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后的第三天,我们团参加轮战的唯一的一架教练机——歼教六也转场进驻了。那天运气还不错,天气比较好,能见度达到了5公里,云底高也有将近1500米,再加上毕竟是两个人驾驶,安全系数比战斗机高出了一倍,所以也就没被搞得那么的紧张了。
教练机的进驻可是也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组织适应性训练了。不是说战斗机不可以,但是毕竟教练机可以飞得难度更大一些,让飞行员能够尽快适应这个机场的复杂天气、复杂环境。
适应性训练一开始,我就进一步思考起来,主要就是如何巩固我们在家模拟训练的成果,把它进一步的深化提高。反正我是尝到了这个模拟训练的甜头了,自然也是不能善罢甘休,一定还要充分挖潜,将其重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早在我在这个机场第一次降落也就是转场进驻的时候,我就从gps上发现了不足之处,那就是过“近距”后一下子高度就失去重要参考了,在看不到跑道的情况下飞行员无法主动判断下滑线的高低。而这个机场的“近距”又是那么远,达到了3公里,不像在我们的驻地机场,“近距”只有1公里远。在家的时候,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飞到能见度1公里,因为gps上毕竟还有“近距”这个点可以作为高度的重要参考,只要在这个点上空把高度降到100米左右即可。但是在这个机场就不行了,它的天气很复杂,低于3公里很正常,你起飞的时候可能还有4公里甚至是5公里多,完全符合机场的开放条件,但是等你飞了1个小时左右回来着陆的时候,能见度可能就只有1、2公里了,你落不落吧?总不能就跑到备降场去备降吧?再说了,周围的几个备降场也都是处于沿海和山区,天气也未必就能好到哪里去,所以你最好还是在本场降落。但是这种情况下,飞到1公里距离可就难了,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的了,因为你过了3公里的“近距”以后,虽然方向还是可以通过gps上的“点”和“线”保持好,但是对高度可就没了把握了,很难准确控制。
怎么办?这个缺憾如何才能弥补?怎么才能解决这个“近距”以后的问题?在这个机场也能把能见度也飞到1公里呢?一连几天,我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我不想不行啊!我是团长,责无旁贷嘛!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一旦战斗起飞后回来着陆时遇到很复杂的天气,那搞不好就抓瞎了,是要摔飞机的!而飞机一摔,我这个团长也就算是干到头了。
想着想着,那天在捣鼓gps的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现,冥冥之中仿佛有高人相助一般,脑海里面突然迸出一个主意:再进行模拟!但这次模拟不同于以往的模拟,以往是在自己家里也就是驻地机场模拟轮战机场,而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轮战机场,干嘛不再反过来模拟我们驻地机场呢?
在驻地机场模拟轮战机场是为了减小飞行技能的负迁移,减少已掌握的老飞行技能对正在学习的新飞行技能的干扰,使飞行员尽快适应轮战机场独特的穿云下降方式方法;而现在在轮战机场模拟驻地机场则是为了重拾老飞行技能,让它更好地为新飞行技能服务,在抑制飞行技能负迁移的同时,尽量调和新老之间的矛盾,促进飞行技能的正迁移,这也相当于捡起了驻地机场的两个“拐杖”——一个“远距”,一个“近距”。
具体的方法就是在gps上模拟驻地机场的“远、近距”,在距跑道头4公里和1公里的地方输入模拟“远距”和模拟“近距”。如此这样,在距跑道头10公里以内gps上就有了4个点:8公里处的真实“远距”、4公里处的模拟“远距”、3公里处的真实“近距”以及1公里处的模拟“近距”。
