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当时飞机的剩余油量,把机内的几个油箱和外挂的3个副油箱都加满油是需要好几吨航油的。而这好几吨的航油从加油机的油箱里面,再通过输油软管输送到受油机的油箱里面,肯定是不可能像蜻蜓点水一样马上就能结束的,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需要耗时数分钟的。而在这个过程、这个数分钟的时间里,我不仅是始终要保持好探头和锥套的对接状态,而且还必须要把飞机始终保持在加油区里面,当然最好的还是在最佳加油区里面。这样才能尽可能缩短这个过程,减少加油的时间,尽快完成空中加油的整个过程。
这数分钟的时间,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短暂的,就是在平常的一天里也是稍纵即逝的。但是,此时此刻,对我来说却是没那么快了,因为我需要始终保持好队形,让飞机一直处于最佳加油区里面。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阶段,虽然感觉上难度好像并不没有对接的大,但却仍然是技术要求很高、允许误差很小、整个空中加油过程中安全风险最高的阶段:一是离加油机很近,已经接近了允许的前极限位置,再近就有可能发生空中相撞;二是无论是加油机还是受油机,此时一旦操纵动作失误,或是飞机突发故障,亦或是天气突然有大的、异常的变化,都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时间已经明显变得迟缓和凝重了,仿佛是从溪流中欢快的流水一下子就变成了火山口涌出的浓稠的岩浆,甚至时不时的还稍微有些凝固,但好在仍然还是在流淌着,只是速度再没有那么快罢了。
但是,说实话,对这几分钟时间的感觉,也还没有像夜航或是云中飞行产生错觉那样感到是那么的别扭,那么的漫长,那么的难熬。这完全不是同一类型的感觉,错觉是一种煎熬和恐惧,而对接的保持则是一种刺激和过瘾,而且这种感觉不经过一定的时间是不能够完全尽兴的。曾经有飞行员开玩笑说:空中加油找到的是新婚的感觉。我也深有同感,甚至感到是无与伦比的。那么维持这种幸福感、快乐感肯定是不能任时间飞逝的,而必须要有一定的过程、一段的时间才能维系并且慢慢体味的。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一切又都是非常的正常,对接状态保持的还是很好的。very good!我对自己的技术很满意,不敢说队形是丝毫不差,但估计前后应该都还没有超过1米的误差。嘿嘿,这个水平完全可以去参加国庆阅兵了,只是可惜我的“出身不好”,航校毕业没有分在重点部队,所以一直没有那个机会罢了。否则的话,我一定也会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在全中国的关注下,“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的上空,扬我国威,壮我军威。
妥了,油加完了!只见加油吊舱上的绿色信号灯熄灭,取而代之的则是原来的黄色信号灯又重新燃亮,这标志着我机内的几个油箱和3个副油箱已经完全加满了。与此同时,只见软管突然上下轻微地跳动了两下,幅度很小,所以很快也就恢复了正常。这是因为受油机的所有油箱都加满以后,航油输出受阻,强大的输油压力没有去处了,只能是作用到了软管上。因为软管受到重力的影响,中段自然下垂,整个软管不是完全处于一条直线状态,因而纵向传导的输油压力必然会导致软管产生横侧的波动。加油吊舱的传感装置接受到反弹的压力信号后,自然会切断油路,不再往外输油,压力随之消失,软管自然也就恢复了常态。
啊哈,的确是一次完美的空中加油啊!一次对接上,而且直接对在了锥套的正中间;一气呵成,直接进入了最佳加油区,并且稳定住;几乎毫厘不差,加油的数分钟之内队形纹丝不动,直到加满为止。
可以退出了!我稍微收了一点油门,然后又及时地补上了一点。这个油门使用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退出的速度差,不能大了,也是越小越好,越慢越好。退得太快了,不仅会造成锥套、软管受力大,容易损坏设备,而且还会使软管、锥套大幅度摆动,显得动作粗猛,很是难看。
经常有飞行员会这样,一看前面油加的很顺利,在退出的时候精神一下子完全松懈了下来,退出动作太快,而且路线没有完全沿着软管自然飘摆时的延长线,所以把个锥套甩得乱摆,甚至把加油机都带得有点晃动。前面都一直好好的,却在最后来了这么个败笔,典型的虎头蛇尾,顾头不顾腚的。
很快,负速度差已经形成了,只见软管开始被我拖长,中段红色部分从吊舱里面逐渐地全部被我拖了出来,并且还在继续。于是我把油门又悄悄地往上顶了一点,让它再慢一点退。不能急,沉住气,慢慢来。
“咔吧”一声脆响,锥套的自封活门被打开了,探头脱开了锥套。锥套轻轻地晃动了两下,似乎是向探头挥了挥手,然后平稳地渐渐远去。它们像是一对相爱已久的恋人,终于到了分离的时刻,虽然难舍难分的,但是毕竟注定还是要分开的。当然了,这次的分离只是暂时的,一切都还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和下一次的相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嘛!
