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三十一节 战争在即(5)
    帝国大军蜿蜒千里开赴国界的同时,帝国境内的军备工作也开足马力运转着。负责对俄作战的华震东上将在总参谋部内向总参谋长萧浩然元帅阐述了他的担忧:“老萧,现在已经是九月份,很快就要进入冬天了,我们必须考虑到俄罗斯的气候问题。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国土位于亚洲大陆最北端,冬天气候极度严寒。根据情报,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已经进入雨季,淫雨绵绵、道路泥泞,到冬天,俄罗斯境内的气温更会大幅度下降。当年拿破仑的法兰西大军和希特勒的德意志大军都是惨败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城下的。我们可不能重蹈覆辙。”
    萧浩然深以为然地道:“你说得很对。你的忧虑我已经考虑到了。不过,在秋冬时节进攻俄罗斯也更加能起到先发制人、出其不意的效果。俄国人一贯认为俄国的严寒会让敌人望而退步,这样,他们必然会判断我们不敢在秋冬时节发动进攻。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就在天寒地冻的时候全力进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改变进攻日期,而是如何解决军队的御寒问题。”
    华震东挠挠头:“那我们进攻俄罗斯的部队就以东北籍的士兵为主吧!出生在东北的士兵肯定比出生在江南的士兵更加不畏严寒。”
    萧浩然摸摸下巴:“言之有理。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嘛,我们去不妨找找东北人民的御寒经验,然后用在我们征俄大军的身上。”
    华震东一拍大腿:“有了!我记得辽宁省省长锡良正在参加国会,那我们去找他问问吧!”
    莫名其妙被请到总参谋部的锡良面对萧华两人的问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个好办。在东北、蒙古、库页岛等地,广泛地生长着一种叫乌拉草的薹草属植物。这玩意是东北三宝之一,御寒效果极佳。东北的老百姓都用这种草晒干后做成鞋垫垫在鞋子里,这样即使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行走,脚也能暖烘烘的,不会长冻疮,保暖性能比棉花还要好。如果是在牛皮军靴里垫上乌拉草鞋垫,就是去南极北极溜达也不是问题。”
    萧浩然和华震东大喜:“这种草多不多?”
    锡良哈哈一笑:“在东北,乌拉草漫山遍野都是,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
    萧浩然和华震东喜形于色:“太好了!巴岳特省长,麻烦你一件事,你立刻致电辽宁省和东北其他五省的当地政府,立刻全力在民间收购这种乌拉草,做成鞋垫,并掺杂在棉花里做成保暖棉袄。两个月内,我们要五十万双乌拉草鞋垫和五十万套乌拉草棉袄!”(锡良是蒙古族人,姓巴岳特,勤政务实、两袖清风,是清末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著名的清廉官吏。)
    锡良吓了一跳:“要这么多?”
    萧浩然露出一个古怪的笑意:“给军队用的。其他的,你就不要多问了。”
    锡良先是一愣,随即若有所思,然后也露出一个心领神会的表情:“好!包在我身上。”
    9月中旬的时候,帝国卫生部的三位医学家进宫觐见圣武皇帝,向皇上递交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希望他们的心血能得到皇上的重视,并加以发扬光大,造福帝国人民。这三位医学工作者年龄不大,为首的叫彭子益,刚刚年满四十,另外两个分别叫冉雪峰和施今墨,都是三十出头。他们刚刚研制探索出一种比较原始粗糙的抗菌素和消炎药,但想要继续研究下去,则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于当初“云南白药”的发明人曲焕章进宫向皇帝献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后得到了皇帝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大笔研究资金,因此这三位医学工作者也希望能同样得到皇帝的支持。
    圣武皇帝对此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询问道:“你们究竟研制出了什么灵丹妙药呀?”
