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零一节 明争暗斗(2)
    1897年10月25日,一场从非洲苏丹战场上传来的惨败震惊了整个大英帝国,进攻马赫迪起义军和马赫迪王国的“老巢”喀土穆的英埃联军遭到了空前的重创。指挥这场战役的马赫迪起义军首脑除了亲自坐镇前线的马赫迪王国领袖阿卜杜拉外,主要负责出谋划策的则是帝国军海军潜艇部队司令顾闻博中将。顾闻博原本率领二十多艘运输潜艇走私军械武器给马赫迪起义军的,上岸后受到了当地苏丹百姓和马赫迪王国官员的热情欢迎,由于英军纠结埃及仆从军此时突然对喀土穆发动了全面进攻,因此顾闻博也临时充当了一次高级军事顾问。
    马赫迪起义军在苏丹地区已经作战了十多年,因此对当地的一草一木基本都了如指掌,从埃及到苏丹这一路上也被阿卜杜拉安置了很多眼线。根据最新送来的情报,进攻喀土穆的英军共有8000余人,埃及仆从军约2万人。很显然,英军是孤注一掷,出动了在埃及的主力部队投入战事,准备一举夺取喀土穆,彻底平定苏丹的反抗势力。获悉敌军足足3万人后,马赫迪王国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部分高层都主张撤退。毕竟去年9月份的栋古拉战役给众人造成的心理阴影太大了(历史上的马赫迪起义军就是在栋古拉战役惨败后又丢失了首都喀土穆,从而全面衰败的。)。
    阿卜杜拉知道喀土穆沦陷后带来的危害,栋古拉战役的惨败让起义军实力大损,如果再丢掉了喀土穆,那就真的要回天无力了,但敌人确实很强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束手无策下,他请教了逗留在喀土穆还没有离开的顾闻博。
    顾闻博奇怪地看着阿卜杜拉:“我们有多少人?”
    阿卜杜拉道:“在喀土穆、恩图曼、北喀土穆地区,我们可以集结5万马赫迪勇士参战。”
    顾闻博惊讶道:“敌人区区两万,我们五万人,居然还要撤退?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阿卜杜拉期待地道:“顾将军,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取胜吗?如果你愿意,我希望你能担任我的高级军事顾问。”
    顾闻博倒不是虚荣心泛滥,而是为了帝国的利益。马赫迪起义军打得越出色,英军的伤亡越大,那么英国的国力就不得不消耗在苏丹,自然无瑕干涉帝国对印尼的吞并。开始恪守职责履行义务的顾闻博很快就发现,马赫迪起义军的作战方式并不高明,士兵们大部分都依靠爱国精神和宗教狂热在进行战斗,缺乏合理的战术应用。全军甚至崇尚在野地里直挺挺地迎着英军的重机枪进行冲锋。显然,这样视死如归的精神虽然是了不起的,但也是愚蠢的。顾闻博立刻大刀阔斧地马赫迪起义军进行了初步的改进,同时城防构筑工事,培训这些黑人士兵们使用重机枪。
    整训部队的时候,顾闻博去问阿卜杜拉:“谁的部队最不听你的话?”
    阿卜杜拉想了想:“沙里夫。他的父亲哈里发沙里夫和我曾经都是马赫迪领袖亲自挑选的三个继承人,但哈里发沙里夫却图谋不轨,妄图篡夺最高权力,因此我将他处死了,并让他的儿子继续指挥他的部队。但这个年轻人明显对我十分忌恨。”
    “那好!开战那天,你命令这个沙里夫带着他的部队开出城外主动迎战英军。”
    “顾将军,这是为什么?”
    “两个目的。第一,用这个哈里发去迎战,他既然忌恨你,肯定不会卖力死战的,要么很快就溃败,要么直接投降,无论是哪种结果,都能大大地麻痹英国人,让英国人认为我们不堪一击,然后我们再在他们的松懈大意中给他们迎头痛击;第二、乘机借助英国人的手帮助你铲除这个内部的敌人,这叫做‘借刀杀人’,可谓是一举两得呀。”
    “可是...仁慈的真主教导我们,尔虞我诈、出卖朋友是可耻的...”
    “既然沙里夫心怀不轨,随时可能出卖马赫迪王国,那他已经不是朋友了,而是内部的敌人。清除掉内部的敌人,真主也是赞同的。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第一场仗,我们就要给敌人最大的重创。”
    “如果打头的是埃及人呢?”
