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勣把师夫仇前来的目的和他开出的价码介绍了一番,然后问:“各位,你们觉得这件事怎么样?”
“好哇。”薛仁贵抢着说:“反正咱们也没打算攻城,什么事都不用干每天就能白得五百两银子,这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不干白不干。”
高侃和刘乙三也认为这是一桩划算的买卖,值得干。刘之孝没说话,李世勣主动问:“小刘,你怎么不说话呀?”
刘之孝谦逊地说:“回大总管的话,小人位卑言轻,在各位大人和前辈的面前,不敢胡言乱语。”
“诶,话不是这么说的。”李世勣说:“你的品秩是不高,我特意把你叫来,是因为你鬼点子多,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别有顾虑,有什么想法只管说,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也没关系。”
“遵命。”刘之孝说:“小人基本赞同几位大人的意见,只是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咱们不要财物,要战马。”
“为什么?”薛仁贵先不满意了,他想要的是财物。
李世勣鼓励刘之孝:“没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刘之孝解释说:“新城早晚都是咱们的,那些财物放在那里跑不了。战马对军队的意义各位大人都很清楚,到了新城守不下去的时候,有足够多的战马,迟受信就会想着逃脱,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战马,他就可能被迫献城投降。新城的战马越少,我们将来的战果就越大。”
“啪、啪、啪。”李世勣拍了三下掌,赞道:“说得好,说得对。年轻人,你看问题看得长远,不愧是刘明的儿子。好好干,将来你比你爹更有出息。就这么定了,小刘,你去跟师夫仇说一声吧,就说我说了,每天三十匹健壮的战马,同意就干,不同意就算。”
刘之孝说:“大总管,小人还想补充几点:一、开城门的时间得有限制,不能他们白天晚上都开着城门,咱们就永远不能攻城;二、出入城的人数都要清点,不许多也不许少,防止有人趁机逃跑,或者往城里增兵;三、进城的人一律不准携带食物,以防迟受信趁机往城里运粮。”
李世勣点点头:“好,你想得很全面,就这么跟师夫仇说吧。”
刘之孝来到会客厅,把刚才的意思跟师夫仇说了一遍。价值五百两银子的财物改成三十匹战马,这件事师夫仇做不了主,得回去请示迟受信。刘之孝提的第二、三两条,师夫仇认为没问题。关于开城门的时间,双方约定,早晚各开一时辰的城门,早上是卯正到辰正,晚上是戌时。
回到新城,师夫仇把谈判的经过和结果讲给迟受信听,迟受信的脸当时就拉长了,埋怨道:“你怎么这么不会办事呀,一下子就把底牌亮出来,哪怕你给我省一百两银子也行啊?”
刚刚在李世勣那里吃了一顿瘪,回来又被迟受信埋怨,师夫仇一下子就火儿了,极力克制着没发作出来,冷冷地说:“下官不会办事,元帅另请高明吧。”说完转身就走,把迟受信晾在那里。
师夫仇的态度令迟受信很生气,可为这么点事也不能把师夫仇怎么着,只好忍下,看着迟受信的背影,鄙夷地说:“一介莽夫,本帅不跟你一般见识。”
对于李世勣开出的条件,迟受信只能接受,他另外派人前往唐营,跟李世勣签订了契约。
从此,每天一大早,一队大唐士兵就前往新城南城门外,清点出城的人数,晚上再去一趟,清点进城的人数,大致检查一下进城人员携带的物品,然后带着三十匹战马返回唐营。为了少支付一些战马,在播种的繁忙季节过后,迟受信跟李世勣约好,每隔两天开一次城门。
伺候庄稼倒真的不是非要天天下地,可地里的活儿不天天下地干不完。每三天下一次地,不要说别的,锄草就来不及。迟受信倒是有主意,把让所有十岁到六十岁的老百姓,只要没病的,不分男女,一律下地干活儿,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这个办法还真解决问题,以往高句丽人都是女人下地,男人在家里闲聊天,让男人下地就增加了一倍的劳动力,再加上少年儿童和老人,劳动力差不多是往常的三倍,这样一来基本上能把地里的活儿干完。
这个办法便宜了女人们,往常她们每天都得下地,如今可以干一天歇两天,她们很高兴。男人们可就郁闷了,从来没摸过锄把子的他们,被迫做女人才做的事,心里不痛快,身上也难受,很多人手上都磨出了泡。郁闷归郁闷,倒是没有一个男人敢偷懒,一个原因是迟受信派人挨家挨护搜,能下地的人不下地,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每天都挨饿,知道粮食对他们的重要性,如果因为他们偷懒而使粮食减产,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他们会继续挨饿。