    彭子益激动地道:“回皇上,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存在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那就是如何消炎和抑制细菌的滋长。皇上,您是知道的,人如果受了伤,伤口就很容易发炎,人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肚子就会痛,这些,都是因为细菌在伤口或者人体内大量滋长的原因。尽管医学界早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如何杀死伤口的细菌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光靠洗干净绷带纱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空气中就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西方甚至有医生在做完手术后用烧红的烙铁来烙烫伤口以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皇上,我等虽然才疏学浅,但一直努力试图攻克这个难题。如今,我们的研究项目终于有了点眉目,但研究费用却捉襟见肘,递交给卫生部的拨款申请也迟迟没有得到答复。因此,我等斗胆冒昧前来打搅皇上,希望皇上谅解。”
    皇帝微笑着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彭子益道:“皇上,早在唐朝的时候,我国的工匠们就发明了一种土方法来杀死伤口的细菌,那就是用长期不用的浆糊上生长出的绿毛脓液涂抹在伤口上来帮助伤口愈合。这种土办法非常有效,涂上这些绿毛脓液的伤口不但不会发炎溃烂,反而愈合得更快。因此,我等便借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这种从浆糊上长出来的绿毛脓液。终于,通过尖端的离心机,我们从中提炼并萃取出了一种新型抗菌素,能有效地杀死人体组织上滋长出的细菌。这种抗菌素,我们已经将其命名为‘青霉素’。”
    皇帝大吃一惊:“什么?你们发明出了青霉素?”
    三位医学工作者被皇帝突然间如此惊讶的表情也给吓了一跳,互相面面相觑后,彭子益点头道:“是的,陛下。”
    皇帝心里顿时又惊又喜。确实,此时医学界还没有发明出真正有效的消炎药和抗菌素,医生做外科手术基本都是用酒精来杀菌,做完手术的伤者如果伤口发炎,基本上就是再次把半只脚迈进了鬼门关。所以,在青霉素发明之前,得个阑尾炎或重感冒都是极度危险的事情。皇帝隐隐约约记得青霉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被发明出来的,但没想到,帝国的医学专家们居然也如此杰出优秀,这么早就发明出了青霉素。但仔细想了想,皇帝心里也释然了,帝国现在百废俱兴,科研学术界异常活跃,早已经不是当初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的清王朝了,在如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下,帝国科学界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自然也层出不穷。毕竟,中国人也不比西方人差嘛。
    皇帝笑容满面地道:“好!非常好!你们的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朕也非常欣赏你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你们的研究项目,朕一定鼎力支持!你们需要什么,尽可向朕开口!朕希望你们尽快研制出更加高效的消炎药和抗菌素,广泛地造福帝国人民。”
    三位医学工作者一起喜形于色:“谢皇上!皇上英明!”
    得知帝国的医学专家已经研制出原始的青霉素,前来向皇帝汇报军务的萧浩然也顿时喜笑颜开:“太好了!有了青霉素,我们的军队在外征战的伤亡率必然大大降低。云南白药、酒精,再加上青霉素,这三样宝物肯定能在战场上挽救大量的生命,必须要大规模地生产。”
    皇帝也心情很好:“我确实很高兴呀!青霉素的发明,证明了帝国各行各业都朝气蓬勃,也证明了咱们中国人也绝不差给西方人。唉,历史上的清末和民国,西方和日本不知道出了多少出类拔萃的大科学家,咱们中国却寥寥可数。我当初上学的时候,尤其是上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那些什么公式定律呀,什么数学定理呀,基本都是外国人发明的,尤其那些物理学单位,什么欧姆、赫兹、焦耳、牛顿、瓦特...都是用老外的名字来命名的。想想这些,我都痛心疾首。现在,我的心才稍微得到了一点安慰。只要国家稳定、社会开明、学术自由,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出现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大师。”
    萧浩然感同身受地点点头:“说得对。青霉素如今是咱们中国人先发明出来的,也足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骄傲了。咱们也不能老是躺在四大发明的古董堆上靠吃老祖宗的老本来维持民族自尊心嘛。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死伤惨重,造成如此巨大伤亡数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抗菌素,士兵们在恶劣肮脏的战场环境内,无论是内伤还是外伤,伤口都很容易感染细菌,一旦发炎了,基本就没救了。而有了青霉素,我们的士兵伤亡率会大大降低的,这也是善莫大焉的好事呀。”
    皇帝再次满意地点头,然后问道:“进攻俄罗斯,我们出多少部队?”
