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6章 知更鸟(10)
    17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五日。警察总署。
    莫勒叹了口气,凝望窗外,心旌摇曳,近来他常常这样。雨已经停了,但铅灰色的天空依然重重压在格兰区警察总署上方。只见外头一只狗慢慢跑过毫无生气的枯黄草地。卑尔根市的犯罪特警队有个职位出缺,申调截止日在下星期。他听一位同事说过,卑尔根市的秋天只会下两场雨:一场是从九月下到十一月,另一场是从十一月下到新年。卑尔根的那些家伙总喜欢夸大其词。他去过卑尔根,挺喜欢那座城市。卑尔根远离奥斯陆的政客,是座小城市。他喜欢小。
    “什么?”莫勒转过头,看见哈利脸上顺从的神情。
    “你刚刚在跟我解释调职对我的好处。”
    “哦?”
    “老大,请你说明。”
    “哦,对。对,没错。我们得确定自己不会卡在旧习惯和例行公事里。我们必须往前走,必须进步。我们必须离开。”
    “离开分真的离开和假的离开。密勤局只在楼上三层而已。”
    “我是说离开一切。密勤局局长梅里克认为你完全可以胜任他为你准备的职位。”
    “这种职位不是都得先公布吗?”
    “哈利,别担心。”
    “是吗?不过我可不可以质疑一下,为什么你们会调我去执行监视勤务?我看起来像是有卧底的才能吗?”
    “不,不。”
    “不?”
    “我的意思是说是。也不是‘是’,而是……呃……有何不可?”
    “有何不可?”
    莫勒愤愤地搔了搔脑后,脸涨得通红。
    “妈的!哈利,我们升你当警监,薪水连跳五级,不必再执夜勤,菜鸟对你也会更尊敬。这是好事,哈利。”
    “我喜欢夜勤。”
    “没有人喜欢夜勤的。”
    “你为什么不把这里的警监空缺派给我?”
    “哈利!帮我个忙,你就答应吧。”
    哈利玩弄着手中纸杯。“老大,”他说,“我们认识多久了?”
    莫勒伸出食指,以示警告:“别跟我来这套。别跟我说什么‘我们曾经一起出生入死’之类的……”
    “七年了。这七年来我讯问过的人也许有全奥斯陆最笨的,可是我还没碰到过一个说谎说得比你糟的人。我也许笨,但我剩下的脑细胞还可以发挥作用,这些脑细胞告诉我,为我挣得这个职位的不可能只是我过去的功绩,也不可能是我的射击成绩。我的射击成绩居然可以突然间在年度射击测验里名列前茅,真是太令我惊讶了。他们跟我说,我升职可能跟我开枪射中美国特勤局探员有关。老大,你可以什么都不用说。”
    莫勒的嘴巴张开又闭上,旋即将双臂交叉在胸前,带着点示威的意味。
    哈利继续说道:“我知道主导这场戏的人不是你。虽然我看不出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但我还有点想象力,我可以猜测其他的部分。如果我猜得没错,这表示我希望在警察生涯里做什么选择一点也不重要。所以请你回答我这个问题,我可以有选择吗?”
    莫勒眨了眨眼,然后继续不断地眨眼。他脑子里想的是卑尔根,想的是那些没有雪的冬天,想的是周日可以和妻儿一起去弗拉扬山踏青。那是个培育小孩成长的好地方。孩子们只会做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只会打打闹闹,没有犯罪帮派,没有十四岁青少年嗑药过度。卑尔根市警局啊,唉。
    “没有。”莫勒说。
    “对,”哈利说,“我想也是。”他压扁纸杯,瞄准废纸篓。“你刚刚说薪水连跳五级?”
    “还有自己的办公室。”
    “我想隔间一定是经过精心安排,跟别人隔开吧。”哈利刻意缓缓移动手臂,掷出纸杯,“加班呢?”