夏去秋来,在付出了一千多匹战马的代价之后,迟受信终于盼来了秋收季节。庄稼熟了,可以开镰了,他跟老百姓一样高兴。老百姓高兴是因为已经断了顿,等着新米下锅。当初迟受信只给每个大人留下一石粮食,得吃六个多月,平均每个月不到二十斤,根本不够吃。城里所有露着土的地方,除了土墙,全都种上了蔬菜。粮食、蔬菜掺和着树皮、树叶,老百姓勉强维持着半饥不饱的生活。眼着着庄稼成熟了,就连这种日子都快没了,打下新米是他们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城里的士兵日子也不好过,每人每天十二两的定量,每个月不到二十三斤,连着六七个月,没人能受得了,胖的饿瘦了,瘦得饿瘪了,瘪的饿干了,干的差不多快饿死了。虽然左节省右节省,粮库还是快见底了,这样的生活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下来。迟受信就等着新粮打下来,多少能补充一些粮食,他相信,大唐军队从冰天雪地的正月就驻扎在这里,他们绝对坚持不到下次下雪。最多再坚持三四个月,大唐军队肯定会撤走,他就保下了新城,继续做他的城主,弄不好还会升官。
白白送给了大唐军队一千多匹战马,这件事怎么想怎么觉得别扭,迟受信非常不甘心。前一段时间隔两天开一次城,等于三天送一次马,到了收庄稼的时候,就不能还是三天开一次城门了。秋收至少需要十天的时间,加上把收割下来的庄稼运回城的时间,估计得半个月,如果天天开城门,就得再送给大唐军队四百多匹战马,迟受信心疼得慌。他又想出一个办法,把所有的居民一次性都赶出城,让他们在地里吃、在地里睡,等把庄稼收完、打完之后,再开城门放回城,这样一来顶多开五天城门就足矣,至少可以省下三百匹战马。
想出这条妙计后,迟受信派人去跟李世勣沟通,希望李世勣能够准许,为此他给李世勣送了一份厚礼。李世勣对礼物很满意,当即就答应了迟受信的请求,这让迟受信非常高兴,派人向老百姓宣布了他的规定。收割庄稼本来只有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人才能胜任,可是这些人要连续在城外住上十来天,把太小的和太老的留在城里,没有人照顾,说不定会出事,所以干脆全部轰到城外,这是迟受信的想法。
迟受信派来的人刚走,李世勣就派人把刘之孝叫来,把迟受信送的礼赏给刘之孝,微笑道:“小刘,迟受信想让城里的百姓出城后先不回城,等收完庄稼再回去,这样一来咱们能省很大的事。你的主意不错,过不了多长时间新城就是咱们的了,这是迟受信给我送的礼,我把它赏给你。”
“多谢大总管。”刘之孝也很高兴:“咱们在这里住的时间太长,总算快熬到头了。总也不打仗,我屁股上的肉都变厚了。”
李世勣心情好,也开起了玩笑:“屁股上肉厚一点有好处,骑马不硌得慌。”
盼望着新粮食早点收下来,迟受信几乎每天都要到城墙上遛达一趟,观察秋收的进展情况。秋收进行得很顺利,大唐军队丝毫都没有干涉秋收,地里到处都是一堆一堆的秸秆,一眼望不到边。
十天之后,老百姓派人来报,庄稼已经全部收完,且按照官府的要求,把谷穗全部割了下来,以减少运输量,随时可以拉回城。迟受信又派人去跟李世勣沟通,约定从第二天开始开放城门,连开三天,每天仍是早晚各一个时辰。李世勣没有拒绝,只是要求先把这三天应该支付的九十匹战马送到唐营。以前是后付款,这三天改成预付款,迟受信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当天就派人把战马送给李世勣。
次日一早,还没到开城门的时间,老百姓就带着粮食到城门前排队等候进城。只见有人赶着牛马拉的大车,有人推着手推车,有人扛着口袋,体力弱的扛不动口袋,就背着小面袋,甚至有些孩子挎着篮子,里面也装着粮食。
突然,刘乙三带着一万多大唐士兵冲到城下,守城的高句丽士兵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以为大唐军队违背协议要攻城,非常紧张,赶紧向迟受信报告。
唐军士兵把老百姓包围起来,冲他们喊:“老乡们,高句丽军队的粮食快吃光了,你们要是把粮食带进城里,至少被他们抢走一大半,还是跟我们走吧,去我们营寨里住几天,你们打的粮食全部归你们自己。过不了几天,高句丽军队没有粮食吃就得投降,那时候你们就可以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