    “六个集团军、70万兵力。另外再调到西北的预备役部队可以达到100万。”
    “俄罗斯也是个人口大国,目前的俄军总兵力差不多150万,如果尼古拉二世再东拼西凑,弄个二三百万大军也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就出70万军队,够吗?”皇帝蹙眉思索着。
    萧浩然笑道:“足够。除了我们的五个集团军,德奥两国的征俄兵力加起来也有100万。奥军的作战素质和装备虽然差强人意,但德国陆军的战斗力就不用怀疑了。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嘛,十万精兵比百万大军更有用。当初抗日战争,国民党拥兵二三百万,不就被几十万日军打得一败涂地么?俄国的一百五十万大军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尼古拉二世就是拼凑再多的部队,充其量也是乌合之众。另外,俄罗斯民族成分复杂,国内种族矛盾十分尖锐,俄军绝不会像我们的军队那样齐心的。并且,我们的部队实质上只是起辅助作用,进攻俄罗斯核心所在的东欧地区还是德奥军为主。况且,军队人数越多,这后勤负担也会翻倍增长。”
    “说得对。”
    “征俄部队主要是以东北籍官兵为主,这样也能让俄国的严寒气候对我们军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另外,我们对俄作战的原则虽是速战速决,但也不能犯下希特勒当年的错误,我们既希望速战速决,但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还有,由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交通线基本是修建在当初掠夺我们的北方国土上的,因此随着我们收复北方国土,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交通线已经被我们给彻底掐断了,我们的远东地区也已经不存在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了,所以东北的第七集团军等部队也可以放心地调到前线了。”
    “你考虑得很周全。对了,进攻俄罗斯的军事计划制定好了没有?”
    萧浩然哈哈一笑:“肯定的,总参谋部制定出的对俄作战的军事计划已经不下一千种,所有的文件堆起来能放好几个房间。不过,我这个总参谋长只负责整个战争的全局战略构思,至于局部战争究竟怎么打,那是前线将军们的事情,毕竟,他们比我更了解前线的实际情况。换句话说,‘决定打谁’是皇帝你和我这个总参谋长的任务,至于‘怎么打’,则是那些战区司令和集团军司令的事情。皇帝陛下,你可不能犯老蒋的错误。老蒋当年就喜欢越权指挥前线军队的基层部队,用打电话的方式来遥控指挥,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前线将领的军事部署,也不利于前线将领发挥才干放手拼搏。所以呢,我们要绝对信任前线的将领。”
    皇帝心悦诚服地道:“你说得对。”他顿了顿,突然感叹道,“想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居然是我们发动的。历史上,那个塞尔维亚青年鲁莽的刺杀行动才引爆了一战的火药桶。整个世界大战完全是小人物在无意间引发的。而如今...”
