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检查了几遍航行诸元、发动机和冷气、氧气、座舱密封等主要系统的工作,一切也都很给力,都没有在关键的时候拉稀、跟我捣乱,工作都很正常。尤其是那我最担心的会不会消耗太快、最后不够使用的冷气和氧气,也都只是比表指的最大值略小一点,仍旧高高地处于安全裕度以上,还是十分富余的。看来我们的机务人员很给力,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把这两个“气”都充得很满很足,让我过的是衣食不愁,高枕无忧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麻烦来了,而且是最大的麻烦来了!既是如约而至,又是不请自到。“如约而至”是因为知道它早晚还是会来的,“不请自到”是因为真的不希望它来,结果它还是来了。那就是飞机的油是加满了,而此时我的膀胱也装满了!
也是,从起飞到现在,几个小时过去了,一泡尿还没有撒呢,能没有尿吗?
油加满了是令人高兴,可是膀胱装满了却让我发愁:这到底怎么尿呢?原先想好的几套方案,等到一坐进这个狭小的座舱,并还需要关注或保持飞行状态的时候,好像突然都不好使,都不切合实际了。
怎么办呢?首先是安全带绑着我在,活动的余地很小。当然这是肯定的,也是必须的,安全带嘛,让你活动的余地太大了的话,还怎么能起到保证你安全的作用呢?那还叫什么安全带呢?
没办法,只好再次接通了自动驾驶仪,看飞机稳定住了,然后又暂时解开了安全带。老天啊,这个时候你可千万别跟我捣乱,来上个什么强气流的!还有就是这个自动驾驶仪,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可也不要给我拉稀,突然来个什么俯仰摆动或左右滚转的。
另外,这个时候我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危险,那就是歼七、歼八新型号的飞机已经不同于老式的歼六飞机了,取消了专门的、独立的安全带,而是把安全带和伞带合二为一,安全带就是伞带,伞带也就是安全带。其实就是通过一个机构,让伞带同时也起到了安全带的作用,这样可以方便飞行员穿脱,提高飞行员在座舱里面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更加的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防止飞行员使用错误。不像歼六等老式飞机,飞行员飞行时是先要通过伞带穿上伞,然后还要另外再系上安全带。我现在脱掉安全带也就是脱掉了伞带,这种情况下一旦需要紧急跳伞的话,那可就麻大烦了,只能是重新再穿上伞带,然后再进行弹射跳伞。如此是费时费力,很有可能就会延误了跳伞的时机,从而造成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
安全带是解开了,但这个时候除了危险之外,我还面临一种可能的麻烦,当然如果发生的话,那也将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那就是如果塔台呼叫我怎么办?我怎么回答?因为我需要使用双手才能解决好小便的难题,哪里还能腾出左手来按压油门上的无线电发射按钮进行无线电通话呢?
我们平常的训练飞行中,塔台上的飞行指挥员会经常呼叫空中的飞行员,询问了解飞机和飞行员的工作情况。这也是对临台指挥的一种要求,必须要通过雷达标图或者是无线电通话,及时了解并全面掌握空中所有飞机、所有飞行员、还有天气等的有关情况,以便实施正确的指挥调度。所以,一旦有哪架飞机无线电联系不上了,塔台指挥班子的所有人员都会很焦急甚至是紧张的,飞行指挥员会在短时间内反复呼叫,直到重新恢复联系。为了稳妥起见,有的飞行指挥员还会停止放飞,就是不再按照飞行日计划让地面的飞机继续起飞,而是让已经坐进座舱里面、做好开车或起飞准备的飞行员在座舱里面坐着等待,或是干脆让他们下飞机回到塔台休息。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全场飞行计划的实施,延长占场的时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拖计划”。你想想看,飞行时机场上那么多的飞机、那么多的车辆、还有那么多的人员,1架飞机拖个10分钟,就有可能10辆保障车辆也要跟着拖10分钟,那就是变成了10x10,要多费100分钟;还有可能让20个参训及保障人员也跟着拖10分钟,那也就变成了10x20,要多费200分钟了。如此这般,那又将是多大的人员和物资浪费啊?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