    “这个等级不用加班。”
    “那我一定要赶在四点以前到家。”纸杯落在废纸篓前半米的地面上。
    “我想那肯定没问题。”莫勒说,面露一丝微笑。
    18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日。皇家庭园。
    这是个清朗寒冷的夜晚。老人踏出地铁站,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街上竟然还有这么多人。他想象中的市中心应该空寂无人,没想到却看见卡尔约翰街上的出租车在霓虹灯下穿梭,一拨拨的行人在人行道上来来往往。他站在马路口,旁边是一群肤色黝黑的年轻人,叽叽喳喳地说着异国语言,等待行人信号灯出现小绿人。他猜想那些年轻人可能是巴基斯坦人或者阿拉伯人。信号灯变换,他的思绪被打断。他踏出坚定的脚步,穿越马路,走上山坡,朝皇宫被灯光照亮的那一面走去。就连这里也有人,大部分是年轻人,正往返于不知道什么地方。来到山坡上,老人停下脚步喘口气,前方就是卡尔·约翰[11]骑马迈步的雕像。只见卡尔·约翰望着挪威议会,眼神如在梦中,而他身后是他曾想植入强权的挪威皇宫。
    老人转而向右,走进庭园树林间。已有将近一个星期没下雨,地上枯叶随着他的脚步窸窣作响。他仰头向上望,细看光秃秃的树枝衬着星空而形成的轮廓。这时一段诗文浮现在他脑海:
    白杨、榆树,
    桦木、橡树,
    苍白如死,
    身栖寒夜。
    要是今天晚上没有月亮就好了,他心想。另一方面,月光又让他比较容易找到目标:他要找的是在他得知生命即将到达尽头的那天,曾让他倚身休息的那棵大橡树。他的目光沿着那棵大橡树的树干,向上移到树冠。这棵树有多老了?两百岁,还是三百岁?卡尔·约翰宣布登基为挪威国王的那天,这棵树可能已长成大树。然而所有的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包括他自己的生命,这棵橡树的生命,是的,甚至国王的生命。他站到橡树后方,有人从小径走来也看不见他。他卸下软式背包,蹲了下来,打开背包,拿出里面的东西摆在地上,分别是三瓶草甘膦溶剂,基克凡路那家五金行的销售员称之为“一手”,还有一支马用注射器,注射器附有一根坚硬的钢针,是他去一家药店买来的。他说他买马用注射器来料理食物,要把油脂注射到肉里,但这番话白说了,药店的售货员只是百无聊赖地看了他一眼,还没等他踏出店门就已经把他给忘了。
    老人迅速环视四周,然后把长长的钢针插入一瓶草甘膦溶剂的软木塞,慢慢拉动针筒的活塞,让闪亮亮的液体注入针管。他伸出手指在树皮上触摸,找到一处树皮破孔,插入注射器。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他必须用力下压,才能让钢针穿透坚硬的橡木。溶剂注射在外围不会有效果,针头必须戳入形成层,也就是赋予树木生命的内部细胞组织。他在注射器上施加更多压力。钢针震动了一下。该死!钢针可不能被压断,他只买了这一支注射器。针头滑了进去,但是再深入几厘米就无法推进了。虽然天气冷飕飕的,他却已经满头大汗。老人紧紧握住注射器,正要再度施力,却听见小径方向传来枯叶的窸窣声。他立刻放开注射器。只听见窸窣声越来越近。他闭上双眼,屏住呼吸。脚步声从附近经过。他睁开眼睛,瞥见两个人影消失在树丛后方,前往腓特烈街观景台的方向。他决定孤注一掷,用尽全身力气插入钢针。正当他心想可能会听见钢针折断时,针头插入了树干。老人擦去额头上的汗水。接下来就简单了。
    十分钟后,他已注入两瓶草甘膦溶剂,正在注入第三瓶时,他听见说话声渐渐靠近。两个人影穿过树丛,从观景台走出来,他猜想应该就是先前见到的那两个人。
    “嘿!”一个男性声音传来。
    老人本能地做出反应,在橡树前站直身子,用身上外套挡住仍插在树干上的注射器,接着就被强光照花了眼。他伸出双手挡在面前。
    “汤姆,把手电筒移开。”一个女子说。
    强光消失,他看见圆锥形的光柱在庭园树林间舞动。
    那两人走到他面前,其中的女子三十出头,相貌平凡却颇有韵味。女子拿出证件摆在他面前,距离很近,让他即使在月色中也能看见证件上的照片。照片中是眼前这个女子,显然是她较为年轻时拍的,表情严肃。证件上还有名字,叫爱伦什么的。
    “我们是警察,”女子说,“抱歉吓到你了。”
    “先生,你三更半夜在这里干吗?”男子问道。只见那两人衣着朴素,男子头戴黑色羊毛帽,帽子底下是一张年轻英俊的脸庞,一双冷冰冰的蓝色眼眸正盯着他瞧。
    “我只是出来散散步。”老人说,暗自希望声音中的颤抖没那么明显。
    “是吗?”名叫汤姆的警察说,“躲在公园里的树后面,还穿一件长外套,你知道我们怎么称呼这种人吗?”
    “汤姆,别这样!再跟你说一次抱歉。”女警说,转头望向老人,“几小时前,庭园里发生攻击事件,一个男孩被人殴打,请问你有没有看见或听见什么?”
    “我才刚来,”老人说,目光直视女警,避开年轻男警的眼神,“我什么都没看见,只看见大熊座和小熊座。”他伸出手指往天空指了指,“很遗憾听见这种事,那个男孩受伤严重吗?”