这“咔吧”声就是脱开对接的主要标志,虽然没有对接时探头撞击锥套的“咣当”声那么响,但也还是动静不小的,任发动机的轰鸣声如何巨大,都是掩盖不了的。有趣的是,这个“咔吧”声是明显不同于“咣当”声的,很好区别,所以我们在用文字叙述时也是用了这么两个明显不同的象声词。不谦虚地说,这两个象声词也正是我在技术总结时率先使用的,当然也是得到了广大飞行员同志们的认可和广泛引用。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探头脱离锥套的瞬间,锥套里面还忽地喷出了一点雾状的气体。也像是一股青烟,不多,维持的时间也很短暂,刚一出来即被强劲的空中气流吹散。有些如梦似幻,又如烟似云的,无须凝视,的确清晰可见。“点点离人泪,湿了花衣裳,醉红妆,孤孤单单望残阳”啊,是否这就是恋人分离的眼泪呢?竟然是如此的难舍难分,如泣如诉。
其实,这都是正常现象,是锥套的自封活门在关闭的瞬间喷出的一些余油。而在“干对接”即不进行实际输油而只是飞行员练习对接动作的时候,因为软管中没有航油,所以也就不会产生这种现象。
实事求是地说,我的这个脱离对接动作也还是非常漂亮的,既干脆利落,又稳稳当当。标志就是锥套基本没有产生什么大的飘摆,仍旧稳稳地定在了那儿,没有受到探头的丝毫干扰,似乎只要我油门再一加上,马上就又可以重新对接上去了。
收,油门再收一点,现在可以稍微多收一点了!因为已经退出了对接,就没必要还在锥套后面流连了。现在就需要尽快脱离,不能还在这是非之地久留了。这就像恋人分离时该狠心就要狠下心来了,时候到了,火车马上就要开了,果断点,不能再难分难舍了,必须走了,连头都不要回!
距离在迅速拉大,超过100米左右时,我往右压了一点杆,又蹬了一点舵,形成了一个适宜的右交叉角,让飞机开始缓缓地向右交叉出去。
“802脱离!”在交叉到加油机右边外侧以后,我向加油机报告,语调拖得有点长,多少还是有点按捺不住的得意洋洋。的确也是值得骄傲啊,如此完美的一次空中加油,堪称杰作,可谓典范,不愧精品。既充分体现了我个人高超的飞行技术,也全面展示了我们部队一流的训练水平。
“可以啊!”加油机简略地回答了我。
得到加油机的允许后,我加满油门,开始自顾自地上升高度了。和刚开始时一样,我需要尽快上升到高空,节省航油,以便争取到更长的留空时间,从而进一步为我这次的创纪录和改写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稳定好上升角开始大角度、大上升率上升后,我又最后扭头看了一眼加油机:它正在对向机场返航,早已经被我甩在了脚下,并且变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就像火车已经开动,站台上那个依依不舍送别的恋人的身影,渐远渐小,越来越模糊,直到最后看不见了。
高度上升很快,简直就是一路高歌向天涯,两翼生风上云端了,让人顿觉豪情万丈,不免英雄气概。飞机重新又回到了平流层,一切又都回归于平静,让我那颗激动不已的心重新又回到了相对的安宁,原本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四肢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