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2章精度太差
    郭志寅和谢建英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走到一圈人背后。
    只见林超涵正在和夏万成两人比划着,讨论这次问题所在。只听见林超涵说,“我刚才检查了一下,发现中后桥制动底板周圈孔上精度有些问题。”
    夏万成挑着刺,“那你说说,具体是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呢?各位,咱们打个赌,要是林超涵说对了,那咱没话说,请客,要是说错,说不得,小超,一人一包板猴儿跑不掉的!”
    旁边有人哂笑,“老夏,你请的什么客要先说清楚来着。”
    还有人说,“老夏,咱们不跟你沾光,你就说说,你这一包板猴儿,咱们这么忙,你哪来时间抽,咱们车间里面是严禁烟火的。”
    林超涵一笑,根本不太介意这些,这些前辈们大部分都挺好,没有谁刻意针对他,但是平淡的生活总得找点乐趣吧,他完全不介意和这帮前辈们开一些不咸不淡的玩笑,这种感觉,很轻松,众人拿他当一个值得培养的后生晚辈来看待,又没有什么恶意,再说小赌可怡情,大家开心就好。
    他笑道,“没问题,要是我说错了,各位师傅一人一包烟没得说,算我孝敬各位的,但是说对了,回头可不许——”他顿了一顿,看到围过来的郭志寅和谢建英,把原本想说的一句话给憋了回去,“回头有问题请教各位的时候,请务必帮我释疑解惑。”他本想说,让大家不要跟谢建英告发他跟车试车的事情,但是谢建英在场,他这句话就不方便说出口了。
    众人乐呵呵地答应了。
    “没问题,小超,就没见你这么聪明好学肯上进的后生,你只管问,我们包教包会!”
    “小超,这是什么屁要求,你看看你问的哪个问题咱们不尽心答的。”
    “高才生就是高才生,连提要求都这么文雅!”
    众人嘻嘻哈哈的,有人看见郭谢二人过来也并不在意,大家有时候集中讨论问题也很常见,他们现在只是在集体讨论问题,并不避讳郭谢二人,也不用担心他们不高兴聚众喧哗。
    林超涵思考了一下,指着中后桥制动底板说,“那我就说了,我刚才已经测量过了,中后桥制动底板周圈孔精度不足,也就是周圈孔圆心所分布在的圆的圆心,和轴头轴心不重合。”
    说着,他动手用标尺测量了一下,指着上面的刻度对大家说,“起码差了,这里起码偏 差了10丝(0.1mm)。”
    夏万成也测量了一下,确认的确数据不错。
    但是周边人不解地说,“这个误差很正常啊,咱们手工钻孔,能达到这个精度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他说的是实情,目前样车试制这块,只能手工定位一个孔一个孔的打,没打一个孔之前都要手工定一次位,这样打出来的孔同轴度一般都有10丝(0.1mm)的偏差,也就是加工超差,一般只能挑拣使用,报废率极高,因此一般都按照工艺放宽标准的0.1生产,从以前相关的经验来看,这个都算是相当精确的,并不影响什么。
    林超涵摇了摇头,“这个精度恐怕问题很大,大家千万别小差这一点点的放松要求,古语有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说着,他拿起一叠图纸,翻到相关位置,对大家说,“这个误差跟设计需求差距有点大,现在的偏差远大于同轴度0.02的设计要求。”
    “呃,是么?”工程师们在手上传了一遍,的确如此,这些部件也都是车间里生产的零件,直接捡过来使用的,谁也没有想过这个常规可用的部件放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我相信原始设计所定的标准,一定不是凭空设置的,必然有它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林超涵说,“就差这一点点,产生的后果就是制动的时候会打摆,跳动,甚至会炸制动鼓。” 关于这个卡车的制动器,其实就是制动系统中,用以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制动力的部件。汽车制动器,原理几乎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产生制动力矩的制动。这个物件虽然不大,但是也非常关键,一旦出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汽车安全。“目前制动鼓还没有炸,但是由于前期不停的打摆,跳动,就会造成严重过热,后果就有可能影响到炸胎。”
    听着林超涵分析得头头是道,众多工程师陷了思考当中,这么说确实有一定道理。关于这个,事前夏万成也有一定的猜测,但听到林超涵这么说,条件反射似的质疑道,“问题不会这么严重吧?”
