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明白,注意严格保持!”指挥所回答的声音也有所提高,因为即将进入空中汇合阶段。虽然这对我作为受油机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整个空中加油最简单的阶段,但是对他来说,可是最关键、最重要、最高潮的阶段。空中加油时与加油机这样的大型飞机汇合,目视发现不算什么困难,只要指挥引导的好,基本态势没有太大出入,都肯定是能够发现的。但是,如果态势差得多了,加油机不仅是没有在该出现的地方出现,而且误差还很大,受油机发现不了加油机的现象也是时有出现的。尤其是我们这次是以正高度差进行汇合的情况下,相对负高度差来说还是要增加了一些难度的,就更加需要指挥引导的准确性了。所以,如果在空中加油训练时出现空中汇合不上的情况,那十有八九就是指挥所的责任——业务水平低,指挥引导不力。平常的拦截训练因为目标都是战斗机或教练机这样的小型目标,还有可能存在着飞行员视力差、搜索发现能力弱的原因,倒还可以把一部分责任推到飞行员身上:“我们指挥所引导的态势都是好的,只是飞行员自己没能发现罢了!”但是,在空中加油训练空中汇合时可就不太好往飞行员身上推了,这样的理由也是不好再找的了,指挥所只能是多从自身查找原因、等着挨领导收拾了。
“802左60度50公里!”指挥所开始指挥引导我进行空中汇合了。说的意思有三个:第一就是加油机位于我的左边;第二就是我观察加油机的视线与我自己的飞机前段纵轴延长线的夹角为60度;第三就是加油机与我的直线距离还有50公里。这个过程与我们飞拦截课目差不多,不仅是进入的角度差不多,就是在无线电里面使用的指挥引导用语也差不多。60度的观察角不仅适宜于空中拦截,同时也适宜于空中汇合。这种态势下,拦截机或受油机与目标机或加油机分别处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两个下角尖端,而他们共同飞向的交叉点恰好又就是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上角尖端,所以进入角也是60度。而这个60度的进入角,也比较方便在拦截或汇合上以后进行编队集合,然后再实施空中攻击或加油训练;外军以美军为代表,大多喜欢以钟表的指示来形象地表述目标所处的方位,如他们所说的“10点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左60度”。而我们还是习惯了把水平面上的360度方位划分成左、右各180度,说“左多少多少度”或是“右多少多少度”的,感觉这样更直接明了,更便于飞行员领悟,更不容易出错。
“明白!”我简捷地回答着指挥所,就没有再加上我自己的代号了。这个时候没有别人插入什么无线电的,所以我加不加代号都可以。
“802左60度45公里!”
“明白!”
“802左55度40公里!”
“明白!”
这次回答完后我立马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嗯?怎么观察角变小了呢?这说明我已经有点落后了,赶紧加油门吧!飞拦截包括这个空中加油汇合,观察角都是比较重要的,最好就是一直保持60度不变,那是态势最好的。如果是变大了,就是说明拦截机或受油机开始超前了;而如果是变小了,便是拦截机或受油机开始落后了。相比较而言,这个超前还比较好处置,收小油门减速或是先对向目标机或加油机向内转一个角度,飞一定时间后再背向目标机或加油机向外转回来即可;但是落后了可就比较难办了,只能主要是靠加大油门增速的方法处置,当然也可以先是背向目标机或加油机向外转一个角度,飞向比预计的拦截点更靠前的前置点,修正差不多以后再对向目标机或加油机向内转回来。但是这两个方法的效果都比较有限,来得都比较慢,远不如超前态势更好修正。所以一旦发现有落后趋势时就要早修正,否则等到后面距离比较近了再修正就来不及了。掉到目标机或加油机尾后很远的地方,再单纯靠加油门增速的办法,就更是要费上个九牛二虎之力。
即刻,我没有任何迟疑,把油门一下子就加到头了。然后检查了一下航向,见略小了一点,没有保持好原先的90度了,便又向右压了点杆,再蹬了些右舵,把航向外转到了100度左右。赶紧修,大胆修,矫枉必过正嘛。
“802左60度35公里!”因为修正得早,再加上又是双管齐下,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在35公里的时候指挥所通报目标已经回到了我的左边60度方位上了。于是,我把油门又收了回来,放在了维持正常速度的转速上,同时也把航向左转回到了90度上。
“802左60度30公里!”
