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首大人,其实此事的重点就是在于武智王与文良王的选择。”
“本吏首当然是明白的。”此时的宋哲甚至都不想说什么了。
“武智王与文良王因为有城池之争,所以两王之间也总会有纷争。”澹台宬继续说着宋哲早就知道的情形。
宋哲只是随意的回应着澹台宬的话语,宋哲都没能多说什么。
“吏首大人,就告诉两王说,我国愿意拿出城池来帮着解决这样的纷争,但前提是要来我国恭贺。”
宋哲听到澹台宬提到了城池的事情,于是他没有再思考,“澹台贤侄,你刚才说什么?是说关于城池的事情?”
“是,吏首大人。可以让我王拿出城池来……”
“贤侄,请恕本吏首直言了,你是认真在想办法的?你不觉得向我王提出这样的建议……我王都能在本吏首的脸上直接拍几下。”宋哲意识到澹台宬应该是在说笑了,“他国的城池纷争,为何要我国拿出城池来?没有这样的道理啊……本吏首怎么在我王的面前提出来?还是说贤侄有另外的谋划?”
虽然宋哲是这么说的,但宋哲也看不出澹台宬是想到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能为两王解决一些纷争之事,两王也会主动来恭贺我王的,到时候武智王也不会介意让我王成为盟主。”
“贤侄打算拿出几座城池?”
“不多,就三座城池。”
宋哲几乎都能在自己脸上拍那么几下,以此来确定他刚才并没有听错,同时宋哲也看到澹台宬是一副认真的样子,“澹台贤侄,你还是接着说。”
宋哲想到:既然都说了这么多了,还是应该接着说完为好,再说也不会有他人听到。没想到在这议事堂里商量的,竟然是把本国的城池献给别国,然后以此换来一次恭贺,以及一次当盟主的机会,这也算是想到办法了?又有哪国的诸侯王会觉得这是一种办法?再说本国的庶民也不会同意这样的做法,但本吏首只能听澹台宬接下来会怎么说了,这就是我王认可的一国之谋士?
澹台宬当然是接着说道:“吏首大人,一座城池给文良王,另外两座给武智王,以此换取文良王的另外两座城池,也是武智王一直占据着的城池。”
“可那两座城池是战略要地,否则武智王也不会出兵占据着了,武智王岂会同意?”
“吏首大人说的不错,武智王不会同意,但武智王也想得到我国的两座城池,就如文良王也会想得到我国的一座边境城池。这对于两王都是有利的。”
“可实际上他们并不会得到城池?这只是一种权宜的计策而已,是否如此,澹台贤侄?”宋哲认为他已经看明白了澹台宬的谋划,这才符合常理的办法。
不过澹台宬说道:“武智王与文良王岂会想不到?”
“难不成真将三座城池的地图送给别国?然后再把三座城池都送给别国?”这下宋哲可就看不明白了,他显得很为难,最主要的是他看不明白澹台宬的做法,“贤侄,你应该明知我王是不会答应的,你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语来?再说这样的事情让我王听到了……本吏首还能成为一国的吏首?恐怕我连吏首府都守不住了。贤侄啊,难道说这是出于澹台商的谋划?他就是不想让我成为一国的吏首?澹台商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狠了?怎能如此行事?澹台贤侄啊,你应该是难以成为谋士了,你果真如此行事,我王都能把你押解出王城。”
“其实吏首大人可以说……我王会将吏首大人与我流放于别地。”
“对,很有可能就是如此。”宋哲几乎是说笑一样的肯定道。
“我与吏首大人商议着要把城池送给别国,我王当然是不会同意的,但我王也会知道我与吏首大人的这一谋划。”
“所以我与贤侄你能得到什么?是被流放?不过这也算是帮本吏首解决问题了,但我王还会让别的国政大臣来接着谋划此事。”宋哲此时觉得被流放也行,他也不可能成为这一国的吏首了,“等之后回府,本吏首就对府内的人说,本吏首要被流放了……”
“吏首大人,我王是英明之主。”澹台宬说了这么一句。
“本吏首知道,所以过几年我又能回到这王城了?”
“吏首大人,你还是没有看明白我的做法。”
“嗯?贤侄请说。”
“我王会知道吏首大人与我商议送别国城池的事情,但我王并不会责罚于吏首大人与我,也不会做出什么流放的决定。”
“可这又是为何?”
“我王会舍弃会盟的想法,因为我王知道做不到此事,我王也不可能把城池赠予别国,大人依然是会是吏首,这件事到此也就解决了。”
“就这么简单?”宋哲是难以轻易相信的。
“吏首大人,你对我王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赠予别国三座城池,难道我王还会想不明白?我王是英明的君主,也就是说我王会反省,而不是必须按照我王的意思做事。”
“原来如此,本吏首想明白了。其实澹台贤侄是在反过来劝说于我王啊,你并不是打算把城池赠予别国。只不过在我王听起来这不是一种劝说,而是本吏首找到了一种解决的办法。也就是说,本吏首可以多说几座城池了?就比如说是将十座城池赠予别国……”
“吏首大人觉得我王会相信这样的说法?吏首大人啊,我刚才不也和你说过了?要真打算把城池赠予别国才可,不是随意的说出十座城池。”
“嗯,本吏首知道了,本吏首是真在谋划着把城池赠予别国,也真打算如此行事,本吏首不是随意的说出这些,而且本吏首也已经想好了具体的细节,接下来只用我王同意就行。本吏首也要将三座城池的地图准备好。本吏首要让我王相信,这就是出于本吏首的真诚谋划,是为我王而谋的。”宋哲越说也就越知道他该如何做事了,“不是让六国的诸侯王来我国恭贺,也不是举行什么会盟,而是让我王自己主动的去舍弃这样的一种做法。”
“嗯,吏首大人终于是看明白了。”澹台宬笑了笑。
但宋哲提到另外一点:“倘若我王不愿舍弃这样的做法,那本吏首岂不是会受到重罚?”
“吏首大人说的没错,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澹台宬肯定道。
宋哲想了想后说道:“本吏首愿意试着按照这样的办法去做此事,不过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在于,本吏首是可以相信澹台贤侄你的这一判断,而本吏首也愿意承担任何的后果。这是一场纷争……但也不是什么纷争。”
澹台宬说道:“接下来就看吏首大人自己的做法了。”
“嗯,本吏首明白,我都提出要把城池赠予他国了,我王应该也是会反省的……其实就如贤侄你所说的,我王是英明的君主。”宋哲说道,“澹台贤侄啊,你是一国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