    “肯定是的!”林超涵十分认真地说,“我仔细进行了推想,这是一个合理的推理。”
    众多工程师轮流拿着拆卸下来的太阳轮轴心反复测量观看,也都纷纷点头,但这也只能说明林超涵的分析有一定道理,还不能最终确认。
    谢建英听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开口,“我们做下实验看下不就知道了。”于是众人就一齐动手,单独这一系列组件进行了测试。
    这个测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单独把几个相邻的部件组合到一块,还要有利于观察,也挺费事的,他们折腾了半天,才把这个测试做完了。
    在测试过程中,他们发现,果然这个精度不足的轮边减速器行星齿轮轴和太阳轮轴心很难配对,在制动的时候,会导致打摆,跳动等现象,因为摩擦起热,热度上升还挺快,停下来后还感觉十分烫手。时间再长一点,炸掉制动鼓并不稀奇。
    大家分析,一个孔标准偏差了10丝,其实并不打紧,但是所有的孔加起来,这偏差就太了,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旦公差累积就有可能造成公差链超差,也就是多个零件的制造公差累加起来刚好超过最大允许范围,必然就会失效,带来严重后果。
    这个分析并不难,这里的工程师们都不是傻瓜,仔细一剖析,都明白过了。
    众多工程师对林超涵关注到这个细节问题还是很佩服的,他们经验主义优先,长期的工作经验让他们对大多数问题一眼看穿,但是却有一些问题,则是经验主义蒙蔽了大家的双眼,导致问题就在眼前,却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却视而不见。
    反倒是像林超涵这样后来的人,对这样明显和设计标准明显不符的问题十分到位,因为没有被经验主义所束缚,简单地通过与图纸进行对比,再经过简单的推理和试验,就能确认问题了。
    郭志寅看了后,地暗自点了点头,庆幸自己把林超涵放进这支研发队伍,果然出到了奇兵的作用。想着,回头看了一眼正若有所思的谢建英,谢建英和他对视了一眼,会意地点了点头,她突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林超涵这样不被过去的历史经验所束缚的人,在经过前期的简单磨砺后,成长很快,恐怕在后面发挥的作用很大,将会大大地加强样车解决问题的速度。
    夏万成兀自不服气,这小子,就是看看图纸,对照了一下,就能发现这个问题,真是好运气,想着,他就回头对林超涵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小超啊,你倒是说说看,怎么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是啊?怎么解决呢,大家都很矛盾,其实了解加工过程的工程师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根本原来就还是加工技术落后造成的问题呗。靠手工定位进行钻孔,先不说人认不认真负责的问题,就算负责的工人责任心到位,技术也到位,执行标准一丝不苟,但是你再认真,第一人工的精度和力度都不可能每次掌握得恰如其分,0.1mm的误差,能达到这样的偏差已经算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到达到正负0.02的偏差,那得有多么超高的技艺水平,样车试制的老师傅们都是个中好手,但是谁敢言称可以手工达到这个精度?将来批量生产,那些普通的工人更加不可能了。
    人工不行,就得上机器,也只有一丝不苟冰冷无情的机器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所以林超涵双手一摊,“这个恐怕就是需要厂里要大手笔的投入了,基本上就两种途径,要么开发专用的组合钻床,一次定位,加工所有孔,要么开发专用钻床工装,也是一次定位,通过每次旋转固定角度来打一个孔。”
    其实不用林超涵回答,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答案,而且大家都懂,这两种途径,前者效率高,精度高,但是成本价更高啊,组合机床,这玩意儿要开发要多少钱,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后者成本低,效率低,但是精度是否能够接受,也在未知之数,就算精度能够接受,但是这种效率之低下,样车试制还好说,一旦拿出去批量生产,那就会依然恐怕废品率居高不下,而且效率奇低,影响生产进度。
    最关键的问题,这两种方法无论厂里采用哪种,都得要时间,然而,时间却是最宝贵的东西,为了这一个问题,会让样车试制停摆多久?一周还是两周,一月还是两月?
    所以,问题是和尚头顶的虱子,明摆在那里的。
    有解,但却相当于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