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章 知更鸟(42)
    比约尔内博曾在书中异常详细地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无数种死刑方式。他描写的行刑队的枪决方式,是否正是吉斯林这个叛国贼在一九四五年十月那天被带上刑场、身体被子弹钻入的场景?是否正如比约尔内博所写,行刑队把吉斯林的头罩了起来,在他心脏部位绑了一块正方形的布作为标记?行刑队是不是接到四次射击命令,最后把子弹全部射光?那些受过训练的行刑队员是不是枪法拙劣,使得手拿听诊器的医生不得不宣布吉斯林还活着,必须再次执行枪决?最后行刑队是不是开了四五轮枪,才让吉斯林因为身上多处中弹流血过多而死?
    老人把这段叙述从书上剪了下来。
    灰衣男子已办完事,正走下斜坡,往停车处走去。女子仍站在墙边,她把裙子拉回原位。她点燃一根烟,吸了一口,烟在黑暗中亮起红光。老人等待着。女子用鞋跟将烟踩灭,踏上堡垒周围的泥泞道路,返回她在挪威银行附近街道上的“公司”。
    老人转头往后座看去,只见一个嘴巴被塞住的女子正看着他。她被乙醚迷昏,醒来之后就一直用那种惊恐的眼神看着老人。老人看见她的嘴巴在布团后面抽动。
    “别害怕,辛娜。”老人说着把一样东西绑在她外套上。她低头想去看是什么,却被老人扳起头来。
    “我们去散散步,”老人说,“就像以前一样。”
    他下了车,打开后门,把辛娜拉出来,推到自己身前。辛娜绊了一跤,跌在碎石路旁的草地上。老人拉住绑着她双手的绳子,从后面拉起她,让她站起来,把她带到强光灯前站好,让强光刺入她的双眼。
    “站着别动。我忘了带酒,”老人说,“利培罗红酒。你还记得吧?不要动,不然我就……”
    辛娜被强光灯照得几乎失明,老人把刀子举到她面前,好让她看见。尽管强光刺眼,辛娜的瞳孔仍放得极大,使得她的眼睛几乎整个变成黑色。老人往下走到车子旁,查看四周。视线所及看不到人影。他竖耳聆听,只听见寻常都市里的嗡嗡噪声。接着他打开行李箱,把黑色垃圾袋推到一旁,感觉到袋里那具狗尸已开始变硬。马克林步枪的精钢材质在行李箱内闪着深沉的亮光。他拿出步枪,坐上驾驶座,把车窗开到一半,再把枪靠在车窗上。他抬起头,看见辛娜巨大的黑影在十六世纪黄褐色的墙面上舞动。黑影如此巨大,对岸的奈索登市沿岸地区肯定一览无遗。太美了。
    他用右手发动车子,踩了踩空挡油门,最后一次环视四周,然后从瞄准镜望出去。距离只有五十米,辛娜的外套填满瞄准镜的整个圆形区域。他稍微朝右瞄准,黑色十字线对准了他要找的东西——一张白纸。他呼出肺里的空气,食指扣上扳机。
    “欢迎归队。”他轻声说。
    第八部启示录
    他转过身,来到门边正要离去,突然全身僵硬,呆立原地。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看见她的照片时觉得似曾相识的原因。毫无疑问,照片中的女子跟他在比阿特丽丝的房间里见到的那张照片,是同一个人。
    85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四日。维也纳。
    哈利坐上奥地利航空公司的飞机座椅,享受颈背和前臂接触冰凉皮面的触感,只享受了三秒,便继续苦苦思索。
    飞机下方的田园风光黄绿交杂,多瑙河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光,犹如渗出体液的褐色伤口。空姐播报飞机即将在施维萨市降落,哈利开始做降落的准备。
    他向来不怎么热衷于乘飞机,近几年更是极度恐惧。爱伦曾问他究竟害怕什么。“坠机啊,死亡啊,不然还有什么?”他答道。爱伦告诉他,乘飞机的死亡概率是三千万分之一。他感谢她提供这个信息,并说自己不再害怕。
    哈利深深地吸气和呼气,耳中听着引擎变换的声音。为什么人会越老越怕死?不是应该反过来才对吗?辛娜已活到七十九岁。据推测,她吓得魂都飞了。阿克什胡斯堡垒的一名警卫发现了她。他们接到阿克尔港一个失眠的百万富翁打来电话,通知他们说南侧墙面有一盏强光灯坏了,值班警卫便派了一名年轻警卫前去查看。两小时后,哈利讯问这位年轻警卫,年轻警卫跟哈利说他走近强光灯时,看见一个女人动也不动地倒在强光灯上,挡住了光线。起初他以为那女人是个毒虫,再走得更靠近些,看见白发和款式过时的服装,才知道原来是个老妇人。年轻警卫心想她可能生病了,接着便发现她的双手被反绑在身后。直到他走到老妇人身旁,才看见老妇人的外套上有个大洞。
    “我可以看见她的脊椎骨被打碎了,”年轻警卫对哈利说,“靠,我能看见她的脊椎骨。”
