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像林超涵提出来的这些建议,这些领导长辈大多数也是在讨论中的,没有谁是傻瓜,生产中是什么情况,他们门儿清,只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推进一步,其实都是非常艰难的,之前林焕海推行的各种改革措施,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只是仍然不够彻底,而且只是解决了一些容易做到的事情,啃骨头的事,触及灵魂的事,还都只是浅尝辄止。
说到降成本,对西汽来说,其实核心只有三条,一条是人员成本,一条是材料成本,再就是管理成本。上面林超涵说的,其实主要也都是针对这些展开的,不过说得相对具体一点。
会议室里的空气凝固了一会儿,林超涵说完,也静静地没有出声,等待着长辈们的意见。
过了一会儿,郭志寅才开口说道,“小超,你刚才说的,重新核定工时单价是什么意思?”
“哦,我觉得我们需要再搞一个工时复核专项,我仔细考虑过,之前在车间的时候也调研过,我觉着我们现在的工时核定还是有漏洞的,有一些错误的、人工的统计方法,导致我们其实是多付出成本了。”
这个话很得罪人,要知道,林焕海上次搞完改革后,各车间干得热火朝天,很多工人的工资都提升了,总体来说效益也是随之提升的,但是现在林超涵的意思是这些都还不够,还要再精细化一点,这样的话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工资奖金收益的。
“这个会不会让工人们担心我们太抠了?”姜建平有些担心地问。
“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样做才更公平一些,有些环节,靠着这种不精确的统计,多拿多得,其实就是对真正优秀工人的不负责任。这都是合理范围内的成本压缩,我们并不是要剥夺他们的合理收益,只是收回不合理的部分所得而已。”林超涵补充道,他对这件事情想得很透彻,现代企业生产,容不得得过且过。
“小超说得有道理。”王兴发表态赞成。
“这样子吧,把陆刚喊过来。他是管生产的,听听他意见吧。”林焕海对王兴发道。
王兴发立即给陆刚拨了个电话,请他过来一叙,陆刚正在为了生产车间的一些小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听到会议召唤又不得不来。
他的火气有点大,进来后,直接先自己倒了两杯水咕咕地就喝完了,然后才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长吁了一口气,抱怨道,“咱们最近新招进来的一些工人,实在是素质太差了,这么简单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尽添乱子。”
“怎么回事?”姜建平连忙问道。
“你得问老潘去,这家伙这两年招进来的人,总有进来一些不靠谱的,怎么教都教不好,今天铸工分厂那边,有个家伙,胡乱操作,搞得我们浪费了不少好钢材,现在还在统计损失中。”陆刚很肉痛,这些浪费的,回头都会增加公司的成本。
林焕海听了都直皱眉头,现在还在谈降成本呢,这好,马上就听到还要浪费成本了,这怎么得了。
“正说到要裁掉一些不合用的人呢。”郭志寅笑着说,“小超刚才提议,像这些不合格的工人,直接裁减辞退得了。”
“必须得辞啊,这种人留着简直是个祸害,太不靠谱了,回头我真得说说老潘去。”陆刚抱怨道。
“也不能尽怪他,他也是尽力了。”姜建平说,“这几年,很多人都去广东打工了,毕竟那边打工赚的钱可能更多,也更有用武之地,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干活的人本来就少了,更何况,外面还有很多其它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都在招人,我们现在算是抢人了。没办法,也只能招一些普通的农民,他们种地利索,但是在工厂干活就不见得在行了,需要时间来磨合。”
“那也要宁缺勿滥的好!”郭志寅道,“我们搬到新址那边后,还要再扩招,这次,我建议尽量去招多一些技校毕业的学生都比较好。”
“这些我们一直都在招,不过,因为我们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很多技校毕业的学生都不愿意来我们这,等以后搬到了新址,估计招到素质更高一些的技校学生,应该会容易得多。”姜建平答道。
“希望尽快能招到这些人吧,不然以后的生产确实麻烦很大,人不行,什么都会出问题。”陆刚说着,端过林超涵给他刚倒的水,接着灌了一大口,这已经是他喝的第三杯茶了。
“对了,小超,你把刚才说的再跟陆副总说一遍。”