一般的情况下,塔台的飞行指挥员会在雷达标图正常的情况下,每隔5分钟左右要跟空中的飞行员联系一次无线电,以确认飞机工作是否正常。如果雷达标图不正常,飞行指挥员会马上就询问的,不可能再等到5分钟了。
当然了,这个5分钟也只是个模糊概念,只是个简单的数据界定,是不可能拿着表去掐时间的。但是,这个5分钟也算是一个底线、一个约定俗成的限定,在这个大约摸的5分钟里面,如果有正常的无线电使用,如飞行员请示上升或下降高度、报告加入或退出空域了,等等,也都算是有了无线电联系、没有超过常规了。但是,如果恰巧赶上这个5分钟时间里面,飞行员没有什么例行的请示或报告,飞行指挥员在指挥调度的闲暇之余,就要主动使用无线电询问飞行员了:“xxx工作好?”或是“xxx工作正常?”这个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知道,这个5分钟时间里,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摔了飞机,那在检查事故落实责任的时候,就有可能给飞行指挥员扣上这么一顶大帽子了:“对空中情况掌握不清,在长达5分钟的时间里都没有跟飞行员联系过一次无线电。”
那时,我们飞行时,塔台的飞行指挥员掌握空中飞行情况的方法和手段不外乎就这么两个:一是雷达标图,二是无线电询问。后来,在塔台上又加上了一个二次雷达显示器,可以更简便直观地看到飞机在空域或航线上的飞行情况。但是无线电询问这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仍没有过时,是无法丢掉的,因为它来的更快、更直接、更具体。
“1号,802?”我突然灵机一动,主动呼叫起了塔台。
“1号回答802。”塔台马上回答了我。
“802工作都正常,我们5分钟之后再联系无线电。”不知道塔台是否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干嘛非要等到5分钟以后再联系无线电。我也不能说的那么直接明了啊:“哦,请你给我5分钟的时间,让我安安稳稳地撒泡尿吧!因为我两只手都用上了,无法使用无线电来回答你的询问。”要知道那可是会让全场的人都听到的,还不止是在机场飞行的飞行员和塔台人员,还有指挥所呢,还有场站航调、导航等系统值班的人员呢,每一个无线电的终端用户都是可以听到的。那岂不是得传出笑话了:副师长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佐川急便”——要解小便,一只手都忙不过来了,连无线电都无法使用了!
“1号明白!”塔台及时的回答,让我放下心来,终于可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干自己的事情了。
我首先是把那个“尿不湿”用双手捧起来,像个痰盂一样兜在了身前,准备开干了。但是,可但是,体内排尿的管道好像因为我坐着的姿势而转了一个弯,变得不再通畅了,这就好比是我们用软管接自来水的时候,软管中段如果折叠的话就出不来水了。所以我使了半天的劲,差点就憋出了个一头汗,结果也没有弄出一滴来!
这可又怎么办啊?弄不出来也得弄啊!已经憋了这老半天了,实在是憋得受不了了!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堤将溃待放闸”,形势已是迫在眉睫,“汛情”更是十万火急了!
“水库”仿佛是被山上冲下来的洪水早就贮存满了,而且是已经过了警戒线,可是“闸门”就是打不开!因为从小到大都是站着或者是蹲着尿尿的,从来还没有坐着尿过。就是上大号时遇到了抽水马桶,也是蹲在马桶边沿上方便的。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到外地的姑妈家里走亲戚。她生活在大城市里,早在70年代初家里就有了抽水马桶,为了让当时还没有上小学、只有五六岁的我方便得安全,还专门搭了两块木板,外加两个板凳辅助,给我临时建立了一个蹲坑,才终于解决了我的难言之隐。
这可怎么办啊?想着想着,我突然灵机一动,还是采取蹲式吧!因为站式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于是,我把双脚从两舵上抬了起来,直接踩到了原来屁股下面坐的伞包上,整个人蹲在了弹射座椅上面。但这样也很难受,因为我的头已经顶在了座舱盖上,迫使我的颈部和背部以及腰部都弓起来了,整个人蜷缩得像一只被烤熟了的大虾,弯得不能再弯了。然后,赶紧的,把“尿不湿”兜起的“痰盂”放在了座椅上的两腿之间。这个倒是比空中加油的对接好对接多了,我没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一次对接上了。不存在什么最佳加油区的,我是一对接上直接就“输油”,而且马上就是最快速度,简直就是“泄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