    然后,年轻警卫跟哈利说,他靠在岩石墙面上吐了起来。后来等警方移走尸体,强光再度打上墙面,他才知道自己手上那黏糊糊的液体是什么。他还把手摊开给哈利看,仿佛很重要似的。
    现场勘查组抵达现场。韦伯朝哈利走来,一边用惺忪的睡眼查看辛娜。韦伯说,神不是什么审判者,根本就是地上那家伙自己当起了审判者。
    唯一的目击证人是一名仓库夜间守卫。守卫在两点四十五分看见一辆车从阿克什胡斯滩街驶来,往东驶去,亮着大灯,十分刺眼,因此没能看清车型和颜色。
    机长似乎正在加速。哈利想象飞机突然拉高,只因机长赫然看见阿尔卑斯山出现在驾驶舱正前方。接着,这架奥地利航空的班机机翼下方的空气似乎突然消失了,哈利觉得自己的胃几乎要从嘴里蹦出来。他大声呻吟,这时飞机又像颗橡皮球般弹了起来。机长通过机上广播用德语说了一段话,再用英语说明飞机遇上了气流。
    奥纳医生曾指出,一个人若感觉不到恐惧,就无法活下去。哈利紧抓座椅扶手,试着在这句话里寻求安慰。
    事实上促使哈利尽快搭上下一班飞机飞往维也纳的人,就是奥纳医生。哈利刚把所有发生的案件摊上台面,奥纳医生立刻让他分秒必争。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连环杀手,那么他就快失去控制了。”奥纳医生说,“典型的连环杀手会在杀戮中寻求性发泄,但他每一次都遭遇挫折,这种挫折会提高他的杀人频率。可是这个凶手不同,他的杀人动机显然不是性。他可能有一个变态的计划必须完成,到目前为止他都非常谨慎,行为也很理性。这几起命案的发生时间非常接近,凶手又费尽心思表现他杀人行为的象征意义,就像阿克什胡斯堡垒发生的这起命案,这些都显示他如果不是觉得自己所向无敌,就是快要失去控制了,而且可能逐渐发展成精神病。”
    “不然就是一切仍在他的掌控之中。”哈福森说,“他还没失手过。我们仍然一点头绪也没有。”
    说得真对。哈福森说得对极了。他们一点头绪也没有。
    爱德华交代了他的行踪,他在德拉门市的家里接起了电话。负责监视的警员完全找不到爱德华,因此哈福森早上打电话去德拉门市询问。他们自然无法得知爱德华说的是真是假。爱德华说毕雅卡赛马场十点半关闭之后,他就开车返回德拉门市,十一点半抵达。又或者他是在凌晨两点半才抵达德拉门市,因此有时间射杀辛娜。
    哈利请哈福森打电话给爱德华的左邻右舍,问问看是否有人听见或看见爱德华开车回家,只不过哈利对能问到的情况也不抱多大希望。哈利请莫勒去问检察官,看能不能申请到搜查证,让他们搜查爱德华的两套房子。哈利心中很明白,他们的证据极为薄弱,果不其然,检察官回答说他至少得看见类似间接证据的东西,才能签发搜查证。
    毫无头绪可言。该是开始感到惊慌的时候了。
    哈利闭上双眼。连尤尔的面容都在他的视网膜上留下烙印。灰暗,封闭。尤尔瘫坐在伊斯凡路那间屋子的扶手椅上,手中握着遛狗绳。
    轮胎触地。哈利确定自己是那个空难概率中的幸运儿之一。
    维也纳警察长官十分贴心,特别为哈利指派一名警员,充当哈利的司机、向导和翻译。这名警员站在候机大厅,一身黑色西装,脸上戴一副太阳镜,脖子粗得像公牛,手中拿一张a4白纸,上面用签字笔写着“霍勒先生”。
    牛脖子警员自我介绍说他叫弗里茨(总有人叫弗里茨,哈利心想),然后领着哈利坐上一辆深蓝色宝马。不久之后,那辆宝马已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朝西北方疾驰而去,经过冒着白烟的工厂烟囱,也超越了无数守法驾驶的车辆。那些车一见宝马加速,便纷纷避到右侧车道。
    “你住的饭店是间谍饭店。”弗里茨说。
    “间谍饭店?”
    “也就是古典的老帝国饭店。在冷战时期,很多俄罗斯和西方的特务都选在这家饭店投敌。你的老大一定有大把经费可以花。”
    车子来到坎纳环岛,弗里茨伸手一指。“越过右边的屋顶就可以看见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尖塔,”他说,“很美,对不对?饭店到了,我在车上等你办完入住手续。”
    哈利望着帝国饭店的大厅,眼神中充满赞叹。前台接待员对他微笑:“我们花了四千万先令重新整修,让它恢复战前的旧貌。这家饭店在一九四四年几乎全被炸毁,之后重建,几年前又都损坏得差不多了。”
    哈利踏出二楼电梯,觉得脚下地毯又厚又软,仿佛走在富有弹性的泥炭土上。客房不算大,但有一张宽敞的四柱大床,看起来少说也有一百年历史。他打开窗户,便闻到对街蛋糕店飘来的烘焙香味。
    “海伦娜·迈尔住在拉萨列巷。”哈利回到车上后,弗里茨告诉他。一辆车变换车道未打转向灯,弗里茨按下喇叭。
    “她是个寡妇,两个小孩都已长大成人。战后她的职业是教师,一直教到退休。”
    “你跟她谈过吗?”
