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暗暗使劲,往上提了一点驾驶杆,同时并稍微往右晃了晃驾驶杆。这个修正量就足够了,要慢慢修正,不能急,防止修正过量。过量了还要再修回来,那样动作循环往复,费劲不说,还会扰乱锥套,把锥套“顶”得乱晃起来。
好了,好了,已经完全对正了!我继续盯着标志线保持编队,余光感到探头仍在以很小的速度差缓慢地逼近锥套。好的,保持住!保持住!我心里在暗暗鼓励着自己。
坚持,坚持,再坚持!保持好,继续前进!
突然,“咣当”一声巨响在我的耳畔炸起。与此同时,我的余光也看到探头一下子就深入进了锥套的底部,软管随之一阵抖动,上下有力反弹了几次,之后才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的略往下耷拉状态。我自然也是一阵高兴,心中乐开了花:哈哈,对上了,这“咣当”声虽然是期盼良久,但毕竟还是如约而至啊!而且这次对得很准,是直捣黄龙,分毫不差,直接对在了锥套的正中间,所以“咣当”声远比探头从锥套的导流片上滑进去要响得多。
这“咣当”声是受油探头对接加油锥套时,撞开锥套底部的自封活门时造成的声音,还是比较响亮的。这个声音在发动机轰鸣的巨大噪音中不仅是完全可以听见,而且非常的清晰,初飞时还有可能吓你个一大跳的。你想想看,两架都是六七百公里时速的飞机,在空中使用各自的两个设备进行对接,虽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小,甚至是接近为零,但毕竟它们各自的速度还是很大的啊,所以两个设备的空中对接是承受了很大的外力的。这“咣当”的一声巨响就是佐证,实在是不容小觑的。还有,我们刚开始进行空中加油的时候,原本出厂后从未经过对接的金属探头是十分光滑,没有一丝的痕迹。但是在一个架次的对接下来以后,探头上明显可见有着数道划痕。几个架次下来以后便是伤痕累累,令人不免诧异于它曾经承受的巨大力量。
正是因为这“咣当”一声可以算是巨响了,所以,我们在空中加油时,是把这“咣当”声作为对接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是主要标志的。所以到后来我们飞的时候,听着听着,便会从最初的心悸,变成了享受,就会觉得这“咣当”声竟然也是那么的悦耳,简直就是不啻于天籁之音了。
为什么说加油时两架飞机的各自速度都有着六七百呢?前面不是说只有五百吗?这是因为真速和表速的区别。表速也叫表空速,是指表指的速度;而真速则是指飞机真实的速度,也可以说是飞机在无风情况下飞行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还要一个地速的概念,是指飞机相对于地面运动的速度。可以简单这么理解,那就是在无风情况下飞行时,飞机的真速就等于地速。飞机主要是飞表速,因为它是在空气中运动。高度越高,同样的表速对应的真速就越大。在我们常用的空中加油高度上,表速五百对应的真速就是达到了六七百。
“推”!在听到“咣当”声的同时,我把油门有力地又往上顶了一点。初飞时,很多飞行员会受到那“咣当”一声巨响的惊吓,而不知不觉地收小油门的。我们要求飞行员在地面时就要反复演练,听到“咣当”就要往上加油门,要形成条件反射,变成“机械”动作。这个时候也必须要加大油门,因为探头顶着锥套,受油机多受了这么一份附加阻力,飞机速度会马上减小的。后面再往前“推”软管时,就更需要加大油门了,因为附加阻力更会进一步急剧增加的。
很好,油门加的正合适,“对”、“推”两个过程是一气呵成,平稳衔接,顺利过渡。距离在进一步缩短,软管开始回收了,飞机在我的操控下是继续稳稳地向加油机逼近,逼近,再逼近。
“推”也很重要,不“推”是不行的,因为对接上以后,加油吊舱并不是马上就给受油机输油的,而是要进入加油区才行。从对接上开始算,大约受油机还要前进个x米左右吧,输油系统才会输出航油。这还没有进入最佳加油区呢,在此基础上,受油机还要再前进个x米左右,才能进入最佳加油区,此时加油吊舱输出的航油速度才能达到最快。
