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8章会议定方案
    人的好奇心是无限的,很快有人观察发现,林超涵好像是从女职工宿舍里扛出来人,要不是徐星梅一旁帮忙解释,都要有人拦住他问下究竟了,这搞到林超涵很是尴尬。
    好不容易挨到医务室,说是医务室,其实也跟一个小型医院差不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占地面积不小,甚至有数张床位,女厂医何云正在那里给一个生病的职工交待吃药的事,看到林超涵用被子扛着一个人进来,放在病床上,也被吓了一跳,凑过来一看,“咦,这不就是你那个小情人玉兰妹子吗?这是,发烧了?也对,又惊又吓,还突然被水给冲了,能不发烧吗?赶紧量下体温。”
    说着,不等林超涵解释说话,就拿出了体温表,正要解沈玉兰的衣服测体温,看到一边林超涵还愣站着,怒了“怎么着,你真当这个是你小情人啊?统统给我出去!”说着就把林超涵和另一个病人给轰出门了。
    徐星梅则留在里面帮忙。何云走过来,就要把大门关起来了,嘴里还念叼着,“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成体统,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才三分钟不见呐……”
    林超涵,“喂,何医生,没有啦,你听我解释……”
    回应他的是“呯”地一声关门声。
    林超涵没奈何,又不能走,就索性在旁边呆了起来,现在周洪他们去开会了,他没什么事干,先干等着吧。
    话说关于发动机的这个会议在经过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后,统一了意见,对发动机的基本需求也讨论得差不多了,就等郭志寅负责回去整理一下最终版本。林焕海作为厂长,则负责继续沟通洽谈,计划数天后就出差,去一趟鲁柴,跟他们当面进行谈判,到时候会带上几名技术人员,其中有人将准备长驻鲁柴,直到发动机试制样品发货为止。
    同时,关于未来新发动机一律向鲁柴方面订货的问题,在场的众人大多数也是同意的,连发动机分厂的负责人丁根森都没有异议,此外,只有副厂长潘振民也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发动机还是必须要自产才行,以前发动机分厂能够生产发动机,以后也应该坚持生产,这样才能完全自主可控。
    大多数人其实也是赞同潘振民意见的,不然留着发动机分厂干什么呢?但是林焕海有话在前,已经跟人家做了一些交易承诺,这个不答应也是不行的,大家因此也都不好表态。
    关于这个,在会上林焕海没有深入细说解释,而众人看到连丁根森都没有站出来附和潘振民的意见,这个问题就不了了之先搁置了。
    开完会后,大部分人都散会了,只有林焕海、郭志寅、陆刚和丁根森、王兴发五个人留了下来接着开小会。
    王兴发给大家沏上茶,林焕海抿了一口后,才开口说,“有个事,我想小范围先讨论商量下。”
    大家都在等着林焕海发话,他接着说,“关于发动机这个事,其实鲁柴方面还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陆刚发问,他是相对来说比较没那么紧张的一个人,他这个副厂长,主要也就是管车身、机修、铸工几个分厂,发动机这块他基本上没有参与。
    “鲁柴的董厂长说,他想要收购我们的发动机分厂。”林焕海说。
    “啊!?”众人都被震惊到了,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要知道在当时,中国公司企业之间的收购已经有一些案例了,不是那么稀奇,但是听到自己的分厂要被收购,大家还是有点难以置信,如同林焕海第一次听到董鹏飞说这个时一样,心情很复杂。
    林焕海说,“董厂长那边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提出这个想法,实际上,不瞒各位,我的确不知道是哪位首长跟他们打招呼,让他们同意为我们试制新发动机的。这个只是董鹏飞方面提的一个交换条件罢了,刚才大会上,有的事不便多说,所以我想小范围大家讨论一下。这个,丁厂长,我想先听下你的意见。”
    丁根森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忙道,“林厂长,你这是折煞我了,我就是个分厂长,你这么称号我就当不起了。”丁根森只是个分厂长,虽然也叫厂长,但是这个份量跟林焕海是完全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
    林焕海摆了摆手,“这个称呼什么的都一样,我主要是想听听你关于这件事的真实想法。”
    丁根森沉吟了一下,才谨慎地回道,“其实,我们发动机分厂的现状,大家都很清楚,为什么不能承担新发动机的研发任务,除了我们的设备和技术水平都有缺陷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人了。”
