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回 借长风放火灭倭军 因战胜传檄平百济(4)
    扶余丰不知去向,周留城里群龙无首,守军人心惶惶。宫廷侍卫长高强携家眷逃离周留城,令王宫一片混乱,能逃的人纷纷逃离。
    刘仁轨率水军开至周留城外,走投无路的王子扶余忠胜和扶余忠志,率领守军将领出城投降。刘仁轨赦免了众人的罪行,写了一篇檄文,让扶余忠胜派人送往叛军占据的各个城池,勒令叛军投降。叛军的人心已离散,扶余丰大选秀女、刺杀扶余福信等行为,让叛军和老百姓对他大失所望,如今他也不见了踪影,王子也投降了,别人还有什么理由硬挺着,于是檄文所到之处,叛军纷纷投降,百济的形势迅速平静下来。
    驻扎在百济的倭国军队一下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为了实现迅速控制百济的阴谋,倭军以协助叛军守城为名,分成若干股,分散驻扎在几座主要的城池里,每一处不过三五千人。叛军一投降,他们被孤立起来,地位很尴尬。一直待下去肯定不行,百济人不会再给他们饭吃。向唐军投降吧,他们还不愿意,觉得那样很没面子。打开一条通道撤回倭国吧,他们又没有跟大唐军队开战的实力。思来想去,倭军统帅上毛野稚子派前将军阿云比罗夫前去面见刘仁轨,请求大唐军队网开一面,放他们返回倭国。
    刘仁轨在扶余丰的王宫里接见阿云比罗夫,听他把话说完,义正辞严地说:“三年前,百济已经被大唐攻灭,成为大唐的州县,扶余丰等人起兵造反,是大唐的叛臣贼子。你们倭国出兵帮助扶余丰,就是与大唐为敌,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战或者降。你们的五万海军,被我的两万人一战歼灭过半,海军元帅也葬身于火海之中,你们对大唐军队的实力应该有所了解了。现在你们的陆军分散驻扎于多个城池中,如果你们不投降,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你们各个击破,全部消灭,让你们一兵一卒都回不了倭国。其实根本用不着我动手,我只需下一道命令,百济军队就会把你们消灭。因此,我劝你们还是投降。解除武装之后,我会把你们全部释放,让你们返回倭国。”
    阿云比罗夫赶紧说:“刘将军,这件事情确实是我们倭国做得不对,不过我们绝对不是有意跟大唐作对,实在是因为远隔大海、信息不通,不明真相,误信了扶余福信和扶余丰的鬼话,这才派兵到百济来。关于大唐灭亡百济,设州置府之事,扶余福信只字未提。他对我王说,新罗勾结大唐入侵百济,占领了王城,掳走其国王、太子和全部王室人员,请求我王派兵帮其立扶余丰为国王,收复失地。倭国和百济素来友好,彼此互相帮助,我王不好拒绝,这才派兵把扶余丰送回来。不过我王交待过,不要轻易与大唐开战,以免影响双方的关系,我王驾薨之后,摄政王依然奉行不与大唐交恶的政策,所以我军进驻百济一来,从来没主动向唐军发起过进攻。这次来的海军元帅朴市田来津是个愚蠢鲁莽、狂妄自大、只知杀人、不懂政治的家伙,我们相信,进攻将您是朴市田来津个人的决定,跟我们摄政王绝对没有关系。朴市田来津已死,得到了他应得的惩罚,就请刘将军大仁大量,不要再计较这件事了。我们摄政王非常愿意与大唐进行友好往来,还请刘将军给我们摄政王一个面子,不要强迫我军投降。我们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撤离百济,不带走百济的一草一木。”
    百济已经平定,刘仁轨也不想节外生枝,再跟倭军打仗,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他退让了一步:“你说的倒都是实情,以前你们从来没有攻击过我们,看在这个分上,我可以让你们体面地离开百济。不管是什么原因,你们总是以军队的形式进入了大唐的领土,如果让你们原样返回,那我大唐的主权和脸面何在呢?这样吧,咱们折衷一下,不叫投降,叫离开,以平民的身份离开百济。你们解除武装,把跟打仗有直接关系的兵器和铠甲留下,其它属于你们自己的物资你们可以全部带走。不过你们得签下保证书,以后永远不再侵犯大唐的领土。”
    阿云比罗夫把刘仁轨的要求转告上毛野稚子,上毛野稚子觉得以平民的身份离开百济不过损失了些兵器和铠甲而已,总比以俘虏的身份被遣返要好听得多,便接受了刘仁轨的要求。驻扎在百济境内的倭军,放下武器,从各个城池撤离,集结于以礼城,在那里登船返回倭国。