    “那正好。埃及人肯定不是真心诚意为英国人卖命的,只要遭到迎头痛击,埃及人肯定一窝蜂地转身逃跑,后面的英国人自然被冲击得一片混乱,我们再伺机全面反攻,必然能大获全胜。另外,哈里发阿卜杜拉阁下,埃及人也信奉真主安拉吧?”
    “嗯,是的。埃及人和我们一样,都信奉真主安拉。”
    “这一点也可以被我方所用。我们可以展开心理战。”
    “可是,如果是英国人打头呢?”
    “那不是更好?英国政府最在乎的是英国人的命,我们在战场上打死十个埃及人也不如打死一个英国人更加有效果。”
    10月25日发生在喀土穆北部的战役几乎让大英帝国刻骨铭心。战事开始后,在城外迎战的一万多马赫迪起义军几乎是一触即溃,除了少部分逃跑外,大部分都在领头的哈里发的率领下向英埃联军投降。刚开战就白白抓了这么多俘虏,这让英军指挥官更加坚信不疑此时在喀土穆城内的马赫迪起义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但是一个小时后,战况却陡然间峰回路转。当被驱赶着送上前线的埃及仆从军漫山遍野地席卷向喀土穆的时候,城外延绵几十公里的战壕里陡然间响起了前所未有的重机枪的扫射声,无数的子弹瓢泼暴雨般倾泻向密集的埃军人群,犹如无数道火红的皮鞭般将人群一片片放倒。与此同时,马赫迪起义军的战壕里飞舞起了雨点般的手榴弹和步兵炮弹。埃及人割麦子般滚滚倒地,被炸飞到天空中的碎肉簌簌漫天落地。面对如此强大的火力网,埃军在被打死炸死了数千人后,彻底丧失了秩序。上万人一窝蜂地抱头鼠窜,把后面督战的英军冲得七零八落。就在这时,马赫迪起义军的阵地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真主伟大!”的口号声,地面擂鼓般震动,几千骑着战马或骆驼的马赫迪起义军骑兵潮水般势不可挡地冲杀向乱作一团的英埃联军,无数的马刀在非洲烈日的照射下闪耀着令人闻风丧胆的寒光。强大的现代化武器、合理的战术、视死如归的勇猛精神,让马赫迪起义军这场战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英埃联军在重机枪和骑兵的冲杀下一败涂地。
    除此之外,追歼英埃联军的马赫迪起义军士兵按照顾闻博的指示,向被迫过来充当英国人炮灰的埃及士兵展开心理战:“埃及士兵们!你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穆斯林!但是你们却帮助可恶的英国人来进攻真主的教徒!真主是不会原谅你们的!”
    “埃及士兵们!我们都是非洲母亲的孩子!联合起来!把可恶的白种人赶出非洲!”
    “你们帮助西方异教徒就等于背叛了伊斯兰教典和真主!”
    前所未有的心理战术让大批原本就身不由己的埃及士兵纷纷临阵倒戈。激战整整一天,英军死伤4000余人,埃军被歼灭五千余人,另外还有五千余埃军士兵向马赫迪起义军投降。马赫迪起义军获得了巨大的胜利,缴获的战利品更加是不计其数。英军攻取喀土穆、彻底平定苏丹的意图被粉碎了。
    当这场败仗传到伦敦后,不亚于引发了一场大地震。英国高层几乎不敢相信这个消息,尤其“非洲土著军队居然装备现代化的重机枪”这个报告,让英国高层纷纷大惑不解。随后,这个罪行立刻被扣到了德国人或意大利人的头上。愤怒的英国政府强烈抗议德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背后支援苏丹叛军的行为,莫名其妙给中华帝国背了黑锅的德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自然矢口否认。一时间,三国在外交上互相掐成一团。当英国高层为在苏丹的这场失败而气急败坏并准备继续向北非增兵的时候,南非也同时后门起火。
    在秘密支援苏丹马赫迪王国抗击英国的同时,帝国和德国也一拍即合地同时帮助南非的布尔人抗击英国在南非的扩张。
    布尔人此时在南非地区建立了两个布尔国:奥兰治自由邦、德兰土瓦共和国。而南非盛产黄金和钻石的矿区大部分都在这两国内,使得这两国迅速遭到了英国殖民势力的垂涎和无孔不入的渗透控制。通过一系列巧取豪夺,大片原本属于布尔人的黄金钻石矿区被英国殖民势力所攫取。看眼英国人大肆开采原本属于自己的金矿和金刚砂,并大发横财,而自己却丧失了最大的财源收入,甚至沦为英国人的劳工苦力,这种鹊巢鸠占的滋味让每一个布尔人无不对英国人恨之入骨,英布关系日益紧张,整个南非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