    “还没,我看过她的档案。”
    他们依照地址找到拉萨列巷的一栋房子,这栋房子一定优雅一时,如今宽敞楼梯旁的墙壁油漆已斑驳剥落,他们缓慢脚步的回声跟滴水声相互应和。
    她站在三楼的家门口,眨着一双灵活的褐色眼睛说,抱歉让他们爬这么多楼梯。
    她家有点装饰过度,摆满人生各阶段搜集来的小摆饰。
    “请坐,”她转头对哈利说,“我只会说德语,不过你可以说英语,我大概都听得懂。”
    她端出一个托盘,上面摆了咖啡和点心。“苹果派。”她指着点心说。
    “好吃。”弗里茨说,随即拿了一块。
    “所以你认识盖布兰·约翰森。”哈利说。
    “对,我认识。我们都叫他乌利亚,是他坚持要我们这样叫的。起初我们还以为他因为受伤而神志不清。”
    “他受了什么伤?”
    “他头部受伤,当然脚也有伤。布洛海德医生差点要给他截肢。”
    “但是他恢复了,一九四四年被送回奥斯陆,是不是?”
    “对,差不多是这样。”
    “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呃,他失踪了,不是吗?他不会又在奥斯陆出现了吧?”
    “据我所知没有。告诉我,你跟盖布兰这个人有多熟?”
    “挺熟的。他个性外向,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所有的护士都一个接一个爱上了他。”
    “你也是吗?”
    她发出欢快如鸟儿鸣叫的笑声:“我也是。可是他不喜欢我。”
    “是吗?”
    “那时候我很漂亮,我可以跟你这么说,可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乌利亚喜欢的另有其人。”
    “真的?”
    “对,她的名字也叫海伦娜。”
    “哪个海伦娜?”
    这位也叫海伦娜的老妇人蹙起眉头。
    “海伦娜·蓝恩,应该没错。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情导致了那场悲剧。”
    “什么悲剧?”
    她惊讶地望着哈利,又望向弗里茨,再转过头来看着哈利。“你们不是因为那场悲剧才来的吗?”她说,“就是那起命案啊。”
    86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四日。皇家庭园。
    这天是周日,人们走路的速度比平常慢,老人穿过皇家庭园时,脚步可以跟上其他人。他在警卫室旁停下脚步。每棵树都长出了嫩绿色的树叶,这是他最喜爱的颜色。
    只有一棵树除外。庭园中央的那棵高大橡树将不会再像现在这么绿,这时就已经可以看出不同了。那棵橡树已从冬季的蛰伏中醒来,输送生命力的树汁已开始循环,将毒素散布到每一根末梢纤维中。如今毒素已到达每一片树叶,带来丰沃的成长,但再过几天,毒素就会开始令叶子枯萎发黄,然后掉落,最后,整棵橡树将迈入死亡。
    但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显然一无所知。布兰豪格不在他原本的计划里,老人知道布兰豪格命案让警方困惑不已。《每日新闻报》登出布兰豪格那番话的报道纯粹是个诡异的巧合,他看见那则新闻时哈哈大笑。我的天,他甚至同意布兰豪格说的话。战败者都该被吊死,这是战争的法则。
    那么他留给警方的其他线索呢?警方还未能将大背叛跟阿克什胡斯堡垒的处决联系起来。也许要等到下次堡垒上的大炮发射,他们才能瞧出端倪。
    他环顾四周,寻找长椅。阵痛发作的间隔越来越短了。他不用去布维医生那里就知道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他清楚自己的身体。他的死期不远了。
    他倚在一棵树旁,那棵树是皇家白桦,“占领”的象征。政府和国王远赴英国。“德国轰炸机大军压境。”诺达尔·格里格的这句诗令他作呕。这句诗把国王的背叛描述成光荣的撤退,仿佛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逃离是一种道德的行为。国王在伦敦的安全环境中成为另一个流亡海外的贵族,他在娱乐众人的晚宴上对支持他的上流社会妇女发表动人的演说,这些妇女全都怀抱希望,希望有一天她们的小小王国会迎接她们回归。战争结束后,王储搭乘的船只停在码头外,船上举办欢迎会,那些尖叫到破了嗓子的人之所以那么卖力,只不过是为了掩盖他们自己和国王内心的羞愧。老人朝太阳抬起头,闭上眼睛。
    口令呼喊,军靴踏步,ag-3步枪枪托击打碎石路面。交接。警卫换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