4公里模拟“远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把高度降到400米,我不管你在8公里真实“远距”处是什么高度,通过以后又是怎么下降的高度,只要你到了我这个4公里模拟“远距”的时候把高度降到400米即可。那么你既然在4公里处高度是400米了,那后面还不就是跟驻地机场一样了吗?因为你驻地机场就是4公里400米的嘛!你可以继续按照驻地机场过“远距”后的10米下降率稳稳当当地慢慢下降到“近距”的高度100米了,无需再用20米的大下降率一个劲地猛下降了。这样既便于飞行员的操控,也有利于飞行安全,完全符合“高度越低下降率越小”的基本原则。
1公里模拟“近距”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给3公里真实“近距”过后,增加一个参考点,在距离1公里的位置上把高度准确地降到100米,搭好下滑线的正常“架子”,让飞机平稳进入着陆。
所以,也可以这么比喻一下:4公里模拟“远距”是为了让你“回到家”——找到和驻地机场同样的感觉,这不就是重新拾起老飞行技能了吗?干嘛要把它丢了呢?能为我所用岂不更好吗?这不就是促进飞行技能的正迁移了吗?这也相当于陌生的路程因此而被我减少了一半,剩下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后半段都是你非常熟悉的了;1公里模拟“近距”是为了把你“扶进来”——确保你在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点上高度适中,仍能处于正常的下滑线,从而安全进入着陆。
别的部队飞只有“远距”和“近距”两个点可供参考,而我们部队飞除了这两个点之外却还有模拟“远距”和模拟“近距”两个点总共四个点可供参考,那么我们飞的精准度和安全系数岂不是各自都比别人高出了一倍了吗?
哎,对呀!好主意啊!这么好的主意怎么就被我想出来了呢?真是天才啊!的确可谓是“四两拨千斤”嗳——动动手指头,输输数据,就可以解决几个、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起落都不一定能解决得了的难题!
主意已定,我就没有再去和副师长商量什么了。我也发现他这个人有这么个特点,那就是不管是什么事,只要是别人想出来的、提起来的,他都会表示反对或提出不同的意见,是典型的小心眼,妒忌心强,就容不得别人超过他,好像天底下就他最聪明。
这么做也不存在任何的风险,所以也没必要再进行什么试飞论证了,就这么干吧!
我亲自把飞行员们都集合起来,明确要求他们在自己的gps里面增加输入模拟“远距”和模拟“近距”两个点。不是商量,而是必须。作为安全规定,由团副参谋长逐个检查输入是否正确。
按照这种反向模拟方法飞起来以后,不光是我自己感到十分可行,非常适用,特别好使,而且广大飞行员们也纷纷叫好,赞不绝口:“妈呀,我们这么个飞法不是什么特点都没了吗?这不是跟在家飞一样了嘛?那还有什么不会的呢?团长你放心,我们保证都能干到1公里!”
后来,这件事虽然没有得到副师长的表扬,但听说他的gps里面也是这么输的,这说明对此他也是非常认同并身体力行的。说实话,他还多亏也这么干了,不然的话他有一次可就麻烦大了,整不好就是把飞机摔了,而且把自己和别人的两条命也都得搭进去。
那是一次“班上练”,就是利用战备值班的飞机搞训练,不仅组织方式比较便利,机动灵活,而且对飞行员锻炼机会多,效果比较好,可以进一步熟悉等级转进的程序方法,切实提高快速反应、紧急出动的能力。
等级转进是指战备值班等级之间的转换,如三等值班转二等值班,二等值班转一等值班。航空兵部队的战备值班就是划分成这么个三个等级,最高是一等值班,最低是三等值班。担负三等值班任务的飞行员可以住在营区,参加正常的操课,一旦等级转进后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飞行装具乘车抵达机场即可,一般都有个数十分钟的时间;担负二等值班任务的飞行员就要住在机场了,而且是在战备值班飞机旁边的战斗值班室内。不能参加部队的其它操课,转一等后必须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上飞机。这个时间就很短了,只有数分钟而已,所以飞行员需要跑步上飞机,不然就来不及了;担负一等值班任务的飞行员就是要坐进座舱里,随时做好紧急起飞的准备。这个状态就很难长时间地保持了,因为毕竟飞行员的体力和精力都有限,不可能长时间地坐在狭小的座舱里面,保持着高度集中的精力。必需时,就只能是隔一段时间换一个飞行员坐进座舱里待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