    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布尔人卧薪尝胆、整顿旗鼓,全力扩充军备,准备和英国人打全面的战争以收复被英国人霸占了的金矿和金刚石矿。面对中华帝国和德国伸过来的橄榄枝,布尔人自然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况且,布尔人也知道自己实力弱小,无法抗衡强盛的英国,同时祖国荷兰王国也已一蹶不振,是不可能帮助自己去报复英国的。因此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布尔人便迅速地投靠了帝国和德国。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土瓦共和国也摈弃前嫌、同仇敌忾,共同组建了以茹贝尔中将、博塔少将、德韦特少将为主要领导人的布尔军。帝国和德国也源源不断地通过用潜艇走私的方式,在短短四个月内就支援了布尔军5万多支毛瑟连发步枪以及上百挺重机枪和上百门步兵炮,同时还帮助布尔军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进行子弹、炮弹、手榴弹、炸药等弹药的生产,另外,帝国和德国还派遣了上百名军事教官到布尔军内,帮助布尔人组建了一支拥有总兵力5.5万、训练略仓促但却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正规军。两个布尔国的联合政府还制定了民兵制来补充兵员,规定一旦战争爆发,两国16岁至60岁的健康男子都必须携带粮食到指点地点集合报道,由国家分发武器弹药以参战。这样,布尔军拥有了约15万人的预备役部队,实力今非昔比。
    英国人自然迅速察觉到了布尔人扩军备战的举动,此时驻守南非地区的英军约3万人,原本对布尔人占上风,但现在显然大大地落于下风。在以c·j·罗得斯为首的英国在南非地区的垄断资本家、金融寡头、殖民地开拓者的联合请求下,英国本土高层为了保住南非这块“遍地是黄金和钻石”的宝地,针锋相对迅速调兵遣将,准备增调三个师的援军赶到南非,为即将可能与布尔人爆发的战争而做准备。整个南非地区逐渐战云密布,英布战争一触即发。
    进入年底12月份时,南非的天气愈发炎热起来。
    在非洲烈日的照耀下,金伯利(南非中部城市,著名的金刚石产地)白天户外的最高温度甚至达到了40多摄氏度,刺眼的阳光和滚滚的热浪让空气也犹如开水般滚烫,土地被太阳炙烤得犹如焦土。作为一个南半球地区,南非的寒暑季节和英国恰恰相反;作为一个非洲地区,南非在盛夏时节自然是流金铄石、炎热异常。尽管来到这片距离家乡几千公里的异域土地已经整整27年了,但罗得斯仍然对这里的气候感到很不适应。用他自己的话说,“要不是这里遍地都蕴藏着金砂和金刚砂,傻子才愿意呆在这片被太阳晒得几乎寸草不生并且到处都是原始土著人、起码还再需要进化一万年才能赶上西方文明社会的野蛮地方”。
    夕阳西沉,送走了几位过来谈生意的商业合作伙伴后,罗得斯照例要泡个澡。回到卧室里脱掉汗津津的衬衫,然后把疲惫不堪且被太阳晒得皲裂脱皮的身体浸泡进清凉宜人的洗澡水里,这自然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享受,等一下还有每天例行的按摩服务,用来进一步放松疲倦的身心。罗得斯也非常喜欢在浴缸里考虑事情,因为这样能冷静下来。享受着清凉的洗澡水,再呷一口刚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镇啤酒,罗得斯感觉浑身每个毛孔都畅快得舒展开了。
    “这才是真正的白种文明人该享受到的生活呀!”罗得斯满足地感叹道。
    罗得斯的这辈子充满了传奇色彩。十七岁那年,也就是1870年,一贫如洗的罗得斯跟着几个老乡一起来到南非淘金,在这里,他一辈子最辉煌、最春风得意的时候来了。十八岁那年,他在金伯利偶然发现了一个储量巨大的金刚砂矿,顿时他的人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弯,一夜之间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腰缠万贯的暴发户。随后,罗得斯再接再厉地用这第一桶金创建了金矿公司,在南非地区进行掘地三尺的采矿活动,生意陡然间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使得他不到二十五岁便成为了世界黄金工业巨头。英国政府也迅速注意并重用了他。罗得斯提供资金,英国政府提供军队,互利双赢地在南非搜刮黄金。整个南非的黄金矿业几乎被他创办的南非公司所垄断,他本人也成了殖民地总理。在英国军队的庇护下,罗得斯的公司成了英国政府掠夺南非的工具,他本人也跻身英国政界,成为英国南非殖民地举足轻重的人物。借助英国政府的势力,罗得斯甚至还策划和指挥了几场战争,以此维护和加强英国政府以及他本人的公司对南非的进一步控制。