    萧浩然笑道:“小人物能创造历史,我们是‘大人物’,自然能创造得更好。”
    皇帝也笑了:“希望历史证明我们现在的决策是正确的。对俄作战,我们的宗旨是夺回原属我们的西伯利亚,夺取那里丰富的资源和辽阔的土地,仅此而已,至于俄罗斯的人口和民族,就扔给德奥吧。想必俄罗斯错综复杂的种族问题,也够德皇和奥皇头痛的了。”
    萧浩然摸摸下巴:“眼下万事俱备,咱们就差一个挑起战争的借口了。”
    皇帝不屑地道:“借口?存心找茬的人,最不缺的就是借口。”
    萧浩然打趣道:“行!我记得科学文艺部部长徐建寅报告过一件事,三年前,也就是1908年6月30日那天,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巨大爆炸,爆炸当量相当于1000万吨tnt炸药,震荡波席卷全球。我们就拿这件事做借口好了,就说俄罗斯背后秘密研制危害全人类的超级武器。”
    皇帝哈哈笑道:“你这个借口简直就是莫须有罪名,比秦桧还黑。”他转念想到,“对了,原先的科学文艺部部长华蘅芳呢?要不是这个科学大师协助我们制造飞艇和热气球,我们当初说不定真的会被清军剿灭在重庆。”
    萧浩然神色阴郁地道:“华蘅芳老先生已经在年初去世了。”
    皇帝顿时也黯然神伤:“唉,故人陆续凋零啊。罢了、罢了,不提这些伤心事了,我们还是把精力放在接下来的战争吧。”
    帝国的西部国土陷入了空前的繁忙中,蛛网般密布的铁路运输线上,一列列火车昼夜不息地纵横飞梭,每一节车厢里都满载着全副武装的帝国军士兵、预备役民兵部队、堆积如山的辎重物资,以及一车车的战马。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战争。对于这个常识,帝国军方高层拥有着深刻的认识。由于对俄作战注定会战线遥远,后勤辎重的武器弹药、粮食被服、医药、雪地器材以及各种工程设备的补充一定要及时,因此帝国政府在全力扩充军备的同时,也迅速着手建立对俄作战的后勤基地。一线后勤基地共设立了4个:新西伯利亚市、迪化(乌鲁木齐)、塔什干(中亚第二大城市)、库伦(乌兰巴托),二线后勤基地也设立4个:兰州、归绥(呼和浩特)、齐齐哈尔、西安市,帝国本土的辎重物资经由这八座城市源源不断运往前线。由于此时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汽车无法成为军队的运输工具,除了摩托车外,战马是军队最重要的运输工具。帝国南方的战马以西南马为主,帝国北方的战马则以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杂交的混血马为主(汗血马和中国本土马很难混血杂交)。同时沿途各军区调集重兵守卫铁路运输线,确保一旦战争开始,运输线始终畅通无阻。除了几十万正规军,另外还有近百万预备役民兵部队陆续开赴向毗邻俄罗斯的蒙古、新疆、中亚、新西伯利亚等地,实行军垦制度,屯垦边疆、生产建设,同时作为前线部队的后备力量。
    帝国全力筹备对俄作战的同时,西南军区、南洋军区、华南军区、印度洋舰队也全部加强戒备,做好防御英法联军进攻帝国南方的准备。另外,帝国在竭力拉拢奥斯曼的事情上则出了不少问题。
    自从七年前帝国秘密协助青年土耳其党夺取了奥斯曼帝国的最高政权并废黜了不得人心的哈米德二世皇帝后,此时的青年土耳其党隐隐已经成了全面控制奥斯曼帝国的独裁政党,而羽翼渐丰的领导人阿麦德·李萨也若有若无地露出了不愿意再继续仆从帝国的野心。另外,被扶植上皇帝宝座的穆罕默德六世苏丹也是个颇有抱负的人,他渴望振兴奥斯曼,让奥斯曼像同样古老的中华帝国那样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同时他也不甘心永远充当青年土耳其党的傀儡木偶。因此,以穆罕默德六世为首的奥斯曼皇室力量和以阿麦德·李萨为首的青年土耳其党在争夺帝国权力上的矛盾越来越尖利。同时,奥斯曼的倾向态度也十分模糊。阿麦德·李萨等人原先摇摆在德国和中华帝国中间,毕竟奥斯曼既算是欧洲国家也算是亚洲国家,但由于德奥两国在眼下的意大利和奥斯曼的分歧问题上暗中支持意大利,因此阿麦德·李萨忿然之下放弃投靠德国的打算,继续投靠中华帝国,不过他也不甘心奥斯曼成为中华帝国的附庸,因此态度比较暧昧和矛盾。
