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天,我在休息时间闲得没事,就溜达到另外一个大队的中队去玩的时候,看到他们那个中队长也在裁硬纸板做东西。我便问他干什么呢,他没好气地回答我:“不都是你干的好事吗?团长要求全团都要向你们中队学习,全部要做这个‘日练一题’,害得我也得亲自动手做!”我们两个是一批同学,航校4年时间里有3年待在一个班,住在一个房间,又是一起提的中队长,所以关系一直不错,说起话来也都是很随便的。只可惜他后来发生飞行事故牺牲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我们共同奋斗的蓝天,也离开了我们亲手制作的“日练一题”。
我当团长后重拾的这个“日练一题”,已经和我当中队长时搞的“日练一题”在方法上大不相同了,这也算是我对前人优良传统的全面继承和发扬光大吧。以前需要领导每天把飞行员集合起来抽签问答,略显麻烦,不易坚持。我改成让飞行员每天自己在本子上做一道题,不需要再集合飞行员了,这就省去了组织上的麻烦。但还是非常方便领导来检查的:你本子上有没有,有多少道题,又是哪天做的,那可都是一目了然的。其实,哪怕你不是一天做一道题,而是一天做了好几道,剩下好几天不做,这样也都行。反正领导检查时只要看你总量够便算过关,这样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达成大部分的预期目的,那就是要强制你学习,不管你怎么学。
所以,“日练一题,周学一课,月考一次”中的第一个“日练一题”的确不是我发明创造的,只是我对部队老传统、老做法的一种传承和扬弃。但是,后面两个“周学一课”和“月考一次”可正儿八经是我独创和首创的,绝对的版权所有,任何人也抢不去的。
说实话,当时也是被师领导逼的,因为从师长到副师长都总说我们团飞行员“不讲理”,光知道傻飞,理论上基本是一窍不通!甚至还有更刻薄的话:“你们以前那个xxx团长也是那样,自己都不懂理论,还给飞行员研究什么技术呢,经常把概念都搞混淆了,这岂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你现在当团长了,必须要改变这种面貌,想尽一切办法把飞行员的理论学习抓上去,否则的话你也就是饭桶一个,那么这么个军区空军排第二、军排第一的新机部队就会让你给带糟践了!”
话糙理不糙,领导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就等于把我给逼到了悬崖边上,再没有什么退路了。好歹我毕竟还是从军机关下来的,干了两年的军训处副处长,可不能干砸了,那丢人可就丢大了,是丢了军机关的人啊!但怎么抓呢?部队毕竟主要还是要组织飞行训练,这个是中心工作嘛,总不能不飞了都去学航空理论吧?而且光靠领导抓也不够啊,还得充分发挥飞行员的主观能动性,要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学才行啊!
头疼焦虑之余,苦思冥想之中,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日练一题”。但是全凭这个也不行啊,这是前人流传下来的,我们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创新,不能老是“嚼别人嚼剩下来的馍”啊?再说了,这个“日练一题”主要是适用于特殊情况处置,不能说不是理论,但只是相当于实用理论。而且这个飞行员再不愿意学习,他多多少少也会背记一些的,因为这个直接关系到他的飞行安全,你就是不让他学他也会主动去学的。那基础理论呢?基础理论才是我们团的短板和弱项。飞行员对此普遍不够重视,甚至个别不求上进的老飞行员还把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那就是“骑自行车还用学理论吗?只要能飞好就行了,学那么多航空理论有什么用?”其实,基础理论对于提高飞行员技、战术水平,保证飞行安全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只不过是一些飞行员目光不够长远,认识不到,惰性较大,不愿吃苦去学罢了。为此,我们团里必须要以这个为突破口,把这个当做着力点和增长点以及亮点,下大力系统地抓一抓才行。
那怎么办呢?琢磨来琢磨去的,我感到理论还是离不开“学”与“考”这两个字,还必须得紧紧围绕这两个字来想办法、找出路、谋发展。我为此绞尽脑汁,开始了苦思冥想,但始终还是一筹莫展,没有什么明确的思路。那天晚上回到家了还在那里念叨着:要不就一个礼拜上一次航空理论课,一个月再考他个一次试?这个应该还是能够坚持下来的。但是怎么叫才好呢?你看人家“日练一题”叫得多响亮啊,让人看了就忘不了,听了就记得住。
