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一章 开学
    刘柏烽看到张辰良自信的样子,微微一笑,拿手敲了敲床板,提出了问题。
    “说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现的问题和成因。”
    “。。。。”张辰良傻了,这个信息披露是属于会计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会计基本准则的内容,十分的简略就说明了,他也是背了会计准则就完事了,但是没想到就这么个简单的会计准则,就能引申出这么复杂的问题。他回答不上来。
    “哦?这可是注会最简单的内容,你都答不上来,你还好意思说自己学了两年?哈哈哈,你可别搞笑了好么。”
    刘晓伟躺在铺面上,轻轻的哼了一声,刘柏烽听到了,喊了他:“你哼什么,北大才子,你来给我答答这个问题吧,对你来说很简单的。”
    “我很累,没工夫。”刘晓伟头都没抬。
    “怕是不知道吧!”刘柏烽激将他。
    “五个方面导致问题,利益驱动、会计准则不完全、证券市场监管不完善、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好、证券市场法制不健全。还用展开说么?”
    “不用了,哈哈,张辰良,这么简单的东西你不知道么?”
    “这个,这个不是考试内容嘛!”
    “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考试过了又有什么用?谁敢用你。”刘晓伟背对着张辰良他们躺着嘟哝道。
    “对,考试固然重要,但是注会这门审计专业活动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极高,而且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涉猎,这是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把注册会计师并列在律师和医师当中作为社会专业人员的重要原因,我了解你两年时间把书本背得很扎实,但是书本上的内容和实际完全是两码事,上市公司一共才三千多个,能用上企业合并的有多少?所以注会在中国还是屠龙术,他只是证明你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但不证明你有相关的专业技能,技能是要亲手去操作的东西,不是想当然。”
    “刘老师,那我该怎么办,毕竟我不是科班出身,很多更专业的东西我不懂。”
    “知识不懂没有关系,可以学,但是经验没有就不行,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的,你现在缺乏的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会计经验和审计经验以及社会经验。反正我在这也没啥事儿,能告诉你多少是多少。”
    就这样,这师徒两人每天就利用坐板的时间,学习财会知识,因为没别的事,活也没多少,虽然有纪律说在号室不允许嫌疑人之间过多谈话交流,但是无论是李警官还是王警官,都对这种号室教学装作不知,甚至还默许,悄悄的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纸和笔。张辰良虽然高考只考上了专科,但是,他实际上是提前两年参加高考,张辰良总是想,如果给我两年时间认真学习,自己一定能考上一所985院校。所以,在刘柏烽给张辰良讲解案例的过程中,刘柏烽发现张辰良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还是不错的,和他脑海里专科生的学习能力的确不一样,也对张辰良的背景情况更加信任一些。刘柏烽教的很卖力,从早上吃过早饭,都晚上九点半就寝,一刻不停的灌输张辰良会计知识,刘晓伟虽然挺不喜欢张辰良,但是也间或指点一二,在刘柏烽休息时,插空给张辰良巩固知识,刘柏烽的教学模式一针见血,这实际上是一种vip小班课,刘柏烽了解张辰良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后,极有针对性的实施了特种教学,把晦涩难懂的会计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说给张辰良并配合实际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例子,而张辰良在理解了会计知识以后,刘柏烽又会让他用会计语言把自己教给他的知识复述出来,就是这样,张辰良如饥似渴的学习,记忆,他笔记记了能一米多高,后来王警官索性帮忙把这些资料放到自己办公室,说以后释放了,再搬走。实际上,刘柏烽并没有像学校上课一样一板一眼一课一课的讲,刘柏烽更多的是解析自己遇到的丰富案例,结合自己扎实的经济学财务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把知识熬成了粥灌进了张辰良的脑子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柏烽真把张辰良当成自己的徒弟,而且也教了真东西,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应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绰绰有余了。
    但前提之下,就是张辰良要彻底吃透这些知识和经验。张辰良其实专业基础很好,他在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虽然没什么大用,但是张辰良也把专业课学的很精,就像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金融学概论、管理学概论,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企业销售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这些专业,张辰良在考试中拿很高的分,即便说某些大专院校的考试很水,但是张辰良在读书期间,也的确学的很认真,理解的都很深刻,尤其是将近一年的注会自学,也让张辰良的会计知识基础夯实的非常快。所以,刘柏烽在发现张辰良这些专业基础很扎实后,真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