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按常理来说,这都用四种颜色标注出了四类矛盾冲突点,还不够清楚的吗?还需要怎么进行临台指挥前的准备才够呢?思前想后,思来想去的,根据我以往作为普通飞行员对指挥调度的感觉,这还是远远不够的!那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里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画这个图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我对这四类矛盾冲突点的印象,而不是说就可以在实际指挥的时候就看着这个图指挥就可以把各类矛盾冲突调整开了。在实际飞行指挥中,有时是几个矛盾一起来了,飞行指挥员必须在电光石火之间就迅速反应过来,马上做出调整调度,哪里还有时间去看你这个图什么的呢?二是因为这四类多达10个的矛盾冲突点究竟是怎么各自影响的,我记也记不住啊?搞搞就搞不清了,这在实际指挥中怎么得了?不是要乱上添乱的吗?那些老飞行指挥员他们经验丰富,经历的多,对这些矛盾冲突点早已在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不需要想就能反应过来的。可我就不一样了,我不行啊!我原来只是个飞行员,在每次飞行的时候只需要关注自己的飞行任务怎么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我所经过的路线上有没有什么别的飞机要跟我危险接近,完全不需要关注全场也就是整个机场飞行区域的情况。说实话是既不需要也不必要,作为一个正在单独驾驶战斗机飞行的飞行员来说也是既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精力的。
那怎么办呢?别人做的我也都做到了,还能怎么办呢?还会有什么好招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别人早已酣睡进入甜美的梦乡的时候,我却还在作为一个探索者在深入思考,是孜孜以求,不懈追求啊;在茶前饭后,当别人在高谈阔论闲聊胡侃的时候,我却在一旁任灵魂出窍神游八极,仿佛又驾机回到了空中,正经历着一个个的矛盾冲突,而最终我又是如何化解开来的。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看来功夫真的不负有心人啦,这句话说的还真不假!有一天想着想着,也就在一个瞬间,我就灵光闪现,突然之间便茅塞顿开了:对,编顺口溜!那样不仅好记,而且还好用,可以在瞬间反应过来哪些是矛盾冲突点。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啊,我突然便想到了这个妙招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其实这都是受到了歼七飞机座舱设备使用顺口溜的启发。歼七飞机因为座舱设备相对歼六要复杂了不少,所以我们在改装歼七的时候就把座舱设备如电门的名称,还有座舱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顺序等,都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便于飞行员记忆。这个也是先行改装的兄弟部队的好的经验做法,在派飞行教员来我团帮助带教的时候悉数传授给了我们。原先的歼六飞机就没有这种做法,大家都是完全凭借脑力记忆,没有使用这种记忆技巧。我在歼七改装的时候,就对这种做法、这些顺口溜非常感兴趣,在教员传授的基础上,又针对其中的不足部分以及根据我个人的记忆特点,大胆加以了改良和全面革新,使我最终下劲背记的顺口溜不仅是更加的顺口和好记,而且还更加的贴近实际。没想到的是,学会了“渔”的确是比收获了“鱼”更重要、更有用啊,最后在研究飞行指挥调度矛盾冲突点时还又用上了这一招呢!
