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盲目飞行(九)
    等到我看清速度表的指示,再把视线迅速转移出来看到跑道头的时候,高度也就只有7~8米,该“拉开始”了。也就是需要将飞机从下滑状态拉成平飞状态,最理想的就是在飞机两个主轮接地时下降率接近为零,尽可能减轻飞机着陆时的撞击力。现代的飞机,除了个别的轻型表演机外,无论是民航客机,还是什么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的,起落架都是“前三点”布置,也就是一个或一组机轮在前面,两个或两组机轮在后面的。“前三点”布置的飞机在着陆时都是机头仰起,让后面的两个或两组主轮先接地,然后才是前面的一个或一组前轮接地。这也就是所谓的“两点接地”或是“两点着陆”。与老式飞机的“后三点”布置相比较,现代飞机“前三点”的优势主要就是在地面滑行、滑跑时方向好保持。
    我柔和有力地向正后方拉着驾驶杆,这个时候拉杆一定要正,否则的话飞机就有可能因升力倾斜而产生偏转,把原本很正的方向改变,带交叉角着陆,偏出跑道。拉杆很正,所以方向也很好,飞机始终压着跑道中线逐渐在减小下滑角和下沉量也就是下降率。虽然这个过程中飞机也有过一两次轻微晃动,机头想偏,但都被我及时发现,抵了抵舵立刻制止住了。与此同时,我继续收小油门,直到油门杆被拉到最后,发动机转入了最小推力的“慢车”状态。
    机头从下俯状态沿着一道优美的曲线缓缓抬起,像一只灵敏的海豚,一头扎进海里潜游了很短的距离后,便把头又从水里抬起,露出海面,喷出一道水柱,十分的优雅,充满了速度与力量的美感。由于速度越来越小,舵面效用越来越差,此时的驾驶杆变得比较皮实,拉杆的行程很大,但飞机状态改变并不那么明显。我使劲向后拉着拉着,一点不敢松劲,但也不敢突然向后拉杆,那样会把飞机拉挂的,也就是飞机不下沉了,“悬挂”在离地面一定的高度上了。
    高度一米,我把飞机拉成了平飞状态。只是平飞状态,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飞。因为飞机的下沉并没有停止,只是从拉平前的大下沉量减小了许多,变成了缓慢下沉。恰似一只闪电般凌空扑下的金雕,在接近地面的时候突然张开了双翅,充分利用空气阻力很快减小了下冲的速度,准备平稳地降落到地面或是树枝上。又像是一坨从空中砸向地面的大铁块,刚才还呼啸生风,令人望而生畏的,倏忽之间却变成了一片轻飘飘的树叶,在微风中向前飘飞着并缓缓下沉,非常的舒缓和飘逸。
    随着速度的减小和高度的下降,飞机的仰角被我拉得越来越大,下沉量也随之均匀地减小。接近离地半米的时候,机头已经完全遮盖住了跑道,我也只能从左边很近的地方看到一小块跑道,三角形的,感觉也只有桌面那么大的一块。歼六歼教六那样的老式战斗机和教练机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机头下俯角小,飞行员的前方视线受到很多遮挡,尤其是着陆时机头仰起后飞行员从前方看跑道是根本看不到的。这个时候飞行员判断以及保持方向是比较困难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偏出跑道。所以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继续向正后方拉着杆的同时,密切关注着左边所能看到的那块三角形跑道的变化,特别是有没有什么横向移动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