    据说维多利亚女王正准备正式建立大英帝国南非殖民地政府,第一任南非总督的职务也肯定非罗得斯莫属。此时摆在罗得斯面前的,是一条铺满黄金的道路。
    如果不是该死的布尔人,一切都是很美好的。想到这里,罗得斯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fuck,因为布尔人不甘心南非的金矿和金刚砂矿被英国人夺去,此时正在积极厉兵秣马,准备战争。不但给英国在非洲的扩张事业节外生枝,也让罗得斯即将到手的“南非总督”的帽子脱手而飞。在骂布尔人的同时,罗得斯同时也骂了一下德国人。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没有德国人在背后撑腰,布尔人是绝对没有胆气敢进犯大英帝国的。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了,那什么都要化为泡影了。除了总督的官帽外,还有公司、财富、亲朋好友、家庭、眼下春风得意的富贵生活...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那些布尔人对自己可是恨得咬牙切齿哪!想到这里,罗得斯心里有点不寒而栗。自己该怎么办呢?趁着战争还没有爆发,赶紧把公司和财富都撤出南非吗?那太不切实际了。公司可以搬走,家产可以搬走,但那些每天都源源不断产出黄金和金刚石的矿场怎么办?那可都是日进斗金的财源哪!罗得斯真舍不得离开这里,眼下唯一的转机就是大英帝国本土的军队能迅速增援南非,稳住局势,确保那些布尔人翻不起什么大浪。
    除了这个大事外,罗得斯还考虑了很多眼前公司商业上的事情。最近又新发现了几个大型金矿和金刚砂矿,这肯定是好事,开采合同也已经签了。有了大英帝国驻军的“帮助”,合同上的开采条件和价格都低得可怜,简直就是一本万利。但让罗得斯烦恼的是,最近那些工人都不怎么老实了,罢工抗议、游行示威,搞得罗得斯焦头烂额。这些该死的黑皮土著人,竟然也如此苛刻刁钻!居然要求减少每天工作时间,施行八小时的工作制,这简直就是笑话!难道他们不知道,他们少干一分钟时间,公司就要损失多少黄金吗?况且,现在一天十五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难道很多吗?这些刁蛮的工人还要求增加工资,又是一个笑话!上帝创造了这些黑皮土著人,难道不就是给白种文明人做奴隶的吗?对了,最近由于气温高,出现了好几个工人在矿井里由于高温以及中暑脱水而猝死的意外,看来又要破费了。当然了,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仍然是不变的,这些土著人的人命哪有黄金值钱。
    想到这么多烦心事,罗得斯心情有点烦躁起来,把剩下的啤酒一饮而尽后,他对外面喊道:“怎么还没有来?快点!”
    卫生间的门被打开了,一个风情万种、犹如水蛇般妩媚的白种女人款款走进来,媚眼如丝地搔首弄姿道:“先生,是您需要的服务吗?”
    “啊?是的!过来吧,宝贝!”罗得斯看着女人性感的大腿,感到身子迅速燥热起来。
    “好的。”女人扭着水蛇腰走到躺在浴缸里的罗得斯的身后。当她转身的时候,罗得斯瞥见她手上戴着的戒指很奇怪,戒指延展出的棱角很锋利。
    这是罗得斯看到的最后一幕事物了,因为在下一秒,女人以与她的外表格格不入的迅猛有力且灵巧精准的手法,将戒指的棱角刺入了罗得斯的咽喉里。罗得斯瞪着眼,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用咽喉里喷涌出的鲜血迅速染红了浴缸里的水。罗得斯浑身瘫软着滑入了浴缸里。按摩女郎用手指蘸着喷溅出来的鲜血,在卫生间的瓷砖墙壁上写道:
    englishman,get out!here does not belong to you!(英国人,滚出去!这里不属于你们!)
    写完后,按摩女人恢复了刚才的妩媚和风骚,不慌不忙地走了出去。
    半个小时后,进来提醒主人该用晚餐的仆人在鲜红色的浴缸里发现了已经死去多时的罗得斯。随后,整个南非彻底沸腾了,消息也迅速传到了伦敦。
    1897年12月25日,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总理、金矿垄断资本家c·j·罗得斯被不明身份者所刺杀的事件彻底引燃了战争的导火索。第二次英布战争随之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