    “挺严重的。抱歉打扰你了,”那女警微笑说,“祝你有个愉快的夜晚。”
    两名警察离去之后,老人闭上眼睛,向后一瘫,靠在树干上。突然间,他的衣领被人提了起来,耳朵感觉到温热的吐息,然后便听见那年轻男警的声音。
    “下次再被我逮到,我就把你的小弟弟切掉,听见没?我最痛恨你这种人了。”
    年轻男警放开他的衣领,转身离去。
    老人瘫倒在地,感觉地面的冰冷水汽逐渐渗透衣服。他脑海中有个声音不断重复哼着同一段诗文。
    白杨、榆树,
    桦木、橡树,
    苍白如死,
    身栖寒夜。
    19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青年广场,赫伯特比萨屋。
    斯韦勒·奥尔森走进门,对坐在角落那桌的三个年轻男子点了点头,去吧台点了杯啤酒,把啤酒拿到桌前。他并没坐到那三个人的桌前,而是把啤酒拿到他自己的桌子上。自从他在丹尼斯汉堡店殴打那个小眼睛东方人之后,一年多以来,他一直坐在这里。他来得很早,这张桌子没人坐,但不久之后,这家位于市场街和青年广场角落的小比萨店就会高朋满座。今天是优惠日。他看了一眼坐在角落的那三个人,他们是一个党派的核心人物,但他不想跟他们说话。那三个年轻男子属于一个新党派——国家联盟党,斯韦勒和他们理念不同。过去他参加祖国党青年团时认识了他们。他们十分爱国,但现在却即将脱党,成为新党派的骨干。罗伊·柯维斯有一颗无懈可击的光头,他一如往常,身穿褪色紧身牛仔裤、短筒靴、白色t恤,t恤上印有国家联盟党的红白蓝三色标志。哈勒是新面孔,他的头发染成黑色,抹上发油,让头发完全服帖,还留有一撮小胡子,这撮小胡子极富挑衅意味——那是一撮牙刷头大小、经过整齐梳理的小胡子,简直就是第三帝国元首的翻版。他已不再以穿马裤和短筒靴为乐,转而穿上绿色战斗服。格雷森是三人当中唯一看起来像普通青少年的人:他身穿飞行员夹克,留山羊胡,头顶戴着一副太阳镜。毫无疑问,他是三人当中最聪明的。
    斯韦勒环顾整家比萨店,只见一对年轻男女正在大吃比萨。斯韦勒没见过那两人,但他们看起来不像卧底警察,也不像记者。他们会不会是反法西斯报纸《箴言报》派来的人?去年冬天,斯韦勒揭发了《箴言报》派来的一个笨蛋。那个笨家伙带着恐惧的眼神多次光顾这里,还假装喝醉,和几个常客闲聊起来。斯韦勒在空气中嗅到背叛的气味,便把他带出去,扯下他的毛衣,发现里面装有窃听器。还没等他们动手,那笨家伙就吓得全身僵硬,承认是《箴言报》派他来的。《箴言报》那些人全都是娘儿们。他们认为这种自愿监视法西斯帮派分子的儿童游戏非常重要而危险,他们自认为是特务,生命持续暴露在危险中。在这方面,斯韦勒承认他自己人中的少数几个跟《箴言报》那些人没有多大差别。总而言之,那笨蛋确信自己会被杀,吓得屁滚尿流,名副其实的屁滚尿流。斯韦勒亲眼看见一条深色水痕沿着那笨家伙的裤管一路漫延到柏油路面。这个画面令他印象深刻。那条由尿液形成的小溪流向低处流去,在灯光昏暗的后巷里闪烁微光。
    斯韦勒判断那对饥肠辘辘的年轻男女只是刚好路过。从他们吃比萨的速度来看,他们显然已察觉到这家店顾客群的不同,想尽快把比萨塞进嘴里然后离开。窗户旁还坐着一个老人,头戴帽子,身穿外套。那老人也许是个酒鬼,只是衣着截然不同。慈善组织“救世军”为这些酒鬼梳洗打理过后的头几天,他们看起来都是这个样子,穿着质量良好但有点过时的二手外套和西装。斯韦勒打量那老人时,老人突然抬头,和他四目交接。老人有一对晶亮的蓝色眼眸,绝不是个酒鬼。斯韦勒立刻别过了头。老浑球的目光可真厉害!
    斯韦勒盯着自己那杯啤酒,该来赚点钱了,应该把头发留长,盖住脖子上的刺青,穿上长袖衬衫,走入社会。外面有很多工作机会——那些烂机会,连黑人、异教徒和同性恋者都拥有薪资优渥的工作。
    “我可以坐下吗?”
    斯韦勒抬起双眼。说话的是那老人,就站在他旁边。斯韦勒没注意到老人走了过来。
    “这是我的桌子。”斯韦勒断然回绝。
    “我只想跟你聊几句。”老人把报纸放在他们之间的桌上,在斯韦勒对面坐了下来。斯韦勒小心谨慎地看着老人。
    “放轻松,我跟你们是同一边的。”老人说。
    “跟谁同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