“好咧!”林超涵就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建议。
“我们刚刚正在讨论这个工时重新核定的问题,你觉得可行么?“林焕海问陆刚。
陆刚沉吟了好一会儿,重新核定工时,其实对生产部门来说,是增加了压力,一种惯性形成后,要调整起来,特别费劲,那些工人,恨不得干一小时的活给十个小时的钱,你如果跟他们抠这些,有些反抗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必要,他也不想动。
“小超,你搞工时复核,我不反对呢,但是这个能降低多少成本呢?关键是,现在着急搞这个,必要性在哪?会不会反而影响正常的生产?“陆刚反问道。
“必要性的问题嘛,我来回答你吧。”林焕海接过话头,“现在所有的环节都必须要压缩成本了,市场竞争激烈,连日本山鹰都赶过来跟我们抢食,我们那些兄弟厂家,现在拿着中卡当重卡卖,都在拼命地挤压我们的市场生存空间,不降价,我们是打不过他们的,要降价,当然就必须要压缩成本了,哪里能压缩就从哪里压缩,不得已的事情,但也正好,是倒逼我们改革,精益求精的动力了。至于,说会不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我觉得这个是多虑了,只会更好,不会不利,真有不利,我来负责任。”
陆刚听了点点头,“好,我认同,这件事可以做,但是具体怎么做,有什么效果呢?”
林超涵斟酌了一下,缓缓说道,“我建议,这个工时复核专项,可以由工艺部来完成,必须跑遍公司每个车间,对着工艺工序卡片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卡,虽然不能完全准确的计算工时,这方面的手段确实咱们也欠缺,但是只要做下来,就一定会有大量的错误被纠正。至于会降低多少成本,我之前略微测算过,至少应该能降低5%-10%的生产成本!”说着,他举了几个生产环节的小案例,根据这些数据上的差异正好推论出了降低5%以上成本的可能性。
“而且,这个事情不能一次定,我们以前生产什么,工艺工序都是一次性就定好了,后面不怎么修改,换新设计时,也往往就偷懒借鉴了以前的统计方法,这些都不够精细,工艺部如果能够辛苦一点,每次有新的工艺做出来,就进行一次新的工时核定,长期积累下去,我相信收获的效益会更高的。”林超涵说道,此后的改革也确定如他所言,仅仅这一项降加工成本7%,后来这个传统坚持下来,生产逐步走向了精算化。
“能降低这么多的成本,那这事我们就尽快安排下去!”陆刚一拍桌子,表态下决心,他可不傻,没看到大家都在盯着他吗,这事他不干也不行了。
“那好!你回去后,立即安排这事。”林焕海很满意,陆刚这人有时候性格比较刚猛,但是干事情的优点是特别认真,只要干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干好。
接下来,他们就又讨论了生产物料成本的降低,这方面主要是针对加工失误导致的工废,还是从工艺上下手,需要研究工艺优化和工位器具、刀具优化,比如说机加工,原来用加工人自己磨的车刀,不但费时,而且刀具一致性难保障,每次出来的产品都有差异,后来换了成本高的机夹刀具,只需要换刀片,虽然成本上去了,但是产品一致性和加工节拍都保障了,料废下来了,返工下来了,综合刀具成本比原来还低了一半。
这个主要是技术问题和设备问题,好在新址那边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展了,他们只是再明确了一下方向,确认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没有多说了。
接下来他们讨论了怎么对付料废,相对来说复杂的多,因为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而是人的观念。你叫不醒装睡的人,对于那些本来就是磨洋工吊儿郎当的人再怎么教育都是无用的。
怎么办呢?
这个就得上管理手段了,林焕海提出了一个很粗暴但是很有效的方法:罚,发现一次问题,罚,第二次加倍罚,第三次调岗。
这个方法,林超涵其实是提不出来的,但是他歪着脖子想了半天,竟然觉得姜还是老的辣,这好像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了,后来实践证明这招还真管用,抓了几回典型后,那些吊儿郎当的工人一方面叫苦连天抱怨不断,但另一方面真的做事情用心多了,废料再次降少很多。
但是,大家明白,光靠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得有技术手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