“那就叫做‘周学一课,月考一次’吧!”在一旁实在是憋不住了的妻子接上了这么一句。她也是军人,但人家可是地方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特招入伍到了解放军总后勤部某院校担任教员,跟我结婚后随军从陆军调到了空军部队,在我们场站工作。她的文学基础很好,脑袋瓜灵活,笔头更快,在师政治部工作的时候还是她们科里的笔杆子呢。
我的写作才能应该说还是得益于她的督促和提醒,当然也包括许多时候的指导:“飞行员一般都拿不起来笔,你既然还能够写上两笔,那就多写写呗,这样对你将来的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我听了她的劝告,还真的写了起来,而且写了许多年都没有停下来。当然那时写的东西主要都是飞行技术方面的经验总结、特殊情况处置方面的体会交流,后来逐渐提高层次了,还研究撰写了不少战法研究方面的论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写作才能,不仅是全面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而且还得到了3次到上级机关锻炼的机会。这既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我文字能力的提高。要知道一般的飞行员可是很难有这样的机会的:在师司令部军训科担任军训参谋1年时间,在军司令部军训处担任副处长2年时间,在军区空军司令部飞行安全办公室担任主任2年时间。这累计加起来的5年时间,可是在我28年军旅生涯里面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人生最辉煌的5年,的确是让我获益终生,终生难忘。
她这句话真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啊,让我犹如醍醐灌顶,顿时便是茅塞顿开:对啊!连到一起不就是“日练一题,周学一课,月考一次”了吗?可以简称为“三个一”活动。你看,日、周、月的安排都有了:每日练习一道特殊情况题目,这个很重要,既算是实用理论,也算是为了保证飞行安全的,必须每天练习;每周学习一堂航空理论课,结合训练课目,把基础理论好好复习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不难落实,完全能做得到的;每月考一次理论,把基础理论和实用理论都考一考,看看飞行员每周学得怎么样和每日练得怎么样,如此既可以摸清飞行员的理论底数,也还可以进一步促进飞行员学习理论。
就在我们团全面推行“日练一题,周学一课,月考一次”活动的当年年底,军区空军司令员亲自带工作组来我们团检查以战备值班和飞行训练为核心的军事工作。在向首长和工作组汇报时,我提到了我们团正在开展的这“三个一”活动。司令员很感兴趣,特意详细问了问我有关情况,最后还有点不相信我们会抓得这么认真,扭头对随行的军训处处长交待:“等会儿汇报完以后,你们机关去检查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这么做的。”
假的真不了,真的自然也假不了。不过好在我还是有点远见卓识的,曾特意嘱咐过有关人员:发给每个飞行员的那个练习本一定要印上“日练一题”的字样,每个教员的教案也一定要写上“周学一课”,考试的试卷上也一定要有“月考一次”这几个字,就印在考卷的题目上。如此“三个一定”,一是便于我们自己坚持日、周、月都做到;二是便于上级检查时给他们看。没想到最后还真的派上大用场了,让我们在关键的时候不光没有拉稀,反而还是“癞蛤蟆打倒立——露了它一小手”。军训处处长检查完以后,发自内心地说:“不错,不错,你们的确是做到了!我会如实跟司令员汇报的。”
可不要小看了这些研究,正是我作为飞行团长和党委一班人在宏观上把握住了部队发展的正确方向,而飞行员们又在具体事情上深入研究了细节问题,才让我们这么一个多年只能固守一方不能外出执行任务、只会白天值班不会夜间升空作战的一般战斗机团真正成为了“昼间能打,夜间能战;走则能动,打则能赢”的全天候甲类战斗团。全团因为连续多年完成任务出色、安全形势好而年年被空军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走出以往落后挨批的低谷,一举成为军区空军的先进典型,并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团党委因此被军区空军评为先进党委,我个人也因此获得三等功一次,并被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表彰为首批“全军优秀指挥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