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听在徐星梅耳朵里,与林超涵想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林超涵只是单纯说等烦了,在徐星梅听来,这就是林超涵表达对沈玉兰爱意的一种方式,顿时,她越发看着两人就像是一对欲说还休的小情人了,暂时忘了自己的忧愁,为两人高兴地连眉角都绽开了。
沈玉兰脸红地说,“不好意思,我脚疼走不了路,麻烦徐姐帮忙呢。”
林超涵突然想起来,好像自己为眼前两个人都打过架来着,顿时脸色也古怪起来,不过很快他抛弃杂念,直奔主题“对了,沈玉兰,郭工那边说要你送一些资料过去,让我来帮着拿,你放在哪里了?我去拿一下。”
沈玉兰略略有点失望地说,“嗯,那堆资料我已经整理好了,就放在我的办公台上,有个夹子,上面写着‘分配算法’四个大字的就是。你找找,很好找的,我原来是打算自己送过去的,现在脚伤又严重了,不知道会不会耽误郭工的事。”
林超涵听了后心里一松,这才说,“嗯,没有事,应该还来得及。对了,你的脚受伤了,好好休息吧,我回头去医务室再帮你拿点药送过来,我会帮你跟郭工请假的,放心吧,安心养伤,等我回头过来。我先走了。”
沈玉兰听到他这般关心自己,心情极好,挥手跟他告别。
一旁徐星梅替她高兴,“玉兰妹子,你真有福气呢。”在她听来,林超涵最后一句“等我回头过来”自动被她被翻译成“等我回来。”好像是丈夫对妻子说的话呢,看来林超涵是真对沈玉兰很用心了。
沈玉兰脸红得厉害,心也跳得厉害,却是欢喜得紧。
这边厢,林超涵跑步来到沈玉兰所在的办公室,跟其同事打了一个招呼,果然在她桌上找到了郭志寅要的资料,翻开一看,全是郭志寅这段时间的各种演算数据,还有一些参考文献,都被沈玉兰整理得干净整齐。
心里一松,赶紧又拿着资料往设计办公室跑,大家正在开着会呢,他这耽误的时间可有点长。
实际上,郭志寅一点也没怪他,年轻人嘛,相处得时间长点很正常。
要是林超涵知道徐星梅和郭志寅的想法,必定会无语问青天了,冤枉啊。
林超涵赶到的时候,郭志寅才正好和大家刚好讨论完了前驱动力的问题,拿到材料后,边打开,边说,“其实呢,前驱动力的问题还只是前戏,后面还有一大堆的问题等着我们来解决。大家看看,不光是前驱动力,整个动力分配也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包括传动比、扭矩配比,当然相对来说,反而这简单一些。”
旁边周洪接话说,“郭工,关于这个动力分配,部队方面的要求,其实就只有一句话,要三桥驱动力一致,带轴间差速器。”
这里所涉及到名词需要解释说明一下:
如果用术语说的话就是速比,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齿轮,一个齿轮11齿,一个22齿,也就是1:2的比例,速比0.5,11齿的转一圈,那么22齿的只转0.5圈,这就是速比,之所以要有速比,而不是1:1的传动过去,发动机转速再低也有每分钟几千转的转速,那么如果1:1投射到车轮上,那么速度就去相当可怕了,每分钟就要有几公里的滚动距离,这是不实用的,而且1:1扭矩很小,比如说某种车型发动机输出轴扭矩,也就是转动的力量大小,有375nm,如果1:1输出到车轮上,车轮连起步转动都做不到,扭矩太小,那么速比的作用除了改变转速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改变扭矩。转速与速比成正比,而扭矩刚好相反,与速比成反比,比如第一个例子,11齿的输入,22齿的输入,如果输入轴扭矩是1nm,那么经过1:2的放大就成了二倍,输出的是2nm,只不过转速减半,这样一来,经过变速箱不同齿轮配比,输出之后的动力就有合适的转速和扭矩配比,再经过车桥的二级减速,到车轮上的扭矩就有几万nm,这样就足够车辆满载状态起步了,不过扭矩不是越大越好,轮胎的摩擦系数是有限的,如果扭矩过大就会造成起步打滑,仍然是无法使用的。
而就齿轮传动来说,车用齿轮的种类很多,圆柱直齿、圆柱斜齿、伞形齿、螺伞齿用的最多,加工难度上最大的是螺伞齿,一般圆柱直齿、斜齿是铣削出来的,伞形齿有铣削的,但是由于用在差速器里,更多的是精锻的,螺伞齿是一对,难度最大,加工一般是用专用的格里森机床或者奥利康机床配对滚齿加工的,这里又涉及到两种螺伞齿的齿制,分别是格里森制和奥利康制,格里森是渐开线齿轮,单个齿的内圈高度和外圈高度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好处是齿轮啮合顺畅基本无摩擦,但是啮合面过小,噪音大,最大的问题还是倒车面啮合不良,因此主要用在卡车上,而奥利康制的另一个名字叫等高齿,顾名思义单个齿内圈高度和外圈高度一致,也就是说齿轮啮合是一条直线,正车面和倒车面啮合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传递扭矩大,噪音低,但是加工难度很大,主要用在客车上,卡车也可以使用。