“五百三转弯,一千遇放腿;两千进入一转弯,四千侧方赶起飞。”这个就是我自己编写的顺口溜,虽然并不押韵,但还是朗朗上口的。说实话这也不可能做到押韵,因为这些“穿云下降线高度500米”、“起落航线三转弯”、“穿云下降线高度1000米”什么的,都是固有名词,你又不能随便去改变它,换个叫法的。它们本身如果是押韵的话那就能编成押韵的句子,可它们本身就根本不押韵,那你就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了。
“五百三转弯”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穿云下降线高度500米”和“起落航线三转弯”这两个位置如果同时有飞机在准备着陆的话,便会发生矛盾冲突,导致危险接近,飞行指挥员需要及时调整其中之一进行避让,而让另一架正常着陆。
“一千遇放腿”的意思稍微含糊了一点,一般人可能看的不太懂,但是飞行员却是非常明确的。再说了,这个顺口溜本身就是我自编自用的,只要我自己懂就足够了。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一千”处的飞机会在“远距”上空遭遇到“放腿”处的飞机,即“穿云下降线高度1000米”和“起落航线放起落架”这两个位置如果同时有飞机准备着陆的话也是不行的,需要飞行指挥员实施调整调度,让其中一个正常着陆,另一个进行避让。“放腿”就是“放起落架”的简称。有时,飞行员会习惯地当然也是非常形象地把飞机的起落架简单地称之为“腿”。
“两千进入一转弯”的意思可能要更加含糊一些了,甚至只有我自己能清楚明了了,其他飞行员和指挥员恐怕一下子还都反应不过来的。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可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可不是“高度2000米开始进入一转弯”的意思,而是指“两千”、“进入”和“一转弯”这三个地方如果都有飞机准备进入着陆的话,那么这三架飞机都会在“远距”上空发生矛盾冲突,需要飞行指挥员调整调度,让其中一架正常着陆,而另外两架都要进行避让。“两千”是指穿云下降线高度2000米位置;“进入”则是指仪表大航线左进入或右进入位置;“一转弯”便是指起落航线的一转弯。
“四千侧方赶起飞”的含义同样恐怕也是只有我自己最清楚了,当然了,如果跟别的飞行员解释一下,只需要用上一两句话,他们也一定会立刻就明白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如果“四千”、“侧方”和“起飞”这三个位置同时有飞机且都是要准备着陆的话,那这三架飞机都将在“远距”上空遭遇,也需要飞行指挥员及早进行调整调度,让其中的一架正常进入着陆,而让其它的两架进行避让。“四千”是指穿云下降线高度4000米位置;“侧方”是指仪表大航线的侧方计时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仪表大航线三边、导航台正侧方、需要飞行员记下时间的地方,所以形象地称之为“侧方计时”。飞机飞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不仅是需要飞行员使用领航时钟上的记时按钮记下时间,而且还要向飞行指挥员报告“xxx侧方计时”;而这个“起飞”则是特指起飞以后转一圈飞起落航线的飞机,而不是指起飞以后飞别的航线或空域的飞机。这里我没有再像第二句“一千遇放腿”里面那样用“遇”字了,而是改用了一个“赶”字,这个并没有什么深刻含义,只不过是为了读起来更朗朗上口罢了。这样同时也更形象一些,因为毕竟后面紧接着的就是“起飞”两个字嘛,寓意就是“你把起飞的飞机都给‘赶’上了,由此可见形势之紧迫了。简直就是迫在眉睫,必须要马上解决了!”
毫无疑问,这10个矛盾冲突点我都用的是简称。也只能用简称,全称实在是太长了,无法在顺口溜里面使用。使用这些简称时,我遵循了一个原则,设定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既要能代表全称,真正是全称的浓缩和精华,不能搞成了四不像,同时又要不能重复和冲突,也就是说不能把其中的两个甚至更多搞混淆了,读出来以后都不知道谁是谁了。
对编写这个飞行指挥调度矛盾冲突点顺口溜,我还注意坚持了一个大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那就是“背诵到就要意识到”,即背诵到哪句顺口溜的时候,必须立刻就明白这是谁跟谁有矛盾冲突了,而不能是背诵到以后还要有一个反应过程,然后才能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就是编写顺口溜的真正目的,否则的话还费那么多的事编它作甚?
其实早在改装歼七编写座舱设备顺口溜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兄弟部队传授过来的、已经在我们部队流传使用的顺口溜还不够科学,主要原因就是有的句子看似简单,但是意思却不明确,需要飞行员二次记忆:记住了句子还不行,还需要专门另外背记这个句子里面某个字某个词的含义。这个不就是费劲了吗?哦,记住了你的句子还不行,还要在去想想你某个字某个词的含义,这样看似简单实则费事不说,而且不利于在飞行中的使用,搞不好就搞错弄混淆了。而我在他们的基础上改进的顺口溜个别地方好像字多了点,甚至是句子多了点,但是意思明确,只有你背诵到了,马上就可以明白它的含义,并且还是准确无误的。这多好啊!我不过是比别人多背了两句话几个字的,但是使用起来却是那么的方便,不容易出错,这才是顺口溜的精髓啊!这也是为什么作为飞行员从事军事飞行这样科学严谨、正规严肃的工作,却也需要这样貌似儿戏和民间俚语的顺口溜的重要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