    发动机分厂的老底子其实是50年代的老技术底子,包括一些设备,还有技术人员,都是以50年代苏联留学回来的部分人员组成的底子,他们在60年代末大搞三线建设的期间,从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南京、上海这些地方过来支援的,这些人来到西汽后,逐步建立了西汽现在的发动机分厂,并培训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后面虽然也屡次吸收其它技术,接收了各个渠道弄来的来自西方的零散设备,但总体来说,底子就是50年代的底子。
    这个底子,无疑是薄弱的,但是更麻烦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不断改进,很多当初来到发动机分厂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逐渐流失了,或者回到了北京南京,或者退休回到了老家,还有个别人被挖到了其他兄弟厂。
    仅剩硕果仅存的几个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不足以支撑起新的发动机研发了,别说是全新的,就算是想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小小改动,提升下性能都完全做不到了。
    曾经的案例是为了提升发动机性能曾经做过尝试,比如加涡轮增压器,改燃烧室,但是涡轮增压修改难度太大,改进没技术能力,只能小打小闹,试着改了球形燃烧室,改过一台,发动机功率和扭矩都提升了大概20%,但是由于其他的比如连杆、曲轴都没加强,所以在台架上跑耐久性的时候连杆断了,杵漏了油底壳,发动机报废,之后就在没有做下去,得不偿失,毕竟老款发动机已经相当稳定了。自此,发动机分厂除循规蹈矩加强质量外,再没有进行过任何的创新尝试。
    在这种条件下,指望发动机分厂能够做点什么创新,那是比登天还难了。
    这些情况,在座的几位都是非常清楚的。丁根森苦着脸说,“这几年,我们发动机分厂那边人才更是青黄不接了,总体来说,能够维持住常规型号发动机的生产,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了。林厂长,不是我叫苦,确实是我们那里维持的很勉强。”
    陆刚不解地问,“我知道人才难招,但是发动机这块这么重要,这么多年来就应该未雨绸缪,准备一些后备人才的。”
    看着一脸尴尬的丁根森,郭志寅摇了摇头说,“这个还是我来回答吧,发动机分厂这边,前几年确实曾有过努力想培养一些人才出来,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新进来的人基础知识不到位,有的人连初中几何都不及格,你让他们能够有什么作为?”
    这话说得丁根森脸更是涨得通红了,他辩解说,“全厂都是这样,我有什么办法?”
    郭志寅摇了摇头,说,“也未必,你们那的几个专家吧,技术水平不评价,但是做人也是有点绝,就那么点事,都是陈年芝麻烂谷子的事,为此斗得不可开交,恩怨几十年不解,互相拆台,也是真有其事吧?”
    林焕海对这事也自然有所耳闻,当年发动机的几个专家是从几个大厂支援过来的,开始都有点恃才傲物,因为一些私人恩怨,闹得水火不容,本来在以前的制度下,大家还能相安无事忍着共事,但是当政策一旦放开,就各自想办法调走了,这就搞得人才捉襟见肘,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年也没能够好好培养下人才。
    陆刚主管的几个分厂这种情况下相对好一点,因此这种事情他就觉得颇有些好奇。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再追问。
    林焕海说,“发动机分厂的人事问题咱们先不在这里讨论吧,这些情况我们也都知道,属于历史问题,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你们的未来问题。现在鲁柴的条件摆在这里,我们接受还是不接受呢?”
    丁根森不吭气,说接受他内心一万个不情愿,换个娘家谁知道是什么情况,他的分厂长肯定是干到头了,但要说不接受,他也说不出口,自己家底什么情况心里没有个数吗?
    陆刚对这个事可有可无,但是林焕海让他来参会,肯定不只是让他来听戏的,是要他来出主意的,想了下,他说“本来发动机分厂的事不归我管,但是我还是想说两句,从感情上来说,突然让一个分厂被人接管,这事听着不太舒坦,但是分析全局,发动机分厂如果技术能力不足,让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强的单位来接手,对发动机分厂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没准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呢!再说了,就算被接管了,这里生产的发动机还不是给我们西汽使用吗?只要成本能接受,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