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三节 纵横捭阖(1)
    12月12日,帝国交通部铁路局局长詹天佑和交通部高级顾问金达(英国人)也汇报给帝国皇帝一个特大喜讯:帝国境内第一条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建造的铁路顺利竣工了。
    铁路这东西,其实早在1876年就出现在了中国大地上,但那是英国人修建的。清廷顽固守旧派斥责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毁我风水,断我龙脉”,因此用几十万两银子把铁路收购并拆毁。一直到甲午战争前夕,中国的全国铁路长度加起来才可怜的400多公里。甲午战争后,中国的铁路迅猛发展,但不是中国人建造的,而是东西方列强建造的,目的是从中国各地掠夺资源和财富。此时的中国基本没有铁路,只有北京到山海关有一条军用铁路。詹天佑被聘用为帝国交通部铁路局长后,便开始着手修建第一条正式的中国铁路。起点是国都南京,终点是上海。负责修建这条铁路的除了詹天佑外,还有邝孙谋、梁敦彦等一批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总顾问是英国人金达,他是詹天佑的工程学导师,并且曾设计了中国第一台机车“中国火箭”号。
    帝国的第一条铁路从南京到上海,全长约为300公里,途经镇江、常州、江阴、无锡、苏州这五个城市,修建过程历时六个月。第一列火车的机车也是詹天佑和金达设计的,被命名为“中国龙”号,这也是中国的第一列火车。
    在铺设铁轨的过程中,帝国政府把火车道附近的民房一律动员拆迁到五十米外的地方,这是为了防止火车和噪音给居民带来伤害。但在铺设过程中出了点麻烦,因为铺设铁路需要拆迁沿途的一些房屋。铁路修到江阴地区时,一个陈姓居民死活不肯让地方,声称他的房子是祖宅,从明末一直住到帝国,横跨三个朝代了,给一万两银子也不拆迁。负责此事的江阴政府派人与他商量未果后,迫于工期有限,江阴政府强行拆除了陈姓居民的房子,并出钱替他另建了一所房子。但这个陈姓居民不依不饶了,一纸诉状告到了江阴县法院。江阴人一向性格刚烈,明朝末年清军席卷全中国时,江阴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江阴八十天死不投降。江阴法院宣判政府的行为触犯了帝国法律,侵犯了帝国公民的权利,侵害了帝国公民的私人财产,要求县政府向这位居民赔偿并道歉,还要在原地重建他家的祖宅。另外,江阴县下议院集体弹劾江阴县长,罪名是“玩忽职守、强占民财”,搞得江阴县长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这件事很快随着《中华民报》等新闻媒体的大肆报道而传遍全国,风波越闹越大,甚至闹到了帝国圣武皇帝面前。圣武皇帝亲自赶到江阴,代表帝国政府向那位江阴陈姓居民郑重道歉,铁路改道一公里,以绕过陈姓居民的祖宅。没想到事情越闹越大的陈姓居民看到皇帝亲自赶来,吓得诚惶诚恐。在现场,圣武皇帝向数万百姓大声宣布:“帝国法律公正严明,宣布公民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你们的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包括朕在内,任何人或任何机构,在没有你们同意的情况下,都绝不会侵犯你们的私人财产。”随后,圣武皇帝命人把陈姓居民的祖宅稳妥地保护起来,以后帝国的每一位正式参加工作的法官、检察官都要赶来参观,明白法律的神圣至高无上。圣武皇帝的做法立刻掀起巨大的轰动。可以说,“江阴房案”是帝国百姓们真正具有了法律意识的开始。江阴祖宅和德国磨坊一样,都会成为法律公正严明的象征。
    12月15日上午,帝国的第一列火车在南京火车站正式启动。为了表示对新科技的支持,帝国皇帝率领一干国务院重臣集体乘坐这种新式交通工具。随着火车汽笛的一声长鸣,蒸汽机开始运转,黑烟不停的从火车头上冒出。火车的终点站是上海火车站。在南京数万群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惊呼声中,“中国龙”号火车在铁轨上缓缓开动并加速,迎着旭日的万丈霞光向上海方向驶去。圣武皇帝站在火车上,频频举手向欢送人群示意。
    用了整整十二个小时,“中国龙”号在嘹亮高亢的汽笛声和喷薄的蒸汽中,于黄昏时分缓缓进入淞沪地区并抵达上海火车站。
    以上海市市长王仁堪为首的数万上海官民早已经在火车站翘首以盼(王仁堪,原清廷苏州知府,性格刚烈、对外主战,且为官廉洁如水、两袖清风)。上海火车站周围人流如织、人声鼎沸。看到火车徐徐开来后,上海市民们欢声如雷。圣武皇帝下了火车后,发表了演讲,他号召老百姓们打破传统观念,大胆地接受新事物,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研究创新。圣武皇帝慷慨激昂地道:“西方国家都是弹丸小国,但为什么敢欺负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为什么以前却屡战屡败?就是因为西方国家非常重视科学的发展,而满清朝廷却把科学和各种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视为‘奇技淫巧’,所以才使得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想要崛起,就必须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电,我们就能在夜里照明;有了火车,我们就能快速地到别的地方并能运输货物;有了电报机,我们就能和千里万里之外的人立刻联系上;有了蒸汽机,我们一个人就可以干以前十个人的工作;有了轮船,我们就可以横跨大海,环游世界。而这些东西,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品!盲目排斥科学和新事物是可耻的!是愚昧的!是可笑而可悲的!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这样,堂堂大中华才能真正地成为天朝上国!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东方!”