那么飞行员又怎么判断自己的飞机有没有进入最佳加油区呢?他是不可能在对接上以后便开始目测判断到底前进了多少米的。没关系,独具匠心的设计者们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输油软管上那些红、黑、白三色相间的部位,就可以提供给飞行员很直观的参考,即把软管中间的那段最长的红色部分“推”到前面一半进入吊舱里面,后面一半还留在吊舱外面,这就是受油机处在了最佳加油区。
扪住那股劲,继续往前“推”!只见软管的横向摆动越来越小,正在温顺听话地往吊舱里面缓缓回收。这个时候我就是以看软管为主,尤其是软管中间的那段最长的红色部分,不需要再紧盯着标志线了,探头和锥套也不需要我再过多观察了。
刚进入加油区的时候,加油吊舱上的黄色信号灯就已经熄灭,取而代之燃亮的是绿色信号灯,这标志着加油机已经开始输油给我的飞机了。ok!加油机是一切都正常,剩下的就完全看我自己表演了。
好了,好了,“推”得差不多了,不能再“推”了!只见软管中段的红色部分已经收进吊舱三分之一,该收油门了,把每秒一米左右的速度差消除掉。必须有个提前量才行,否则的话等到已经收进二分之一再收油门,就会晚了,停下来的时候就不止二分之一了。于是,我稍微收了一点油门,让软管中段的红色部分恰好收进吊舱二分之一,把飞机精准地控制在了最佳加油区。能够做到如此的精准,其实主要还是得益于对接时的小速度差,油门一收飞机就能够“停”下来。如果速度差大的话,就很难这么随心所欲地控制好距离了:冲得太近了必然要使劲收油门,等到飞机不往上冲了,速度又小了,一会儿又会掉下来,甚至脱开对接,如此前功尽弃不说,呼呼啦啦地还会危及飞行安全。
我的油门又稍微活动了几下,很快便重新又摸到了维持与加油机完全等速飞行的转速,固定下来以后便不再怎么动了。
哇!完美极了,仿佛是一个人在同时操纵着两架飞机,竟然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步调一致。队形几乎纹丝不动,仿佛是电影里面的定格画面。只是暗流在涌动,那软管里面正以每分钟xxxx公斤的速度向外喷泄着航油,在万里长空上把宝贵的能源输送到我的飞机里面。为我助力,给我加油,让我飞的更高,飞的更远!
想到这些,我禁不住血脉贲张,一股豪气在胸中油然而生。血管里原本平缓流淌的血液也急速流动起来,似乎是跟航油都飙上劲了:看谁跑得更快?就不信撵不上你!人定胜天嘛。
“别激动,别激动,好好飞!”我在心中暗示着自己,生怕自己得意忘形,导致动作变形,一不留神搞个乐极生悲来。毕竟现在是处于极高风险状态,不管是谁,加油机还是我,只要乱动一下驾驶杆、油门的,或是飞机突然发生什么影响到操纵的故障,就有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曾经看过一段外军空中加油的视频,加着加着,突然,不知道是受油机的探头断裂了,还是加油机的锥套脱落了,反正软管一下子就向上甩了出去,然后呈正弦曲线那样上下大幅度疯狂地抽动起来。后面的断头处还在不停地狂泻着航油,就像是消防龙头喷水那样大量喷涌着,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而受油机仿佛是受到了什么重创,一下子就一头扎了下去,画面上看都看不到了,不知最后到底是何结果的。现场看上去十分的狂暴,非常的可怕,把我们都看得惊心动魄甚至心惊胆战的。
保持住!看到队形很稳,我居然骄傲地腾出了一点精力来,把头往左多扭了扭,看了看加油机上的加油员。他坐在轰油六机身的后半段。当受油机处于最佳加油区时,受油机上的飞行员基本上正处于加油机上的加油员的正侧方。只见加油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估计他是看到我居然还有精力来看他了,他也跟着不免有点兴奋起来。当然了,主要还是他感到我飞的好,所以禁不住地要夸奖我一下。这也算是飞行同行在蓝天上用飞行人员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一种由衷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