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骆景云的人手在西南的时候损折了一批,当时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差事,并且在西南打开局面,骆景云煞费苦心,所以基本上没有藏私的可能。
护国公府为了表示支持,自然也是不遗余力。
西南的悍匪若是那么好对付,也就不会嚣张那么多年了,奏章上的描述不过是没有生命的文字,但他心里很明白,能够换来这些文字,骆景云和护国公府都已经伤筋动骨了。
要不然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在西南站稳脚跟。
在那种地方,拳头硬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宋小青再怎么会种地,再怎么能够因地制宜培育新品种,林邵阳再怎么是经商奇才,安全性没有保证,一切都是胡扯。
可他们都顺利把自己的理想实现了,这就建立在骆景云强大的武力面前。
嗯,若非伤筋动骨,只怕骆景云也不会屡次遇险,还需要一个女人舍命相救了。
等回来,只怕还来不及补充实力,就算是补充了,时间太短,都不够训练的,所以骆景云现在的实力就等于一个人重伤未愈一般。
紧跟着便是去江南。
在天灾面前,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
当时骆景云带了多少人赶奔江南,庆帝也是心知肚明的。
骆景云作为护国公府的继承人,国公府能不给他配备最强的保障?何况同行的还有世子夫人呢。
他也派了人相随,一则襄助,一则监督。
自己的人反馈回来的自然更可信,他知道,骆景云是钦差,原本可以不以身犯险的,但天灾来临,只要是个有血性的汉子就不会选择偷安。
一直冲在第一线的骆景云身上负伤的次数根本就数不过来,为了保障他的生命安全,他的护卫更是舍死忘生。
除了保护他,还要抢险救灾,为此牺牲的人命也着实不在少数。
当时庆帝得到密报的时候,也是流过眼泪的。
跟随骆景云去江南的人,回来的十不存三。
这样算下来,骆景云这边人才凋零,人手的确是不够用。
想通了这些,庆帝心里也有些不落忍了,便给骆景云调拨了不少人手,这里面包括武功卓绝的暗卫,也有雄辩滔滔的谋士。
骆景云又怕这些人不服管教,专门跟庆帝要了一口有先斩后奏权力的宝剑。甚至还在接下来的行动中,当真斩杀了一个不听号令的刺头,才能顺利将调查进行下去。
宋小青听到这里十分担心,“你手头的人手真的这么短缺了?”
骆景云嗤笑一声,“你以为我有那么傻?我若是不知道他这样频繁派我出去做事也存着削弱我手中实力的目的,这么多年我也白在外头闯荡了!
“他以为他派了人跟着我,我就不知道?既然知道了,若是不做点障眼法,那我也可以去死一死了!
“所以当初跟着咱们一起去江南的人手,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了一部分损失,但大部分都被我打散了留在江南了。他们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如此,宋小青就放心了。
庆帝的人做事很生猛,尤其是加入了那些雄辩滔滔的谋士,事情就更加顺利了。
放过了小鱼小虾,中等的鱼虾也是可有可无的,要抓就抓大鱼。
这样的大鱼身份上是查不出来任何问题的,他有着真实可信的大夏人出身,从出生到入仕,乃至每一次升迁,都是有迹可循的。
甚至,官声还不错,与之交往的也都是品格没有大问题的官员。
这大鱼本身人品好,家教好,儿女双全,从哪一点上来看,都跟别国扯不上关系。
之前江南水患发生之后,庆帝号召官民募捐,此人还起了表率作用。
嗯,无论从什么角度上看,都是各忠君爱国的好官。
但事实上,这一次的流血事件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此人到底是谁?
就是工部尚书卢天泽。
骆景云当然也不会冒冒失失去抓人,虽然掌握了有力的证据,卢天泽有通敌之嫌,可尚未确定卢天泽到底是谁的人。
表面上看,出现这种流血事件,大夏与西陵必定交恶,那么不管是北戎还是南陵都有机会坐收渔翁之利。
嗯,到时候,这两国只消联合起来,等到大夏与西陵两败俱伤之时,亮相夹击便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然而东陵就没有嫌疑了?
在几个国家之中,平心而论,大夏综合国力最强,国土面积最广。其余各国,东陵富庶,南陵人多计谋,西陵人口最少土地贫瘠,但用兵奇绝,最擅长利用地形优势。
北戎就不用说了,那是马背上的民族,即便是妇女儿童也都是有一定的战力的。
钱这个东西很不好说,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又不是无所不能的。
东陵就有这样的一个窘境,他们富庶,同时却又软弱。国家不缺少人口,也不缺少军队,但是整体实力不行啊,战斗力不强,其实随便哪个国家出来,只要狠得下心,是一定能够把东陵拿下的。
可东陵也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他们不与任何一个国家交恶,愿意花钱买平安,又在合作国当中找到奇异的平衡点,让自己的合作国与合作国之间产生制衡,如此他们即便是生存在夹缝之中吧,最起码是安全的。
更何况,东陵战斗力弱是一回事,但把老实人欺负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也是很可怕的。
大路上国家不少,没有谁会孤注一掷去抢这样一个大富豪,周边的国家都看着呢,一个不好,夺了东陵便会失了自己的国土。
如此看来,东陵人的心计也不少。
一时之间还是不能确定卢天泽到底是哪国之人。所以,还要深挖。
着眼点,这一次放在了那“夺命锁”上。这种东西各国都有,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好追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切看起来玄幻的东西,遇到真正懂行的人,那便是一戳就破的泡沫。
骆景云相信,作为工部尚书的卢天泽,一定掌握了不少的机巧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