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云中空域(一)
    云中空域是战斗机《飞行训练大纲》中的一个练习,要求飞行员驾机进入有云的空域进行飞行,并且在云中或云上实施简单特技动作。目的是为了提高战斗机飞行员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驾驶飞机以及空中领航能力,从而能够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遂行机动作战任务。
    “有云”并不是说有一点云就可以了,而是至少应该在7成以上,才算具备了该练习实施的基本条件。这个练习不仅是要带飞,而且还是要进行单飞的。
    云中空域练习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一是在云中或云上飞行,而且还要做盘旋、俯冲、跃升、上升转弯之类的简单特技动作。动作比较连贯,飞机状态变化频繁,容易产生错觉和丢失状态等严重危及飞行安全的问题,因此对飞行员的空间定向能力以及状态操控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知道,这个简单特技并不简单,所说的简单只是相对复杂特技、高级特技而言简单一些罢了,其实它们本身也还是比较复杂的。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围绕纵轴、横轴以及立轴旋转,还要严格精准地保持好数据,让飞机沿着预计的、圆滑的轨迹运动。不像做简单气象条件下的简单特技,只要把轨迹做圆滑了,基本数据飞到即可。然而这个云中空域毕竟还是仪表飞行,飞的就是数据,所以对数据要求是很高的。你若是按照简单气象条件下的简单特技去飞,首先是极其容易产生错觉,其次是估计一分都没了,按照仪表的评分标准肯定是连3分都达不到的。《飞行训练大纲》里面,评分标准最低就是3分,没有2分和1分这个档次,所以低于3分就是一分都没了;二是在空域里飞行,不能超出空域。由于又要做动作,又要保持好空域位置,还因为云的影响看不到地标,所以领航又成了一个大问题,甚至是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对先进的三代以上战机来说,因为有着先进的领航导航设备,是不成其为问题的。另外,2000年以后,随着国外一些先进的gps手持机进入中国市场,战斗机飞行员拿着它上了飞机,协助进行领航,也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无所谓是二代机、三代机了。二代机飞行员拿上它以后,单就领航方面,也不差于飞三代机了。但是,对2000年之前而言,我们这些二代机飞行员可就很不容易了,云中空域就成了令飞行员们颇感头疼的课目了。最头疼的不是动作不好做,而是空域位置不好保持。
    那么,那时我们在没有先进领航设备的二代机上,是如何飞云中空域的呢?主要依靠有三个,而且是“三合一”,要把这三个方法手段综合起来使用——
    一是依靠领航计划。就是早在地面飞行预先准备的时候,就做好领航计划,具体计划好到哪个空域做什么动作。把动作配好套,利用动作保持好空域位置。如你向北加入了一个某个南北走向的空域,在做完第一个向左的180度转弯后,接的下一个动作最好还是向左的,这样的话空域位置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如果你接下来做的动作是向右了的话,空域位置就有点靠西了,需要密切注意并及时调整了。
    二是依靠雷达标图。塔台以及指挥所里面都有一个标图桌,上面平铺着一张大比例尺的航空地图,在地图上面还覆盖了一大块有机玻璃。工作时桌子旁边会坐着一个雷达标图员,他的任务就是通过电话不断地接听着雷达部队传来的信号数据的通报,然后根据这些通报把目标也就是飞机的位置用红蓝黑油性铅笔标示在有机玻璃板上也就是航空地图上,以供飞行指挥员或是指挥所指挥员观察,了解掌握飞机的具体位置。当飞行指挥员或是指挥所指挥员发现某批目标位置不对也就是飞机空域位置保持不好的时候,会及时使用无线电提醒飞行员保持好空域位置的。当偏差较大的时候,指挥员甚至还会直接下令飞行员往哪个方向飞多少时间,以使其尽快飞回空域中心的。
    三是依靠电台方位角。这里说的电台,指的不是一般的广播电台,而是指的机场的导航台。当然它也是一种电台,是专门为空中飞机提供机场所处方位的一种无线电台。电台方位角则是指从飞机所处位置的经线北端顺时针量到该位置与导航台之间连线的角度。通俗易懂地说,电台方位角就是指导航台处于飞机所在位置的东南西北某个方位,与当时飞机自己的机头冲哪个方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另一个飞行中常用到的概念电台相对方位角,则又是指从机头正前方的纵轴延长线顺时针量到飞机所在位置与导航台之间连线的角度,是指导航台处于飞机本身的前后左右某个方位,而与飞机所处位置又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了。电台方位角和电台相对方位角这两个都是飞行领航上十分重要的概念,经常会用到的,二者比较接近,所以飞行学员初飞时很容易弄混搞迷糊了。在空域领航上,尤其是云中空域飞行的领航上,电台方位角比电台相对方位角用得要更多一些。
    那么,空域飞行的时候飞行员又是怎么具体利用电台方位角来领航、帮助保持空域位置的呢?
