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在歼七团有一年飞夜航的时候,原本在歼七上单飞时空域动作已经做得非常好,真的行云流水一般,个个都是5分动作。结果有一天去飞歼教六,却实实在在地碰了个一鼻子灰。那天晚上天气很好,晴朗的夜空,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当空,将皎白的月光均匀地播撒大地,用一种无声但却谁都听得懂的语言诠释着什么叫“月光似水”、什么是“天上人间”。因为前期我的歼七夜航训练进度较快,也很顺利,所以心情一直不错。再加上这个架次既不是什么带飞,也不是什么考核,只是飞飞时间而已(一是飞行员个人的年度时间指标要完成,二是单位的总年度时间指标也要完成,所以在训练课目的进度架次和时间完成后,也还会单纯为了时间指标去飞一些架次)。后舱坐的也只是我们团里的一个副参谋长,正营职干部,和我这个飞行大队长平级,没有形成多大的心理压力。他只是帮我压个座(压座是个飞行术语,指双座教练机飞行时,一方陪着另一方驾驶飞机。即可指前舱,也可指后舱),当然同时他个人也是在完成他自己的时间指标。因而那天晚上我精神十分愉悦,精力也比较放松,是一路哼着小曲上了飞机。起飞后很快便兴冲冲地进了空域,可结果却没想到差点就不会飞了:动作做得实在是不成个个,稀里糊涂,离了歪斜,尤其是那个坡度60度、下降率30米/秒的下降转弯简直连3分(飞行动作的评分标准使用5分制,3分为‘及格’)都达不到!这个时候天上闪烁的星星仿佛都在眨着眼睛嘲笑我的无能,月光在我眼里也不再是那么的皎白,而变得有些惨白了。弄得我是又恼又羞,后来索性干脆不做了,把驾驶杆一扔,交给后舱操纵了。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落知天下秋”也。虽然歼六、歼七两型飞机的操纵性能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对夜间仪表飞行这样的精细操纵技术来说,它们之间杆力、杆量的差异可就是不小了,造成的飞行技能的负迁移的的确确是不容忽视的了。那么,夜间飞行一般的、简单的动作尚且如此,又更何况还是夜间编队这样的高难课目呢?影响肯定会是更大,飞行技能的负迁移肯定会是更多!
那几年,从全空军范围来看,开局不利,在恢复高难课目训练后,飞行安全形势一度比较严峻。统计分析发生问题的训练课目,其中夜间编队占的比例最大,造成的损失也最严重。几起空中相撞都是人为责任,均为飞行员操纵原因,全部导致了机毁人亡的严重飞行事故。这也不难理解,夜间编队发生空中相撞不同昼间。昼间还能看得清,即使飞行员无法规避相撞的结果,但还有在飞机坠毁前跳伞逃生的最后一线生机。而夜间光线昏暗,视物不清,反应变慢,动作迟缓,可能根本就不清楚怎么一回事就撞上了,甚至是撞上以后都半天反应不过来是撞上了,也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再抓住那最后的一线生机了。
要知道,这些率先恢复夜间编队训练的部队,可都是一些夜航团。他们与我们普通的战斗团(担负作战任务的飞行团)不同,担负的是夜间作战任务,平常主要就是进行夜间课目训练,号称“空中夜老虎”。在我们团恢复夜间编队训练前两年多,我们军区空军的夜航团就发生的一起夜间编队空中相撞严重飞行事故,造成一名飞行员跳伞,一名飞行员牺牲,两架战斗机坠毁。牺牲的那名飞行员就是从我们师另外一个团调过去的。单从夜航飞行技术角度来看,他们这些“空中夜老虎”可是比我们这些以昼间飞行为主的“蓝天雄鹰”强得多了。他们夜间编队尚且如此,我们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们的面前直晃悠,个个都是不利因素,不是带着满怀疑问的问号,就是带着触目惊心的惊叹号,在询问着我们,考验着我们,挑战着我们。同时也给团领导、机关以及各个飞行大队尤其是飞行员们蒙上了层层阴影,个别本身飞行技术就不太行的飞行员甚至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畏惧心理。
怎么办?年度飞行训练计划早就已经明确,夜间编队是全年训练的重点课目之一,不训或是简单地训训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是严格按《大纲》训到、训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有困难,迎着困难上!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上面让我们飞那我们就不光要飞,而且还要飞好、飞得安全。