传动比,相对来说简单的多,对于4*2的车辆,是没有传动比的,所有动力都传动到一根桥上,6*4的车辆是两根驱动桥,两根桥速比是一样的,按理说应该是各50%传动比,但是由于中桥中有过桥轴,也叫贯通轴,多一组齿轮,有时候会损失一些动力,所以实际传动比大约是51:49,但是习惯上还是叫50:50,如果是6*6的全驱车,民用的一般是靠分动箱的扭矩分配配合前桥速比,把传动比控制在20:40:40上,也就是说前桥最多只能分到20%的扭矩,而军车要求越野能力强,因此要求分动箱前后输出轴速比1:1,前中后三桥的传动比都一样,33.3:33.3:33.3,也就是说三桥的输出扭矩一样,不仅如此,分动箱和桥的差速器上都有差速锁,如果前桥、中桥、后桥的轮间差速锁、中桥的轴间差速锁、分动箱的轴间差速锁全部锁死的话,每个车轮的输出扭矩也都是一样的,陷车的时候只要有一个车轮没打滑空转,就能靠这一个轮子上的扭矩实现车辆脱困,这一点民用车上是没有的,顶多有中后桥轮间差速锁和中桥轴间差速锁而已,脱困能力有限。
对于整车的结构而言,差速器只是装在驱动半轴之间的一个小轴承,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没有它,两个驱动半轴之间只能以刚性连接,它最大的后果只有一个,就是汽车只能直线行驶,不能转弯。所以这个轴间差速器虽小,但却是汽车上绝对不可能可缺少的部件。否则你想想,到时候汽车就是相当于一辆奔驰的僵尸而已,一点灵活性都没有了。
这些这里都是技术行家,大家都十分清楚这些。所以郭志寅也没有往深里解释,他说,“部队的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是其实牵扯到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分动箱的开发,以前萨森原版的分动箱设计配比是前桥只有20%,但是现在部分要求33%,这个多出来的13%,相当关键,以前的原始设计我们仔细计算过,是远达不到这样的强度的,原始设计采用的是小速比分动配大速比前驱动,与后桥之间的转速差完全只能靠轴间差速器来弥补,也就是轴间差速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有年轻的技术人员问,“那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林超涵抬头一看,呵,这不是那个抢了登山比赛冠军的孟陵吗?
郭志寅说,“萨森原版之所以这么设计,有它的理由,虽然说这样做的后果是对寿命的影响极大,而且三桥速比不一样,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孟陵接着追问,“郭工,他们这么做只是因为他们是民用车的缘故吗?”对于民用车来说,有些要求是能过且过,民车不一定有那么多极端的使用环境,而军车往往要考虑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进行作战使用,因为长期接受军方订单的缘故,西汽的技术人员对民用汽车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觉得那是小孩子们的玩具。孟陵入工艺部时间很短,虽然好学,但也不免沾染了一点这种轻视民用车的思想。
郭志寅当然能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从前辈那里继承到的这种轻视民用车的情绪,他眉头微微一皱,说“萨森原版之所以这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成本这个词对军车来说也是需要在乎的,虽然说为了性能,军车往往根本就不在乎成本。
郭志寅接着说,“因为它本身是为民用车使用的设计,所以挂前驱的时候很少,只是用来作为临时脱困,一般不会长期使用。所以它们这么设计有它们的客观理由,实际上,我们不要小瞧西方人的这种成本意识,这也是他们根本自己的市场状况和客户使用情况进行符合实际的设计方式,他们只所以不做那种高难设计,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而是不需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