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4章
    凤鸣从文书下抽出一张薄笺,上面写着,宋琳琅,二十九岁,其母为大燕国长公主之后,今被密封为言郡主,派往燕川平乱。是否详查,待之。
    因为是密封,所以凤鸣没有告诉大燕国的太女。
    如今凤鸣也很发愁,收留了个大燕国的太女,大燕国不止一次要迎回自己的公主,两国的礼部你来我往,纸张费了可不少,使者更是见面就吵吵,害得她都心情烦乱。可谁都知道大燕国太女回去不是囚禁就是处死,她倒不是同情才收留下人的,而是想借此机会吞并大燕国。
    而这也是无奈之举。
    天蜀国目前的情况看上去富饶繁华,其背后确实暗波汹涌,再熟悉的历史中,王朝更替追其根本原因几乎无例外地是豪强兼并土地,百姓不但要背负自己一份的赋税更要背负豪强的赋税,年头好些还能混个温饱,年头不好那就只能流离失所了,轻者暴乱,重者那就是推翻旧朝建立新朝了,然后再将以上现象演变,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天蜀国目前就是暴风雨前的平静,至于这平静能保持多久谁也不好说,作为一国皇帝自然不想在位之际被人推翻,自即位起就在着手解决此事,烧死二公主琳琅不单是她是穿越女,处死其他公主也不单是因为她们是二公主琳琅一党,主要是想借机将一些豪门世家连根拔起,使将来有利百姓的新政更容易推行,缓解土地带来的尖锐矛盾。
    不是没有效果,那些和皇室牵扯关系的大豪门世家几乎在那场皇权更替中彻底抹去,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天蜀国重文轻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读书传家的名门望族大小无计其数,而其中一些还是借着当年二公主琳琅的东风兴起来的,朝廷江湖、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根本没法消除,而这些人又一味地兼并土地,底层百姓困苦,小规模的反抗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新政其中一项就是丈量地亩。
    作为穿越女的她自然知道丈量地亩的后果,熟知的历史上多少新政栽在这上面,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安石变法,可她还是推行了,想着借鉴前人的经验应该能避免失败,而且天蜀国的商人社会地位并不低,大家族都有自己的生意,她想着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商业上去,不要有点钱就要买地,不卖就巧取豪夺,为此为商人退出了一系列的待遇,特别是税务方面,再加上她是一国的皇帝,向来是雷厉风行,就这样新政小心翼翼强制性地实行了,成效显而易见,但矛盾也显而易见。商人赚钱越多,实惠得到的越多,不是扩大商业规模,而是把赚来的钱依然投入到买地上去,这叫她万分头疼,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古人对土地的情结怎么这么深,商品再盈利也无法改变她们对土地那种热情,这种愚昧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实际表明新政确实叫一些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只是一些,很小的部分,而这还是牺牲了国税、培养出了更有实力的富豪列强、矛盾相对转为了暗处为代价,就算她是一国皇帝也无可奈何,她看不到下面、更没法盯着所有人,这叫她不得不去想另外的出路,那只有把土地市场这块大蛋糕做的更大一些了,以供人们分配,虽然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能缓解一时是一时。
    而相对人口少土地多只有大燕国,离得最近,掌握的情况也最多,可要发兵讨伐是万万行不通的,这里的人不喜欢打仗,和平了几百年,只有边境小规模的摩擦,但都彼此化解了,她要是第一个破坏这个规则,还不成了众人的靶子,想要开战只能被迫迎战,这样也更有说辞和那些豪门世家征粮征兵,单靠国库是打不起的。可又怎么叫大燕国开战呢?于是陆西西进入了她的视线。
    她并没有对二公主琳琅的师傅动杀心,但反过来对方对她有杀心便另当别论,她怎么会引颈受戮,结果她杀了对方。对陆西西也并没在意,想来报仇就来好了,既没追查也没通缉。在这方面,虽然这里面也有不想引起其他宗师的反感,但不能不说她还是有着强大的自信的。当暗卫得到线报得知陆西西先是在天蜀国活动频繁,又去了大燕国的燕川,然后入了关等等一些列的行踪,叫她不得不重视起来。
    想要知道一个人为什么要做一件事,在对方不知道你的探究的时候,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琢磨这个人定性格,性情,和在做这件事之前在他身上都发生了什么,她对陆西西并不陌生,很容易就分析出了陆西西要报仇的结论。正如宋琳琅猜想的那样,她放手叫陆西西去做了,并且在关键时刻还配合了一番,慢慢地陆西西的目的也流露了出来,而这个目的正和她的目的不谋而合,这叫她大喜。
    这时候大燕国太女正好在陆西西的帮助下逃到了天蜀国,可惜没想到的是大燕国的反应竟然也和文人一样,打起了嘴架,天蜀国人杀了唯一一个小郡王的随侍,又接受了她们的太女,大燕国竟然还是据理力争,这叫她实在气笑不得,不是说大燕国人很有血性吗?怎么被逼这份上了还这么憋屈着?可也正是大燕国这种憋屈叫她不敢擅动兵戈,也暗自佩服大燕国的新帝竟能如此沉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