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章
    不能指望感情,功名利禄又需要时间,她只能另想办法。
    慧君喜欢做生意,喜欢赚钱,这是无需置疑的,她便投其所好,这也是为什么她会跟慧君说那句“我还靠这个吃饭呢。”,也不会说“你难道不奇怪吗,为什么我的青菜成色比其他人的好呢?”来吊慧君的胃口,然后接下来再谈野餐上谈的那柱生意,有这两句话作为铺垫慧君应该差不多会考虑的。和慧君合作,既保持了两人的联系,又给了相处的时间,至于利益上吃亏她不在乎,因为她要的早已得到。至于将来会什么结果,看情况了,自己若是真能爬上去,慧君与她又两情相悦,自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不是这样那也好办,祝福与保重,往事如烟罢了。总之,将来的事现在谁能保证得了呢,顺其自然好了。
    现在正是数九寒天的时候,宋琳琅出了慧家大门抬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这趟真的没白来,和慧君的发展方向就这样无意中确定了。冷风佛面,心理上感到了寒意,紧了紧外面的披风,向自己那老马破车走去,扬起的头发和扬起的白色披风黑白的简洁明了,正如此时的心境。
    慧君叫她打理福运楼自然不会像他说的那样,但真实用意不知道也不会妨碍接下来要做的。到了福运楼先给罗平写了封信,告诉罗平慧君病了,福运楼这些日子事情多,她要在这边处理几日,家里的事罗平看着办就是,年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如果有时间可以带着孩子来这里看看,她请他们吃好吃的,她现在也算是个管事的,请得起他们的。语气温柔,字里行间都带着淡淡的情意,又很实在,还不失夫妻之间的特有调侃,读起来就觉得叫人满心暖暖的。
    当罗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产生的反应就是叫宋琳琅经常给他写这样的信。他很喜欢读这样书信的感觉,这也是他第一次接到一封书信。宋琳琅痛快地答应了,后来这也成了两人之间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连带着还巩固了感情。
    这都是后话。
    写完信叫伙计给家里送去便开始着手福运楼眼下的事物。
    福运楼是一座高档的消费酒楼,还是宋琳琅的加入才兼做起中低档的生意,主要经营饮食,没有住宿也没有娱乐,比较单一,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宋琳琅没来前门可罗雀的原因,而现在生意红火了是因为宋琳琅的饮食单子叫这里成了满赤峰市内最齐全、最有营养的饮食酒楼,另外就是慧君推出的劵。
    不能不承认慧君的眼光独到,胆大,有魄力,在短短的时间内一个劵叫福运楼经营牢牢地占据了中高层的消费人群,率先领起了当地劵的流行,势不可挡地席卷了各个行业。尽管有隐患,但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宋琳琅还是很佩服。
    福运楼发展到今天还依然是只经营饮食,非常干净,这也许跟慧君还是未出嫁的公子有关,宋琳琅敢肯定只要慧君出了嫁,只要这世上有的就没有他不敢经营的。
    花费了一天的时间梳理完了福运楼的事物,宋琳琅开始处理,其中最多的是年前和年后的酒宴订单,这包括亲戚、朋友、全家、长辈等酒席宴请,有官家、商家、世家、名门、望族,一直排到正月以后,这还不算每日的客人流量,可以说日日爆满。
    掌柜的在一边介绍着,禁不住地面露得色,宋琳琅坐在那翻着订单一面听着一面点着头,不时轻声问几句,偶尔抬头笑笑,手中的笔在一边的空白纸上记录着一些关键字,就这样过了两天,宋琳琅重新抄录了一份正月客人酒宴订单,每一个客人的订单根据身份地位安排的酒菜一一写清,后面又注明了价格。然后着重整理劵。
    慧君发明了劵,却还没有什么规范,宋琳琅花费了一天的时间根据福运楼的情况,又查阅了大燕国的律法写下了十几条规范条例,又对发行的劵写几条补救措施建议。当时慧君看着赚钱没考虑太多就发行了,也没留存根,数量多少他自己都不知道,而流入市场后大部分人等着升值,没有及时来兑换实物,这样下去一旦价格上涨,这些手持福运楼劵的人再来兑换,形势将会完全失控,这也是劵最大的隐患。
    宋琳琅把这两份工作做完,看看这一份菜单、一份条例,知道这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可又不得不这么做。
    前者,一般的订餐人家会先交付一部分定金,酒宴结束后在结账,但价格方面并没有准确地注明在纸上,所以经手的人多少能得到些好处,她这样注明了价格,以后在沾好处也就不容易了。而劵又牵扯了方方面面。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她懂,只是关于菜单注明价格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以后肯定会影响福运楼的声誉,劵就更不用说了。
    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着想,慧君越好对她才越有利,她现在和慧君站在一起的,不是和慧君手下的这些人,所以考虑的东西也是从慧君的角度,这也是再向慧君表现自己的能力。慧君看到了她的能力才有可能和她继续下去。
    明天还是先探探掌柜的口风吧,宋琳琅摇了摇头,不是自己的产业做起事来就是束手束脚。收拾完拿起了一边放着的两封书信,这是罗平写的,小二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