    而默罕默德六世皇帝则倾向于投靠英国,这种有点奇怪的思想观念也是来源于他的父亲哈米德二世对他的从小教育。哈米德二世在昏庸里还是有一丝的清醒,他知道奥斯曼帝国地理位置很重要,是英国必须要霸占或控制的地方,与其被英国征服,奥斯曼还不如主动屈膝求和,以此苟且偷生,以唾面自干的屈辱精神来继续得过且过地维持奥斯曼的生存。再加上百年来,英俄两大帝国不断在南北方向上侵略奥斯曼,奥斯曼的反抗可谓屡战屡败,惨重的失败也让默罕默德六世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阴影,从而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和复仇的勇气,因此,他由于畏惧英国、害怕英国,而选择继续屈膝附庸英国,牺牲国家的尊严来换取生存。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内,以阿麦德·李萨为首的执政党势力比较亲华但又对中华帝国采取了若即若离的态度;以穆罕默德六世为首的皇室势力则继续希望附庸英国。为了振兴奥斯曼并继续向英国示好,穆罕默德六世还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最先进的无畏级战列舰。这两艘战舰花费了3000万美元的巨资,为了筹备这笔巨款,穆罕默德六世甚至都变卖了自己的皇冠。
    徘徊在亲华和亲英之间的奥斯曼帝国,无疑让中华帝国既气恼又无可奈何。如果帝国对奥斯曼的态度过于强硬,说不定还真的把奥斯曼推到了英国人那边。
    圣彼得堡的冬宫里,尼古拉二世这几个月来几乎要神经衰弱了。他惶惶不安地等待着前线随时有可能传来的战争噩耗,同时心里仍然不死心地存在着侥幸心理。随时时间的推移,他暗暗捏了一把冷汗的心头慢慢地也乐观起来。负责整军备战的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告诉皇帝,俄军如果全面做好战争动员和准备工作,起码还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中德奥在秋天就开战,那俄罗斯必然措手不及。但如果他们在11月份之前还没有发动进攻,那他们的攻击日期必然会推迟到明年春夏时期,因为俄罗斯的严寒足以让任何人都望而生畏。只要能够有惊无险地撑到11月份,那俄罗斯就能再获得一个冬天的时间进行备战。有了这个冬天的宝贵时间,俄军的准备程度会大大充分,胜算也会大大增加。
    心急如火但又只能听天由命的尼古拉二世不得不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时间能过得更快点。此时随着日历一天一页地翻过去,尼古拉二世也慢慢轻松起来。只要一进入11月份,寒冬就能庇佑整个俄罗斯平安无事。
    但还是有点不放心的他又传唤了拉斯普京,向他询问上帝和众神的指示。拉斯普京表示上帝和众神还没有做出战争何时爆发的提示,但却预测出了敌人将会从什么方向发动攻击。
    尼古拉二世深信不疑:“敌人会在哪个方向进攻?”
    拉斯普京回答道:“德国人会进攻波兰和白俄罗斯,奥匈人会进攻乌克兰,中国人会进攻乌拉尔山。”
    尼古拉二世立刻兴冲冲地找到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希望他把前线军队按照拉斯普京传达的“上帝和众神的旨意”进行调动部署。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怒不可遏:“这简直就是儿戏!这场战争关系到俄罗斯的生死存亡!您怎么能把国家的命运全部都寄托在那个妖僧的手里!”
    尼古拉二世不为所动:“我亲爱的叔父,请相信他吧!我相信上帝是不会抛弃俄罗斯的。”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知道沙皇已经完全被那个装神弄鬼的妖僧给鬼迷心窍了,不得不忍住怒火:“陛下,德国人和奥匈人会进攻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我对这一点倒不是怀疑,但是中国人会进攻乌拉尔山,这个...需要认真研究。我们不能把我们在东线战场上的所有部队都放在乌拉尔山,因为,中国人还控制了中亚,这样,隔着一个里海,他们就能威胁到我们的高加索地区和顿河地区,那里是我们的南方软肋,我们必须要做好提防。毕竟奥斯曼帝国也在那里,奥斯曼人很容易和中国人勾搭成奸的。”
    但尼古拉二世顽固地坚持己见,要求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按照“上帝和众神的指示”来部署前线军事。迫于无奈的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不得不做出让步,把南线地区的俄军主力尽皆补充到东线部队里并部署在乌拉尔山防线和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在南翼高加索地区的部队只有东线的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基本是为了防备奥斯曼帝国。
    事实迅速证明了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预测是不对的,他在战争爆发时间的估计上出了致命的错误,而拉斯普京的“预言”则迅速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