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话刚说到这里,赵主任喝了一口茶水,正准备再继续讲下去,突然被门外传来的这一声洪亮的报告和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会议室的门拉开后进来一名参谋,行色匆忙,气喘吁吁,给赵主任敬了一个军礼后便径直来到我的身旁:“团长,航调已经批复了,10点起飞!”
“啊!那时间要来不及了,团长你赶紧走,忙你的去,我们这边你就不要再管了。让副团长给我们再详细介绍一下情况,后面我们再看看资料。祝你们转场顺利!”赵主任扫了一眼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就没容我再说话,便催促我赶紧走。到底是老飞,而且在航空兵部队工作多年,对基层的情况还是十分了解的,知道转场飞行的重要性,以及这个阶段作为团长、作为带队长机,是繁忙到什么程度的。所以,他都感到实在是不能再牵扯我,再分散我的精力了,就是天大的事也要给转场让路了!
我一看时间,妈呀,马上快到9点半,距起飞时间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便没再多解释什么了,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敬了个军礼后使劲握了握赵主任的手:“感谢理解啊!再见再见!”然后再跟军训部的李参谋也握了握手,转过身便一路小跑着离开了党委会议室。
我已经来不及回办公室了,便直接蹿出了空勤大楼,上了早就停在那里的小车。司机是个老兵,都4期士官了,为团首长服务多年。他人很机灵,看我是跑出来的,知道很急,所以在我还没有上车之前就已经把车辆发动起来了。我的飞行装具兜早饭后进场时就放在了车上,回来以后也没拿下来,所以这下倒也省事,不需要再专门去拿了。“
好在内场到外场并不远,另外毕竟是专用公路,没有多少车辆行驶,再加上司机开的也很快。还有就是一路上别的车辆认识这是团里的小车,里面肯定坐着团首长,所以也主动给我们让行。这样我们一路畅通,很快便到了机场。一上塔台,还没等到我开口询问,气象台长便过来把天气情况向我进行了汇报,今天他也是亲自上岗保障我们转场了:“团长,航路上天气好转比预期的要快很多,早晨探测到的强回波现在已经大幅度减弱,军区空军的8分队放行了,咱们可以转场了!”
因为是战斗机大机群长途跨区机动转场,而且还是赴主要作战方向轮战,从上到下各级都非常重视,沿途经过的指挥所和航空兵、雷达兵部队都进入了“一等”战备状态,所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许多,现在反过来倒逼着我们赶紧走。不像平常的一般性转场,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下面转场的部队着急着要走,但是上面的气象和航管部门不愠不火,不慌不忙,卡着你就是不让走。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么大的事,谁都不敢误在自己手上,一旦军委空军查下来为什么这个部队转个场总是转不动呢?如果是因为你气象和航管卡着不让走,或是因为你工作不精心耽误了部队转场,那可真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怎么早不批复呢?直到刚才才批复,还让我们10点就起飞,这时间也太紧了!至少也得提前一个小时啊!”我对着也从一旁凑过来的航调主任发了一通火,虽然我知道怪他也没有用。
“嘿嘿,对不住对不住团长,主要是因为气象批复的晚了,我们航调倒没敢没耽搁什么。”航调主任陪着笑脸,小心翼翼地解释着。
我一是有点气,二是更着急,所以就没再多理他们,下了塔台,来到楼下的飞行员休息室。这个时候塔台班子一群人也坐着面包车进场了,还带着我这个编队的三个僚机飞行员,其余的转场飞行员应该是坐后面的大客进场的,还在路上。为了节省时间,好让第一批能按10点起飞,我们分成了三批进场。
担任飞行指挥员的是另一名老飞行副团长,姓钱,吉林人,也是我的好老哥。他一下车就要上塔台,我叫住了他:“老钱啊,我们第一批按点起飞,来不及下达飞行前指示了,你有什么要交代的现在就给我们讲,我们马上上飞机了。后面的几批你再集合起来一起讲一下。”通常情况下,每次飞行前都要把参加飞行的飞行员集合起来,由飞行指挥员介绍天气、航管、飞机、场道等各方面的保障状况,并对当日飞行计划的实施提出具体的要求。这一次不行了,来不及了,所以我就让飞行指挥员分成两批下达飞行前指示了。这就叫机动灵活,不能墨守成规啊!