    火车站周围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掌声。这件事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迅速传遍帝国各方,科学知识和新事物开始深入人心。
    当中华帝国境内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科学发展、工业建设等诸方面事宜的同时,黄河北岸的清廷内部也隐隐涌起了波澜。
    隆冬,寒风凌厉。万物萧条,残月如钩。
    紫禁城,上书房。
    这种召开会议的方式和场合都让光绪皇帝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悲凉。自己身为堂堂大清国的皇帝,召见自己的心腹之人却不得不这样偷偷摸摸,简直就犹如被曹操囚禁的汉献帝。昏暗的电灯下,秘密来到上书房的除了光绪本人和一直形影不离跟随的帝师翁同龢外,还有上书房行走康有为、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刑部主事杨深秀、京师同文馆会办严复、户部左侍郎张荫恒、礼部左侍郎徐致靖、总理衙门大臣兼内阁大学士李鸿藻七人。现场九人中,李鸿藻的年纪最大,已经年逾古稀之年,而且实权也最大,张荫恒和徐致靖也差不多年过五旬,翁同龢年过花甲,而康有为、康广仁、杨秀山、严复则基本平均三十出头,年轻气盛。但这八人却是光绪此时仅有的能信任的人。光绪也心知肚明,除了李鸿藻、张荫恒、徐致靖算有点实权外,其他几个人包括翁同龢在内,都只是空架子小官而已。靠他们去和那个权势滔天的老妇人斗,肯定必败无疑。直隶地区和京津,到处都是那个老妇人的心腹党羽,就是自己的身边,都充满了那个老妇人的耳目。因此这次会议不得不在深更半夜里秘密召开。
    “诸位爱卿,汉匪的回信你们都已经看了吧?”光绪低沉着声音。他心里确实很失落,因为汉匪根本没有接收他的条件,匪首也没有当江南王,甚至还反客为主,要自己投降汉匪去匪军中当官。自己不但没有招降汉匪,相反,汉匪居然还来招降自己。这种“凤凰落地不如鸡”的滋味,让光绪的内心充满了茫然和酸楚。再看了看现场的八个人,光绪忍不住苦笑道:“想不到,朕身为满清皇帝,如今身边却一个可靠的满臣都没有!老满人都不支持朕这个皇帝!真是世事难料哪!”光绪唏嘘不已。
    翁同龢和李鸿章忍不住垂泪道:“皇上,老臣虽是汉人,但也是大清之臣,皇上虽是满人,却也是中国皇帝,老臣对皇上忠心不二哪!皇上又何必在意满汉之分呢?”
    康有为等人则默然无语。
    光绪再次叹息道:“他们逼朕,汉匪也逼朕,朕当真无路可走了么?你们都说说,汉匪的条件究竟可行否?”
    李鸿藻涕泪交零:“皇上乃是一国之君、华夏正统,汉匪刘斌乃是叛匪逆贼,虽然其已经悍然称帝,也不过是伪帝而已!名不正,言不顺!皇上岂能屈尊乞降于反贼乎?大清二百十五年之基业,岂不是皆毁于一旦!如此一来,爱新觉罗皇室颜面何存?大清气节尊严何在?诸位先皇先帝在天之灵又怎能瞑目?皇上,万万不可投降汉匪哪!”
    光绪黯然道:“不投降又能如何?不投降,朕始终都是太后的掌中万物、傀儡木偶而已。况且,汉匪已经问鼎中原,坐拥大半壁江山,挥师北伐恐怕也为时不远了。九国联军都败了,大清还靠什么自保?湘淮军和北洋新军都已经折损殆尽,就靠残缺不全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还能保住京师社稷吗?如果汉匪北犯,朕除了去满洲还能去哪里?届时,朕岂不是成了偏安之君?退一万步说,中原和江南还能再回到大清手里吗?夺不回中原和江南,大清还谈何中华正统?”
    李鸿藻和翁同龢老泪横流,但却说不出话来。
    光绪望向康有为:“康爱卿,你如何看待?”
