边是起飞时刻,最右边则是着陆时刻。这个“一”的上面靠左边一端会标注上练习号,比如说“65”,这个就是仪表练习的代号,就叫“65练习”;“一”的上面靠右的位置则标有这个练习的飞行高度范围,如“2~6”就标志着这个练习应该飞2000米到6000米的高度范围;“一”的下面靠右位置,也就是对应在高度范围的下面,标注的就是空域号,如“5”就是五号空域的意思。
    飞行指挥员在进行飞行指挥的时候,那么的多的架次,哪架准备好哪架开车,哪架起飞哪架着陆的,他光凭脑子是肯定记不住的,必须要用笔在飞行计划表上进行标识标记。飞行指挥员在飞行计划表上用笔标识是这么统一的:飞行员报告准备好了,飞行指挥员就会在这个“一”的上面画上一根竖线,也就是像个数字“1”;飞行员开车的时候,飞行指挥员再在“1”的右边画上个半圆,把“1”变成“p”;飞机起飞的时候,飞行指挥员再在“p”的右上角标注上起飞时间,如“22”就表示飞机是某时22分起飞的;飞机着陆的时候,飞行指挥员会在“p”的下面再画上一个半圆,把这个“p”变成了“b”,这就标志着这个起落飞机已经落地了。
    方法为什么要如此统一呢?其实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为了让指挥员之间接替指挥时能互相看得懂。你不能让张三接替李四指挥的时候,看不懂李四标注的是什么意思啊?那不耽误事甚至是办错事了吗;二是为了存档将来好查阅。这些计划纸都是要保存若干年的,都是非常珍贵的训练历史资料,你总得让人能看得懂吧?总不能再找到当年的飞行指挥员去问他到底标注的是什么吧?
    “445明白五号开车!”听得出,他的有点按捺不住的兴奋,声音清脆,语调高昂。也是,好不容易等到开车了,作为飞行员肯定是一件高兴的事:谁没事干愿意憋在那么狭小的座舱里面啊?受罪死了!
    把445开车放飞上去以后,后面的十几架飞机我都是严格地按照5分钟的间隔开车起飞,做的是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的含糊。要知道师长在一旁坐着,虽然他间或地接个电话,看个文件,抑或还会出去到塔台上的露台走两步,和人谈几句话,做一些什么指示的,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始终在指挥调度上,或者说是一直是审视着我在,如此我哪里还敢有丝毫的毛糙和怠慢呢?
    也正是因为我放飞的时候间隔卡得比较好,都留有了足够的余地,所以后面往回收的时候也就比较省事了,没有出现什么矛盾冲突的。师长看到一切都很正常,也就没有拿话筒,完全是由着我在那儿指挥,看得出他对我还是比较信任的,起码还没有皱眉头流露出什么不满的。
    记忆当中,当时差点要出现一个矛盾冲突,但还是被我很早发现,从而及早下手,及时化解掉了。那是有一架飞机,飞行员代号是477,他穿云下降后没有直接着陆,而是因为怀疑起落架没有放好便要求通场一次,让地面信号员用望远镜帮他看起落架呢。正是因为他通过了这么一次,所以很容易就会跟后面穿云下降的飞机发生矛盾冲突,我在他通场的时候马上就敏感地意识要发生这个问题了,必须及早调整,既要避免两批飞机发生危险接近,也要防止因为我调度不当造成飞机复飞。
    “406高度两千!”就在477通场以后开始压坡度左转弯也就是进行起落航线一转弯的时候,正在穿云下降的406已经下降到了高度2000米的位置,按照要求向塔台进行了报告,表明了自己所处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