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章 谋(23)
    澹台宬往旁边挪了一步,他对文庄王说道:“我王,臣愿意为国而谋。”
    “嗯,你也可以成为本国的谋士。”文庄王再次说着这样的一种看法,“澹台宬,你的想法会是怎样的?”
    “臣觉得让诸侯王来我国恭贺,可能这一点本身就是难以达成的,而且这对于我国来说也将是不利的……”澹台宬一边说着,一边看着文庄王的反应,他看到文庄王的表情有微妙的变化,但也看不出来文庄王是否认可这样的说法。
    澹台宬随后就表态道:“臣启我王,臣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
    宋哲此时会觉得澹台宬是真正的谋士,而且澹台宬的说法无疑是帮助了他,只是澹台宬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澹台宬,你是觉得会让朝廷怀疑?”文庄王问道,“不过正好监国宰执也在这议事堂里,监国宰执,你觉得本王可否让别的诸侯王来国恭贺?”
    “我王,臣的想法与澹台宬的一致,虽说朝廷也不一定就会怀疑什么,但现如今这样的做法可能并不合适。”文秉智自是不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他认为澹台宬的说法是准确的。
    “嗯……宋吏首,你的想法是什么?”文庄王又看向宋哲问道。
    “臣的想法与监国宰执大人的想法一致。”宋哲毫不犹豫的说着。
    文庄王之后只是对澹台商问道:“澹台宰执,你的想法又是什么?”
    “臣遵我王令,臣认为此事可行,而且这只是各国之间的一种礼仪。”澹台商的话语不多。
    “但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朝廷觉得这是在……挑战朝廷的威仪。各诸侯王可以为朝廷恭贺,但各诸侯国之间的这种恭贺,恐怕是不妥的。”文秉智陈述着他的想法。
    “本王知道你们的想法了。”文庄王不想听到几位国政大臣再谈论些什么。
    几位国政大臣立刻就感受到了了一种氛围,这是严峻且威仪的氛围,文庄王毕竟是一位君主,之后他们几位国政大臣也就默然的立于那里。
    文庄王看着面前的几位国政大臣,也是没说什么。
    而片刻之后,文庄王才又接着说道:“你们可知本王为何会想到这次恭贺之事?”
    文庄王与宋哲觉得他们自己可能会说错话,所以他们并不想做出回答。
    还是澹台宬说道:“我王是想得到认可,是别的诸侯王对于我国的认可。这不简单的只是一次恭贺,看上去似乎也没必要这么做,但还是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
    “澹台宬,既然你是明白的,可为何刚才又提出反对?本王想知道你的说法是怎样的?”
    “我王,臣以为知道就行,不一定非要按照这样的想法去做,这与如今的局势有关,倘若是在几年之前,臣觉得根本就不用讨论什么,一切都可按照我王的指令去做事。”可以说澹台宬的话语表达得很直接,而且意思也很明白。
    “本王又岂会不知?但本王依然要达成此事。”文庄王坚定的说道,“本王今天让你们来这议事堂,就是希望你们能够帮着本王达成这一点,而不是让你们几位国政大臣提出不同看法。你们难道真的不明白?”
    “是,臣遵我王令。”宋哲赶紧表态道。
    澹台宬也说道:“臣遵我王令。”
    文秉智感到有些无奈,他知道朝廷并不会去直接阻止这样的事情,这也是文庄王为何能在议事堂里讨论此事的原因,虽说有些不甘心,但文秉智也还是说道:“臣遵我王令。”
    由于之前澹台商已经说过同意的话语,所以这次澹台没有再次说出相同的话语了。
    “你们能这么说就很好。本王再说一遍,你们几人来这议事堂内,是要运用你们的谋略帮着本王达成目的,而不是说一些不能如此行事的原因,本王不需要知道你们所能想到的那些原因,因为本王也能够想到……否则本王也可以让别的国政大臣来谋划此事。”文庄王很认真的说着这些话,而文庄王当然也很重视这件事。
    几位国政大臣一起说道:“臣明白了。”
    “臣启我王,首先应该让武智王亲自来到我国恭贺,只要武智王愿意主动来到我国,那么别的几位诸侯王也不会随意的推辞,就比如说是武成王,文易王以及文礼王。”宋哲恭敬的对文庄王说道。
    文秉智在心里想着:这个宋哲,本来还说着要帮着本监国宰执劝说于我王的,现如今又在帮着我王谋划了,几乎是没有在意他之前已经答应的事情,但从另一面来说,本监国宰执都难以阻止我王,这宋哲又能如何去做事?宋哲再次成为了一国的吏首,他当然要帮着我王去谋划了,又怎么可能去反对我王的做法?宋哲毕竟是这一国的吏首……
    文庄王肯定道:“宋吏首说的没错。”
    “臣多谢我王。臣也认为,文良王与武简王是会来到我国恭贺的。”宋哲又恢复了往常的说话方式,确切的说这是他作为一国吏首的说话方式,“臣以为最主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在于,文良王认为武智王并不会来到我国,所以他会让武简王一起来到我国。而且这件事里最为重要的两个人就是武智王与文良王,刚好他们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既然文良王认为武智王不会来我国恭贺,那么武智王也会认为文良王不会来到我国,但这最终的结果就会是……其他六位诸侯王会一起来到我国恭贺。而我王所用做的,只是需要向各国派出使节……”
    宋哲在说到这里后,并没有看出其他人有提出不同意见的想法,于是宋哲就接着说道:“我王只用派出使节去告知其他的六位诸侯王就行。”
    文庄王没想到这些话是由宋哲说出的,倘若是在平时,宋哲很有可能并不会如此条理分明的说出这些来。文庄王当然知道为何宋哲今天的表现会如此,文庄王坐于他的王座之上,也是不经意的笑了笑。
    “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不知宋吏首可有想到?”说话的是澹台商。
    宋哲首先想到:这样的谋划又会有什么问题?
    宋哲当然不会直接如此说了,他对澹台商说道:“还请宰执大人明示。”
    “不管怎么看,都会是文良王与武简王首先来到我国,而其他几位诸侯王会在之后才来我国,毕竟武智王距离我国的王城最为遥远,但武智王是能够知道哪些诸侯王已经来到我国的。宋吏首,你可明白本宰执的意思了?”
    “本吏首自然知道。”宋哲对澹台商强调着他现如今的官职,“所以只要让文良王与武简王晚一些来到我国就行了,就如我王今天也是晚一些才来到这议事堂的。”
    “也就是说,派出使节去往各国的具体时辰都不一样?宋吏首可是指的这个意思?”澹台商接着问道。
    “嗯,澹台宰执说的不错,本吏首所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宋哲回应道。
    “看来宋吏首是想亲自安排这使节的事情了?宋吏首应该是考虑好了。”澹台商说着他的具体想法。
    宋哲则是看向文庄王说道:“臣启我王,可否让臣来做出具体的安排?”
    “宋吏首认为一定能达成本王的目的?”文庄王首先是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宋哲没有多想什么,“臣启我王,臣可以做到。倘若臣没能做到,臣愿受到我王的责罚。”
    “哪怕是本王再次免去你的吏首之职也可?”
    宋哲不免为之愣了一下,但宋哲还是诚恳的说着:“我王,臣可以做到。”
    “嗯,既是如此,就由宋吏首负责去礼仪汇台迎接六大诸侯王,这是本王的决定。当然了,除此之外也还会有别国的诸侯王。”文庄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