“802发现目标!”在距离还有30公里的时候,我突然眼睛一亮,看到了加油机:虽然比一粒芝麻还要小,只有针眼那么一点点大,但没错,那就是它,在天地线略靠下的位置上一个小黑点就是加油机!像是座舱盖上的一点污渍,但是稍微动一动头就知道它不是在座舱盖上,因为它相对座舱盖跟随我头部的移动也移动了。我又仔细辨认了一番,见到的确是它,便没有再迟疑,及时报告了指挥所。报告的时候我还特意加上了自己的代号,这也算是有点虚荣心在作怪吧,因为我在较远的距离上就发现了目标。飞行员都这样,在飞拦截之类的课目的时候,如果能远距离发现目标,就会得意洋洋,报告词的声调都不一样,巴不得全场都知道自己的目视搜索能力很强大呢。
“长山明白!”指挥所长也长松了一口气,仿佛是感到圆满完成了引导第一次空中加油汇合的历史使命,剩下的就是看飞行员自己行不行了。
“802左60度20公里!”指挥所还在继续通报。这是对的,不能飞行员说发现目标就完全放任不管了,在这样的远距离上还需要指挥所继续通报的,防止飞行员又丢失目标了。
“802左60度10公里!”
“802左60度5公里!集合好报告。”这是指挥所最后一次通报方位、距离了,同时要求我和加油机集合好以后要报告一下,因为那时他就可以彻底撒手,完全交由飞行员自己去进行空中加油了。
加油机的轮廓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了,银灰色的机体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鲜红的机徽更是非常的醒目,把颜色多少有些单调的机身点缀的竟然也是如此的亮丽。同时仿佛也是用飞翔在万里长空的“八一”军徽,向天地昭告着中国空军不容小觑的战斗力。
“01,802加入队形?”距离还剩1公里左右了,我向加油机请示加入队形。
“802可以入队!”加油机允许了。
我开始反杆反舵反坡度,即向右压杆形成45度左右的右坡度,并手脚协调地配合着也向右蹬舵,杆舵一致操控飞机进入了右转弯。这按照我们飞行员的术语也可以叫做“顺航向”,即转弯消除航向交叉角,把飞机的航向跟长机搞一致了。这个时候随着距离的进一步接近,我感觉加油机有点“拦头”,搞得我头皮都有些发麻,这是加油机庞大的机体对我造成的一种压迫感。正常的,别说是加油机这么大的飞机了,就是同型的飞机如歼八担任目标机,在从拦截时转入编队状态的过程中,态势好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种“拦头”的压迫感的。只有这样才能一气呵成,一次性加入编队,队形正好。否则的话,感觉太舒服的情况下,一入队就会掉下来的,那么整个加入队形动作就不成功了。
航向顺过来了,我的飞机稳稳地“定”在了加油机的右后方,间隔100米,距离也100米,高度差大约10米吧。间隔、距离和高度差都比较适宜,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标准的外侧跟队队形。
“802集合好。”这是我报告给指挥所和加油机听的,当然也算是报告给塔台听的。
“01放软管了。”加油机按要求在通报我要准备放加油软管了。
“明白!”这是我在回答加油机的通报。
加油机上的空中加油吊舱共有两个,分别挂在两边机翼下,左右位置大约在各自机翼的外三分之一处。外形与亚音速副油箱(超音速副油箱与亚音速副油箱不同,前者的头部很尖,后者则为椭圆形的钝头)或航空炸弹相仿,为侧剖面近似椭圆形的圆柱体。明显不一样的是,亚音速副油箱或航空炸弹的头部均为椭圆形的钝头,尾部则是如同鸟类的腰身平缓过渡到尾巴那样收缩成了尾翼,而加油吊舱虽然头部也是椭圆形的钝头,可尾部却是没有尾翼,而是一个圆形的剖面,仿佛是把亚音速副油箱或航空炸弹的尾部一刀切除掉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