    机场飞行空域的设置通常都是以机场为中心,空域在四周环绕着的。按照距离的远近,可以分成内外两层。其中距离近的空域为内层空域,距离远的空域为外层空域。一般情况下,距离近的内层空域都是小空域,也就是空域面积较小;而距离远的外层空域都是大空域,也就是空域面积较大。小空域不适合做仪表动作,一个盘旋半径大一些就有可能甩出去了,只能是飞飞特技、编队的,动作量大,转弯半径小,能够活动开来;大空域才适合飞仪表,尤其是像云中空域这种动作量小、转弯半径大、需要较大活动空间的练习。
    举例说明,比如说某机场的1、2和3号空域都是距离近的小号空域,只能用来飞特技、编队的;而4、5、6和7号空域则都是大号空域,都可以用来飞仪表和云中空域。1、2、3号空域是在内层环绕着机场,而4、5、6、7号空域则是在外层环绕着机场。各个空域的形状一般都是四边形或五边形,有规则有不规则的。相对机场这个中心来说,各个空域的侧边我们也形象地称之为左右两边,都是处于机场导航台的不同方位。反过来呢,换句话说,就是这些空域的所有侧边的电台方位角都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样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不完全相同的电台方位角,来帮助飞行员保持空域的左右位置。我们飞行员在地面领航准备的时候,都会使用向量尺(一种特制的飞行员和领航人员专用的尺子,既可以量距离,又可以量角度)量一下各个空域左右侧边的电台方位角。但是由于这些侧边作为一条直线,毕竟不可能个个都是正好指向机场、就像是以机场为中心的辐射线似的,有的甚至会与机场辐射线交叉好几十度的。这又怎么办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只有选择它的中间点来量取电台方位角了。这也算是这一边的平均电台方位角吧。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把原有的空域重新进行了切割,用的就是以机场为中心的那几条辐射线。再举例说明,这就相当于用一个如同手电筒光芒的辐射角度,去切割一个长方形。这个辐射角度位于长方形某个短边的外面,它的两边则是分别与长方形的两个长边的中间点相交。这样,这个长方形就会被切割掉两个小三角,面积也随之减小了。这是空域靠近辐射角度的尖角即手电筒也就是相当于机场的部分,与此同时,空域远离的部分似乎又是被无限扩大了。这如同手电筒的辐射光芒如果不考虑灯光的衰减的话,可以照得无穷远一样,如果不考虑电台发射电磁波的衰减,那么在这个辐射角度里面就是越远空间越大,甚至最后就是无穷大的了。
    但是,可但是,我们要搞清楚了,电台方位角衡量的只是空域的左右也就是横侧方向上的,可是对空域的远近也就是纵向上的那就无能为力了。所以,“扩大的不能用,减少的不敢用”,即原有空域之外那些被扩大的部分是不能用的,虽然从电台方位角上来看还是能用的。你若是在飞行中使用了的话,那仍算是超出空域了,算是领航事故征候呢;而减少的部分,也就是那两个小三角,你又不敢使用,因为从电台方位角上来看,是“超出”空域了,你哪里还敢往那里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