于是,我们4个第一批转场的飞行员一面在做着上飞机前的最后准备:用腰带系好手枪和伞刀,在穿云板上用油铅(一种油性铅笔,可以在有机玻璃上书写并擦掉)认真抄写好修正风后的航行数据,一面在听着飞行指挥员交代着转场的注意事项。
很快,不到5分钟结束,我们第一梯队开始登机。好在起飞线离塔台很近,紧挨着的,不到100米的距离。我们4个人排成了一个方队,一面快步走向停机坪,一面开始戴上衬帽和头盔。我又充分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跟他们3人交代了几句,主要是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对起飞方法做了针对性的强调,也算是起飞前的最后编队协同了。此时,距预计起飞的时刻已经不到10分钟了。虽然不算宽裕,但是也基本够用的了,可以保证10点整起飞了。我略略松了一口气,心里稍微放宽了一些。毕竟是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如果能让我们再多个5分钟,也就是提前15分钟左右上飞机,就更从容不迫了。那样一是飞行员可以仔仔细细地检查好飞机,坐在座舱里好好地平静一下心情,这对飞行员在起飞阶段的精准操控是很有益处的;二是一旦飞机出现个什么小的故障还来得及排除,就是来不及排除了,飞行员还来得及上备份机。
那么,为什么我对能否按批复的时间准点起飞这么重视呢?说实话,第一个跟我灌输这个观点的恰巧就是副师长。记得早在他当团长我当大队长、我们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融洽,可谓是蜜月期的时候,他跟我过讲:“大部队转场影响面很大,一定要按点起飞,因为上从军委空军开始,下到一个基层的雷达连队,那得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啊!如果你连个准点起飞都做不到,那就显得你这个部队也太没有战斗力,尤其是作风太稀拉了!”这当然也算是他3年团长生涯的体会之谈了,我觉得很对,所以一直是根植于我的脑海,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被奉为圭臬的理念。实事求是的说,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很钦佩并感谢副师长的,他不光头脑灵活,而且对飞行技术、组织训练和组织指挥等方面都比较钻研,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是为数不多的飞行员中的理论通。毋庸置疑,我的一些领导能力和飞行指挥水平都得益于他的教诲,尤其是作为一个飞行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更是得到了他的耳提面命,一些要害之处也可以说是倾囊相授了。
11月底的东北大地,气温已经是零下七八度,早就下过两场大雪了。因为是往东南沿海方向转场,所以我们衣服都穿的比较少,只是在单皮飞行服里面加了一件毛衣而已,哪里抵御得了如此的严寒啊?这要是平常飞行,我们早就穿上棉皮飞行服和毛飞行靴了!所以,出了塔台还没走上几步,我们4个人个个都在寒风中有点瑟瑟发抖了,2号机飞行员甚至还夸张地握紧双拳,贴近着身体使劲夹了夹双臂,似乎是想调动全身的机能来抵御寒冷。快到飞机跟前时,我感到上嘴唇上面都有点潮乎乎的,我明白这是被冻出了清鼻涕来了,便赶紧用戴着线手套的手背擦了擦。不能让机务人员看到了,那多丢人啊!一个团长,整得鼻涕拉乎的,还怎么带部队?
轰……随着我按下起动按钮,飞机发动机的声音骤然而起,似万马奔腾,震耳欲聋。等我看到点火信号灯熄灭,发动机已经达到“慢车”转速后,一步一动稳稳当当地接通了几个正常飞行需要使用的电门。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的飞行员设备使用“错忘漏”就是在这个环节上出的问题,着急忙慌的,错打、忘打或是漏打一个电门,导致某一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搞不好甚至还会危及飞行安全。
做完这些开车后动作,我又按规定从左到右,由上至下仔细检查了一遍,生怕错了什么、忘了什么、漏了什么的。
妥!一切正常,一点毛病没有!我这才抬起头来,把视线从座舱里面转移出来,从左往右对飞机周围观察一番。只见电源车早已开走,机组成员也都跑到机头前面的停机坪边上,面向我一字排开站立,并示意我可以滑出。我先是稍微松开一点刹车,让飞机往前滑出1米左右便刹停,然后向右边观察我三个僚机的情况。不滑出去一点的话就只能看到2号机,不好同时观察到三个僚机,因为3号机和4号机会被2号机遮挡住的。这也是对长机要求的注意力分配,自己开好车后就要注视僚机,等待他们都开好车,做好开车后动作后,再报告塔台请示滑出。这个时候不能急,也不能催促僚机,一定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不然的话就很有可能因为设备使用不到位而留下什么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