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8回 前凉与后赵的对决(三...
    这个抱罕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已经变成了坚固的要塞城市,也属于前凉的咽喉要道。攻方云梯地道,守方滚木礌石,双方进行了一场常规的要塞攻防战。后赵那些被强拉来的杂牌军在坚固的城防面前遗尸累累,伤亡数万,而前凉军队同样也精疲力竭。
    抱罕攻防战的最后结局,以抱罕护军李逵率军7000投降麻秋,前凉的河南之地再次沦陷而告终。
    麻秋打下抱罕之后乘胜追击,一下子集结12万人的大军开始灭凉之战。等待他们的仍然是老对手,谢艾。麻秋派遣王擢为先锋,侵占晋兴、广武、武街等地,军锋抵达曲柳,逼近姑臧。
    谢艾仔细地分析了敌情,麻秋的军队虽然有12万,但是战线拉得太长,前锋已到姑臧城下,而后方还在抱罕,足足有300公里。他的军队也有水分,大部分是强行征召上来的农民,并没有经过十分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何况麻秋是匈奴人,军队之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汉人,极端的民族矛盾使这支军队变得十分脆弱。
    谢艾决定分三步走,各地官员依靠着城池,继续坚守,这为总的防御;自己率领一万人到各地去遏制王擢进攻的势头,算为援兵;而派索遐带领着主力2万人,处处去打击敌人,就算不全歼,也要务必击溃敌人的信心。
    首先是谢艾必须和王擢打上一仗,谢艾依靠着曲柳坚城,为防御一方,王擢率领着3万前锋为进攻一方。每当王擢驱使士卒抬着云梯攻到城下,城上箭如雨下,滚木礌石一块下,城下丢下一片死尸,只好退下。
    如此攻守激战,虽然谢艾人少,但利用着有利工事,并没占下风,而王擢虽然人多,但军心涣散,地形不利,也没占着上风。再加上索遐所率主力,在外围不断攻击着王擢的后勤和侧翼军队。王擢也觉得再攻下去没什么效果,只好撤兵。
    这样从五月打到七月,双方暂时打成了平局,麻秋还没有退兵的意思。石虎有些着急,又派了两万军队来和麻秋会合,务必要打败前凉的军队。麻秋屯兵于长最,谢艾这会儿不再守了,主动出击,屯兵于神鸟,不过神鸟离着长最挺远,谢艾仍然不敢和麻秋过早地决战。
    谢艾和王擢的前锋部队再次相遇,这回还是使用了老战术,谢艾在正面作战,而索遐在侧翼迂回进攻。王擢是谢艾的老手下败将了,士兵见了谢艾的军队也怵头,未战心里先哆嗦,再加上索遐的军队又不断地冲击着王擢的边路。
    王擢抵挡不住,战败,逃回了黄河以南,直接和麻秋的军队分离开了。
    八月初三日,谢艾集中兵力,攻打麻秋主力,老战术好使还是继续使用,谢艾在正面攻击,索遐在侧翼迂回包抄。麻秋这回还是不行,军队被击溃,士兵溃逃,麻秋一直逃到金城,才收住阵脚。
    后赵的石虎面对着这个凄惨的结局,只好叹气道:“前凉有人,我们未可图也!”
    谢艾胜利班师回朝,又来了个顺手牵养羊,把投降后赵的一些部落,全部收了回来,斩首一千多人,俘虏三千多人,夺得牛羊十万余头。
    消息传到建康,叶枫家族再次召开军事会议,研究着这次战争。叶龙说:“要说谢艾能取得胜利,再一次说明了,后赵军队要想收复河西之地,确实不容易。那里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士兵大部分是临时征集来的农民,缺乏军事训练,哪能不败。”
    叶虎从自己的角度上说:“冷兵器作战,据城而守,能起到以少胜多的局部优势。前凉有那么多的城池,每一个也够麻秋啃的。”
    王勇猛作为骑兵将领说道:“广袤的平原野战,最适合于骑兵的发挥。谢艾也好,索遐也好,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勇猛地进攻和迂回,再加上忽东忽西,忽这忽那,把骑兵的特点尽情地发挥出来。麻秋和谢艾相比,在骑兵的使用上差着一截子。”
    叶枫对大家的发言,做了充分的肯定:“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很快将面临着北伐战争。而我们这些作为指挥员的,更要熟悉战争,了解战争,才能指挥战争。”
    然而,忠臣能将的日子并不好过。永和九年(353年)十月,张重华病重,太子张耀灵年方十岁,要让他继位,十岁的孩子懂个啥,要是不让他继位,又要哪个继位?落后的皇权制难题,同样摆在了前凉政权的面前。
    张重华的庶兄长宁侯张祚趁机谋权夺位,与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相勾结,独揽朝廷大权。
    庶兄是什么?古代的婚姻是一夫多妻制,有一正妻,其他的称为妾。正妻也叫嫡妻,她所生的孩子是嫡子、嫡女,按照那时候的制度,太子的皇位只能有嫡子继承。有妾生育的子女就是庶子、庶女。庶兄就是妾生育的哥哥。
    谢艾为此深感忧虑,上疏张重华,建议驱逐张祚、赵长等人,以免朝廷内乱,并自请回都城姑臧。十一月初十日,张重华亲手写下命令,征召谢艾回朝,担任卫将军,监察中外诸军事,并辅佐朝政。
    然而,张祚、赵长等人将手令隐藏起来而不加公布。十一月十八日,张重华去世,张耀灵继位,赵长等人假传张重华遗命,让张祚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同年十二月,张祚篡位,废黜张耀灵,并诛杀谢艾,终于消灭了这个政敌。
    为了权利,不顾国家利益,残杀股肱之臣的事情,在前凉同样不可避免。
    自从东晋的桓温平定西蜀以后,屯集物资,训练士卒,搜集各种情报,在做着北伐的种种准备。再加上后赵对前凉的战争中,一败再败,大大地消耗着国力与军力,这也为北伐创造了好机会。
    看看准备得差不多了,桓温遂对晋穆帝司马聃上疏,请求北伐,收复中原失地。这已经是永和四年(3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