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9章 谋(24)
    宋哲自是不会做出无谋之举,宋哲之后就冷静的说道:“臣多谢我王的信任,臣一定办好此事。”
    宋哲并非是不知如何运用谋略之人,他自认为是可以做到此事的,所以宋哲才会说出肯定的话语。
    “嗯,此事就由宋吏首你来谋划,本王只想看到一个具体的结果。”
    “臣启我王,是否可以让澹台宬帮着臣共同谋划此事?毕竟我王也觉得澹台宬是这一国的谋士。”宋哲预测到文庄王是会同意的,于是宋哲就躬身说道。
    “宋吏首,你肯定知道文良王与武智王之间的争执。”文庄王却说了这么一句。
    “是,臣知道。是因为有城池之争,这也经常会让两国发生一些纷争之事。”宋哲好奇的想着为何文庄王会提到此事?
    “本王同意让澹台宬帮着你谋划,凡是宋吏首觉得能够帮助你谋划的人,宋吏首直接说出来就行,本王不会反对,再说本王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臣多谢我王,澹台宬能够帮着臣谋划就已经很好了……不过澹台宰执是否也可以帮着臣……”
    “当然,宋吏首,本王刚才不也说过了?本王是不会反对的。”文庄王看到宋哲是一副自信的样子。
    不过文庄王还是问道:“澹台宰执,还有澹台宬,本王想知道你们的决定是什么?”
    “臣同意。”澹台商说着。
    “臣也同意。”澹台宬躬身对文庄王说道。
    “嗯,你们可以回去商议,或者在这议事堂里商议也可。”文庄王起身后说道。
    “我王,不知臣是否也能够参与谋划?”文秉智看着文庄王问道。
    “难道监国宰执也愿意为此事而谋?”文庄王笑着说道。
    “臣……臣只是有这样的想法。”文秉智难以猜到此刻文庄王的想法,“臣还是不参与关于此事的讨论了。”
    “至于说监国宰执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你自己是最为明白的,本王只是要看到一个结果而已。”文庄王说完后就像往常一样走出了这座议事堂。
    监国宰执文秉智决定不参与此事的谋划,他认为这样的选择才是最为有利的,在与他旁边的几人说了几句话后,文秉智同样也走出了这议事堂。
    这时宋哲笑呵呵的对澹台商说道:“宰执大人应该不会怪罪本吏首才对?宰执大人也应该为国而谋。”
    “宋吏首啊,看来你是没有听明白我王的意思,这件事由你来主导,其他的人只是帮着你谋划,也就是说,倘若宋吏首未将此事做好,那么宋吏首你就不再是吏首了,至于说是否还能像这次一样成为吏首?那可就难以说的明白了。本宰执当然可以帮你谋划,但最终能否做到?还是在于宋吏首你自己。”澹台商认为宋哲还是没能想明白此事,虽说宋哲已经答应要办成此事了。
    宋哲收敛了笑容,“本吏首岂会看不明白?宰执大人也不用如此说话……”
    “宋哲……宋吏首,本宰执不知你为何会想着要办成此事,但你应该知道此事并不简单,可不会像你刚才说的那么简单。”
    “宰执大人这是何意啊?本吏首认为是可以做到的,虽说此事不会像看起来那样的简单。”
    澹台商并不这么想,“明知做不到,竟然还让我宰执府的人帮你。”
    “既然宰执大人也这么说了,那么宰执大人以为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宋哲当然会不认可澹台商的说法了。
    澹台商几乎是轻蔑的一笑,“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自会是与宋吏首你所想的不一致的结果。”
    “不一致的结果?”宋哲似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他也在思考着。
    澹台商说道:“宋吏首也不用想了,结果就是不会有任何诸侯王来我国恭贺……”
    “宰执大人说什么?可否再说一遍?”宋哲认为是澹台商说错了。
    澹台商是一副无话可说的表情,不过他还是选择对宋哲说道:“宋吏首,不会有任何诸侯王来我国,你派出的使节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可原因是什么?”宋哲赶紧问道。
    澹台商不愿做出回答了,他看向一旁站着的澹台宬说道:“宬儿,你帮着宋吏首做出回答。还有啊……倘若是可以帮着宋吏首的,你就帮着宋吏首谋划,这毕竟也是我王想看到的结果,只是说这次要由宋吏首来达成了。”
    “是,宰执大人。”澹台宬躬身说道。
    “你与宋吏首商议此事,本宰执要先回宰执府了。”澹台商不想在这议事堂里停留,“宋吏首,你最好就在这议事堂里想出一个具体的办法来,先不用想着回到你的吏首府了。之后就让宬儿坐着你的吏首府马车回宰执府就行,还有一点,倘若你依然是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来,就去告诉我王为好,你要知道,这里也是王宫,或许我王会责罚你宋吏首,但是不会责罚宬儿。”
    宋哲难免有些怀疑他的决定是否正确,但他认为澹台宬是可以帮着他谋划的,宋哲只是说道:“宰执大人先回府就行,本吏首会有办法的,但是若达成目的,也算宰执大人的一份功劳,如何?”
    “可以。”澹台商没有多余的话语。
    之后宋哲就与澹台宬看着澹台商走出了这议事堂。
    “澹台贤侄,你就与本吏首说句实话,你觉得可否做到此事?”此时的宋哲已经有些难以确定了,而且他说话时也不像刚才那么自信了。
    澹台宬说道:“吏首大人,我的想法也与宰执大人的一样,可能并不会有任何人的诸侯王来我国恭贺,这才是最有可能的一种结果。”
    “可是怎会如此?又怎会如此啊?”宋哲还是希望澹台宬能够说出不一样的看法,但这与他的想法显然是不一致的。
    澹台宬分析道:“从现如今七大诸侯王的座次来看,武智王是排在第一的,我王排在第七,而文良王排在第三。”
    “仅是如此?就没有别的原因了?那本吏首之前所提出的原因……”
    “吏首大人,那不是什么原因,最多就是武智王与文良王的一些想法而已,实际上与此事无关。”
    但宋哲还是再次说着他的观点:“武智王认为文良王不会来我国恭贺,文良王也认为武智王不会来我国恭贺,所以两王都会来我国。”
    “所以两王都不会来道我国,这才是最为直接的一种选择,也是武智王与文良王会做出的一种选择。”澹台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