直面艰险,迎接挑战,团党委一班人没有畏缩,更没有退却,而是斗志昂扬,厉兵秣马,积极行动起来了。团里先是专题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让我们这些飞行大队长和教导员们都列席参加,一起认真分析训练形势,周密制定安全措施。特别要求飞行大队要精确掌握每一个飞行员的思想、技术和身体状况,注重加强心理疏导。紧接着第二天又召开全团军人大会,由团党委书记、政委亲自做全面动员,团党委副书记、团长也就机关的组织计划、飞行人员的地面准备、机务人员的飞机维护检查做了重要的补充讲话。
务虚完以后便是务实。统一完思想,提高了认识,关键还是要看行动的怎么样。于是,团机关的司令部作训股一连几个晚上都是灯火通明,加班加点干工作。上报、下发夜间编队的专项训练方案,推演飞行日计划,因人制宜地科学安排长、僚机和教、学员搭配。这种专项训练的飞行日计划要求比较高,所以做起来难度也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一些卡关的地方多,比如长僚机的搭配不仅要技术胜任、个性兼容,而且第一次单飞的长机还必须是带飞时的长机或教员,等等;团长亲自组织飞行指挥工作研究会和教学法研究会,把所有的飞行指挥员和飞行教员都集合在一起,深入研究有关夜间编队飞行指挥工作的重点以及空、地教学的难点,并拿出实在管用的解决办法;集中组织三个飞行大队一起进行航空理论教育和讲解练习实施方法,逐个分解技术动作,细致研究操纵要领。同时,还特别将飞行安全措施作为重中之重反复强调,不断加深印象,直至形成“烙印”;机务人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机务大检查,以发动机、操纵系统以及电源和灯光照明系统为重点,检查到了飞机关键部位、重点机件的每一颗螺钉、每一个焊点、每一道刻度。最后,每一架参训的飞机都由机务副团长和机务大队长亲自检查验收,确保飞机不带任何故障隐患。
当然,从军区空军、军到师对我们团组织夜间编队训练也是高度重视,十分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夜间编队训练的本身,还有我们团重要的战略地位:驻防在全空军最靠x边的一线机场,对空防御面积大,作战责任区超过有的内地一个师;武器装备先进,当时的排名榜我们飞的歼七某型新机是军区空军第二,军第一,所以号称是“军区空军的尖刀,空x军的铁拳,xxx师的王牌”。以如此重要的地位,执行如此特殊的任务,训练如此高难的课目,自然是上下瞩目,成为关注的焦点。因而,军区空军主要首长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军区空军机关在全区范围内调集教学力量,从所属的唯一一个夜航团抽调来两名技术过硬、教学能力强的飞行骨干,帮我们团进行地面教学和空中带飞;军首长带军机关综合工作组专程来我们团,从思想发动到理论教育、地面准备、技术加工以及飞机维护、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师里就更不用说了,本身我们团就和师部驻在一起,师首长和师机关整天里就跟我们绑在了一块,直接参与了我们团和场站(后勤保障单位)所有准备的全过程,监控到了每个环节。并且组织师飞行领导和师机关飞行人员,对我们团飞行人员的昼间双机编队逐个进行了专项技术检查,以确保参训人员的基础技术达到夜间编队的参训要求。以前一般性的飞行技术检查,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往往师里都是会同团里一起检查,就是团里的飞行领导也作为考核官参加。这次不行,统统由师里检查,而且从团长到普通飞行员都要接受师里的专项技术检查。
按照“骨干先行,循序渐进,分批施训,逐步展开”的原则,综合各种因素,主要是思想、技术和身体情况,当然还有资历的老新,飞行员越老自然经验越是丰富嘛,全团飞行员被编成三个参训梯次,分批进入夜间编队训练。这是我们空军航空兵部队沿袭多年的习惯做法,也是非常成功的经验。当时,我虽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长一年了,而且还是全师最年轻的大队长,也是我们同批飞行员中第一个并且当时还是唯一一个大队长,自然也成了团里重要的飞行骨干。但毕竟还是年轻了一些,而且以前从未飞过夜间编队,是首次进入,所以只能是排在第二梯次,后面进了。待那几个功力深厚、眉毛都快飞白了的老教员们先行一步,由夜航团的教员带教出来以后再回过头来带我们,就像滚雪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