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王之后就回到了他的寝殿之中,只不过文庄王是在继续考虑着问题的。
刚才与武智王所说的话语让他不得不做出一些抉择,这也会直接决定了他以后的一些做法。
其实对于文庄王来说,他当然是不希望看到削藩的,试问哪个诸侯王愿意轻易舍弃王权?这是难以做出的选择,但文庄王也明白他必须做出一种选择,他也不想就此看到自己被夺去王权。
只不过对于七大诸侯国结盟之事,文庄王是赞同的,他也想成为盟主,今天武智王也说出了这样的可能,但文庄王认为时机不对,此时的他可以成为盟主,可又难以成为盟主。文庄王同样会想到,倘若朝廷没有向各国派出监国宰执,假若当今的陛下也没有施行削藩之策,那么这对于他文庄王来说将是最为有利的时刻,他在七大诸侯国里的地位也不是只居于第七的,文庄王看到了改变的可能。
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倘若不是这削藩之事,他又怎么可能会看到武智王在他面前跪地称臣?毕竟以他现在的实力来说根本就难以做到,而且他还可以直接成为会盟的盟主,像这种情形的出现,在文庄王看来至少也要在五年之后才可看到,绝对不会是现在。
倘若没有削藩之策,这将是一个多么好的时刻,文庄王的想法就是如此。
文庄王会想到可能这削藩之策也是大势所趋,七大诸侯国难以做到阻止,也阻止不了……
“我王,你怎么会在这里?臣妾以为你还待在议事堂里的。那个武智王已经回去了?”
“是琬姬你啊,过来坐。”文庄王抬头看向了一人说道。
“臣妾可不敢,臣妾怎敢与我王平起平坐?臣妾还是站在这里与我王说话为好。”琬姬是一副谦恭的样子。
“你也不用如此……那就与本王一起坐于桌案旁说话。”文庄王说着就走了过来。
“我王,你这是怎么了?刚才是在想什么啊?”琬姬在看到文庄王坐下后,她也才坐在了一旁。
看着琬姬轻柔的坐在了一旁,文庄王就说道:“也没有什么,算是必须要做出一个决定。”
“看来是与国政之事有关了?”
“与朝廷之事有关,是关于削藩之事的,你总应该是听说了一些才对。”
“臣妾之前就听说朝廷已经派来了监国宰执,其实也是为了削藩之事的,不知可否如此?”
文庄王坐于那里,显得很镇静,他看向琬姬说道:“琬姬啊,你说的没错,其实最近本王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看来我王是不知道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了?”琬姬看向文庄王谨慎的问道。
“也不是如此,其实只要能够看准时机,本王当然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不过现在对于本王来说,还没有到那必须要做出选择的时刻。”
“臣妾能够明白我王的想法……”
“你能够明白?”文庄王有些怀疑的笑了笑,他看到琬姬是一副娴静可人的样子。
其实对于文庄王而言,他平时也是很宠爱这个琬姬的,最主要还是在于琬姬说的一些话很有预见力,而且她也能说到重点,有时琬姬还能提出她自己的一些谋划。
文庄王自然也愿意和琬姬说一些国政之事,有时自然也会涉及到朝廷的事情,就如现在一样。
“是啊,臣妾能够看明白。”琬姬也笑着说道,“臣妾看的出来,我王不是没有想好该如何做事,而是需要想好该如何做事。”
文庄王想了想琬姬所说的话,他觉得也可以这么说,至少琬姬是能够看明白一些事情的,“你觉得本王的决定会是什么?”
“我王,这朝廷削藩总是需要时间的,总不至于说在最近这几年内就可以完成削藩,毕竟这牵扯到很多诸侯国的利益,并不是只有七大诸侯国的利益。”
“嗯,你觉得朝廷需要几年的时间才可以完成这削藩之事?”
“臣妾觉得需要十年。”琬姬说着她已经想好的答案。
“也就是在立元十年的时候,我们这些诸侯国都不存在了?”
“我王,臣妾指的是朝廷完成削藩之事可能需要十年时间,但其实在这之前就会有诸侯国面临着被削藩了,并不是到了立元十年的时候,朝廷才一起对众多的诸侯国施行削藩。”
“嗯,本王明白你的意思了。”
“我王,这只是臣妾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就是准确的。可能说朝廷最先做出的决定,就是对七大诸侯国首先实行削藩,所谓先难后易,其余的一些诸侯国说不定就会主动提出削藩了。”琬姬陈述着她的想法,“而在这期间,我王是可以做出一些改变的。臣妾认为七大诸侯国总是会做出一些抵抗的,不会轻易的就向朝廷主动提出削藩。”
“这是为何?”
“一方面是作为一国诸侯王的颜面所在,一方面也是在于可以和朝廷进行抗争,臣妾认为七大诸侯国是有这个实力的,否则就只能顺应于朝廷的要求了。”
“琬姬啊,在这七大诸侯国里,你觉得是否会有哪个诸侯王主动提出削藩之事的?”
“只有等到难以继续拥有这王权了,才会有诸侯王做出舍弃王权之事,并且接受朝廷的削藩之策。”
“看来你觉得不会有诸侯王主动提出愿意接受削藩的?”
“我王,臣妾以为就是如比,这也是因为王权了。就如我王……”
“没事,在本王的面前你可以说出来。”文庄王知道琬姬是有所顾虑的。
“就如对于我王你来说一样,就算我王是想好了要支持朝廷的削藩之策,可我王也不至于现在就舍弃王权了,这就是最为实际的一种选择。而现如今的陛下又不能对各诸侯国直接派兵,所以各诸侯王还是会想着要继续成为一个诸侯王的,还是让这诸侯国继续存在为好。毕竟对于这削藩之事来说……都是在……”
“琬姬是想说什么?”文庄王再次问道。
“不管是对于朝廷之人,还是对于各诸侯王来说,这削藩之事都是逆着人性而来的,所以各诸侯王会做出抵抗的事情也很正常。不可能说朝廷要开始削藩了,然后各诸侯王就都说好,并且还主动舍弃王权。臣妾也不认为会看到这样的局面,恐怕就连史书都难以这么去写,毕竟很少会有人相信……”琬姬慢慢的分析道。
“本王知道你的想法了,其实不也就是如此的?就算本王是支持朝廷削藩的,可本王实在不甘心就此舍弃这手中的王权。”文庄王觉得这是属于他自己的两难境地,而且他也难以劝说自己就此舍弃王权。
文庄王在心里想到琬姬刚才所表达出的意思:逆着人性而来的削藩之策……
“琬姬啊,你觉得对于陛下而言,这削藩也是逆着人性的?恐怕并非如此了,陛下这么做是为了朝廷,或许也是为了他手中的皇权,而本王为何就不能为了王权而与朝廷的皇权相抗争?”
“我王,其实陛下实行削藩也是为了天下之人,不仅是为了皇权本身的。”琬姬说道。
“天下是同一个政令,同一个旨意,琬姬是指的这个意思?”
“我王,或许臣妾不该说出这些的,是臣妾的过错。”
“怎会如此?这与你无关,可能说本王现如今所能做的,也只是看着这天下整体局势的走向所在了。”文庄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