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八)山长
《事物原会》卷八,载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初八日上谕曰:“各省书院,延师训课,向有山长之称,名义殊为未协。既曰书院,则主讲席者,自应称为院长。着于各督抚奏事之便,传谕知之。”按书院之主讲席者称为山长,乃因其缘起本在山中也。名之不随实变也久矣。事物迁流,不舍昼夜,转瞬而名实即不尽符。从而更之,可胜改乎?适见弘历之不通文义也。
古人读书,多在山中,盖取其静也。《旧唐书·裴休传》,言其童时与兄俦,弟俅,“同学于济源别墅。虞人有以鹿贽俦者,俦、俅烹之,召休食。休曰:我等穷生,菜食不充;今日食肉,翼日何继?无宜改馔。独不食”。虞人贽鹿,其在山中可知。《新唐书·文苑·萧颖士传》:安禄山反,“藏家书于箕、颍间”,而“身走山南”,则藏书者亦于山也。太史公著书,曰藏之名山,则此事由来已旧。亦以山中较安静,难毁损也。聚徒教授者或于山,盖亦因其读书之处。读书者或于僧寺,僧寺亦多在山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