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雄鹰的洗礼(九)
    我们团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顾此失彼的沉痛教训。那是在一次夜航训练,一名新飞行员独自一人驾战斗机飞暗舱空域仪表(训练课目名称,需带上暗舱罩飞到空域里面去,依靠仪表做一些指定的动作)时产生飞行错觉,报告塔台后,飞行指挥员便将全部的精力拿来指挥这名新飞行员了。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是:就在这个万分危机的时刻,一名老飞行员的暗舱罩打不开了!他也是独自一人驾战斗机飞暗舱空域仪表,已完成空域动作,结合穿云图(机场的穿云航线,一般比较固定,很少变化)准备着陆了,但在高度下降到1000米的时候,暗舱罩却打不开了。本来他应该报告塔台,然后在飞行指挥员的指挥调度下,首先把飞机改平飞,通过机场上空,在飞行指挥员的眼皮底下,再去想方设法打开暗舱罩。这样可以得到飞行指挥员还有塔台上那么多人员的有力帮助,他们都可以帮忙看着飞机的动态,发现不对头的地方可以通过无线电及时提醒飞行员把飞机拉起来。但是,由于当时的无线电全部被发生错觉的新飞行员和飞行指挥员不断的通话占用掉,他已经插不进去一句话了,便只好自己独立处置。但遗憾的是,在夜间条件下本来保持飞行状态就比较困难,再加上他又将全部的精力都拿去捣鼓暗舱罩了。最终的结果是丢失飞行状态,飞机掉高度撞山坠毁,这名老飞行员也不幸牺牲了。
    我咬紧了牙关,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操纵驾驶杆把飞机的仰角固定在10度上。因为地平仪指示刻度里面10度是一个长刻度,很好辨认。在这种大脑有点错乱、手脚也不太听指挥的情况下,10度更好控制。另外,10度仰角已经足够保证飞机安全上升高度了。同时还因为10度仰角不算大,所以也有利于我克服飞机仰角过大的错觉。
    其实,操纵驾驶杆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力气,我使那么大的力气多半是用到握杆而不是推、拉、压杆了,在这种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手会不知不觉把驾驶杆握得紧紧的,把大部分的体力都拿来做无用功了。这个时候云中气流也越来越强,飞机颠簸得很厉害,像筛糠一样,我的屁股在座椅上都有点坐不住了。有两次人都被抛起来,头盔都撞到了座舱盖上。如果不把驾驶杆握得紧紧的话,估计驾驶杆肯定会满座舱飞了,所以把它抓紧点也对。
    两台发动机的油门杆统统被我死死的顶在了最前面,这个时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检查转速了,只好顶在最前面就不用去管了。这样也安全,可以防止速度小。速度大一些没什么危害,只是个数据保持得不够严格而已,可是速度小了可就有麻烦了:飞机的操纵性变差,不利于尽快克服错觉。如果小得太多的话,还有可能坠入失速或螺旋,那可就真的是雪上加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