    康有为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回皇上,大清国体制度早已经弊端百出,微臣当初建议皇上进行变法维新,无非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五大方面。具体举措分为四个步骤: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其中,前三项只是权宜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之根本。皇上,恕微臣直言,大清没有做到的事情,伪汉已经做到了。伪汉迁都南京后,已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全面改革变法运动,匪首所作所为,和微臣构想如一。伪汉已坐拥黄河以南十九省,变法维新,是富国强民之根本。既然伪汉已经变法维新,那伪汉势力将一日强过一日,而大清仍然固步自封、拒绝更改国体,长期以往,伪汉越来越强,大清越来越弱。拖下去,大清的境地将日益险恶。如果大清现在和伪汉划黄河而分庭抗礼,继而痛下决心,变法求强、积蓄力量,以直隶、山西、满洲、蒙古这四地为中兴源地。待变法功成时,最后皇上御驾亲征,挥师南下。届时,伪汉强,大清也强,再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大清中兴并非无可能。可是…皇上您是知道的,太后和那批守旧顽固派大臣是不会变法的。”
    光绪痛彻心扉地长叹一声:“难道大清和朕都只能坐以待毙么?难道朕要和那帮冥顽不灵的老臣玉石俱焚么?”
    杨深秀嗟叹道:“皇上,汉匪在回信中有的话说得也对啊!天下苍生四万万,汉人就三万万五千万,满人不过二三百万。如果变法维新,那就必须兴办新式教育,就必须开启民智,一旦民智开启,三万万五千万汉人恐怕是不会接受一个满人皇帝的。即便汉匪败亡,恐怕还会有其他汉人继续逆反作乱的。皇上,汉匪说,只要您归顺了大汉,就让您做国务院副总理。在汉匪国家政治体制里,副总理的地位是仅次于皇帝和总理。如果皇上您答应了,那您岂不是可以在汉国中继续为满人牟取政治地位和实权利益?总好过眼下无路可走…”
    李鸿藻喝道:“竖子大胆!皇上乃是九五之尊、金枝玉叶,岂能投降伪汉!你竟敢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话,简直居心叵测!老夫怀疑你是不是早就被汉匪收买了!皇上!”李鸿藻望向光绪,“杨深秀图谋不轨、私通反贼,妖言惑众、蛊乱圣心,应该立刻处斩!”
    光绪摆摆手:“朕虽然年幼,但并不糊涂。朕这个皇帝,在大清这边只是摆设而已,连满人权贵都不支持朕,朕甚至都没有一个满人心腹,早就心如死灰了。杨深秀的这番话,也是为朕考虑。朕知道。唉…”光绪再次无奈地叹息一声。
    众人再次默然无语。突然间,康有为两眼一亮:“皇上!微臣有一个办法可以救大清!”
    光绪心头一惊,犹如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康爱卿请说!”他又顿住,“康爱卿,你该不会让朕去央求英法日俄等列强吧?”
    康有为摇头道:“皇上,英法日俄等列强和汉匪交战后一败涂地,短期内他们只能自保,不可能帮助我们的。微臣提醒皇上,大清手里还握着一支精兵哪!”
    光绪目光如炬:“在何处?”
    康有为也被自己这个念头激动不已:“朝鲜!”
    光绪和众人都豁然开朗:“袁世凯?”
    康有为喜道:“回皇上,是的!袁世凯目前在朝鲜担任总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宜大臣,驻守汉城,手握重兵。袁世凯麾下精兵达两万之众。皇上不妨重用袁世凯,以浩荡皇恩拉拢他,命他秘密率军入直隶,锄奸剿贼、勤王护君,囚禁太后和那帮顽固反对变法的老臣,再移师黄河,对阵汉匪,依托黄河天险护卫直隶和山西。皇上然后不妨和汉匪达成休战协议,拖延时间,励精图治、变法维新,待时机成熟,南征复国!”
    光绪听得两眼目光闪闪,犹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说得好!说得好!”
    康有为又道:“皇上,另外还有一个人您必须重用。”
    光绪急切地问道:“谁?”
    “李中堂大人。”
    “哦?”
    康有为娓娓道:“李中堂大人虽然被贬在家,但余威尚存,他的门生故吏多不可数,势力炙手可热,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也是他一手操办。他既然是被太后给贬职的,而且当初也是太后让他借师助剿的,想必他现在一定会忠于皇上的。而且袁世凯也深受李中堂的一手提拔。皇上不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中堂大人,让袁世凯等部下和北洋舰队、南洋舰队一起勤王。只要有了袁世凯的新军和北洋南洋两大舰队,不但能彻底扫荡那些顽固守旧派势力,还能捍卫京师万全。这样,岂不是万无一失?”
    光绪激动得击掌称赞:“说得好!”他望向其他七个人,“众爱卿觉得如何?”
    翁同龢、李鸿藻、张荫恒、徐致靖都点头表示赞成:“回皇上,康有为此计确实为大清眼下绝处逢生的唯一办法。”
    光绪原本抑郁阴暗的心情一扫而空,重新恢复了信心:“那好!就这么办!立刻派人秘密联络袁世凯和李鸿章,给他们下密旨,只要他们勤王剿贼,挽救大清于危难中,朕一定不会亏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