    倭国第一次跟大唐打仗,就被打得大败,狂妄和自信被彻底打掉,畏大唐军队如虎狼。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大唐会乘胜进攻倭国,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全民备战,在本州西部和九州北部大量建造军事要塞,部署重兵把守,折腾了整整十年,其动静跟秦始皇修长城有得一比。多年之后,见大唐军队一直没去倭国,倭国人才慢慢放下心来,转而对大唐无限崇拜,从此开始了全面学习和效仿中国的时代。这是后话。
    且说百济全境皆平,只剩下迟受信把守的任存城,不肯向大唐投降。迟受信以五万人据险阻击三万唐新联军,只两天就被打得大败,他本人还差点当了俘虏,内心很不服气,觉得这样投降,想再跟大唐军队打一仗,取胜之后再投降,一是捞回点面子,二是抬高自己的身价。
    一个败军之将还敢负隅顽抗,真是令人齿冷,孙仁师当即就要派兵攻打任存城,以先锋团和劲卒师为先锋。
    刘仁轨拦住孙仁师,说:“百济已平,任存孤城成不了什么气候,不必为此再伤损我大唐将士的生命,可派降兵降将前去攻打任存城。”
    “你这个思路倒是跟刘之孝很相似,你们不白都姓刘。”孙仁师半开玩笑似地说。
    “刘之孝是谁,他怎么了?”刘仁轨对刘之孝一点都不了解。
    孙仁师把刘之孝、先锋团和劲卒师的情况简要介绍了一番,重点谈了先锋团、劲卒师在攻破叛军的阻击和刘之孝巧妙利用降兵降将的经过。
    刘仁轨兴趣盎然地听完,赞叹道:“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智谋,真是难得。这个人将来大有出息,有时间我得跟他好好聊聊。”
    后来,李治下诏命刘仁轨留镇百济,刘仁轨日夜忙于抚慰百济人,帮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而且不久刘之孝就随孙仁师、刘仁愿返回了大唐,刘仁轨竟没能抽出时间来跟刘之孝谈一次话。
    孙仁师说:“以夷制夷这个办法是个好办法,不过夷人的心性很难琢磨,对他们不能过于信任,一定要能拿得住他们,否则的话把粮食甲仗提供给他们,一旦他们复叛,我们就会落下资寇的罪名。”
    “不用担心。”刘仁轨说:“我看好了两个人,一个叫黑齿常之,一个叫沙吒相如。据我观察,这两个人都是守信用、重义气、忠勇有谋的人。以前他们反叛,是因为跟错了人,现在他们已经幡然悔悟,正希望有机会表现他们对大唐的忠心,我把这个机会给他们,他们怎么可能反叛呢,不用怀疑。如果孙将军不放心,可以以助攻为名,派先锋团和劲卒师跟他们一起去。”
    黑齿常之是百济西部人,身高七尺余,按现在的尺寸来说估计有一米八九,在百济人里非常少见。这个人骁勇善战,而且富有谋略,在担任达率兼郡将,相当于中国的州刺史。当初苏定方攻克百济王城后,黑齿常之率其所部投降大唐。苏定方得胜后纵兵劫掠,杀了很多百济青壮年人,黑齿常之非常害怕,带着部将沙吒相如和另外十几名部下逃归本部,带领本部兵马退进任存山,构筑山寨自保,很快就纠集了三万多人。苏定方离开百济,扶余福信扯旗造反,黑齿常之与沙吒相如与扶余福信遥相响应,不过他并没有参与对刘仁愿的进攻行动。此次叛军失败,他又率众投降。
    孙仁师把黑齿常之和沙吒相如召至帅帐,先勉慰了二人几句,然后说:“迟受信据守任存城不肯投降,我准备派兵前去攻打,刘仁轨将军向我推荐了你们二人,说你们忠勇有谋。我现在发给你们甲仗和粮草,命你们率领本部兵马前去攻打任存城,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我对你们的期望,不要辜负刘仁轨将军对你们的举荐。”
    黑齿常之说:“将军,末将一定拿下任存城,以表示归顺大唐的诚心。”
    孙仁师点点头:“很好。任存城城池险固,守兵众多,不易攻取,我助你一支精兵,如果你攻不下来,可以让这支精兵出马。”他指着站在一边的刘之孝对黑齿常之说:“这位刘之孝将军,他手下有一个先锋团和一个劲卒师,总共两千余人,骁勇善战,是大唐军队精锐中的精锐。当年在泗沘城下率先攻破扶余义慈的防线、攻占泗比城城门的就是他们,后来捉回逃跑的扶余义慈和扶余隆的也是他们。前不久,迟受信带领五万大军,据险阻挡我军,又是他们一举突破迟受信的防线,几乎生擒了迟受信。听到他们的名字,迟受信会闻风丧胆。”
    黑齿常之冲刘之孝施了一礼,说:“请刘将军多多指教。”
    “不客气。”刘之孝还了一礼,对孙仁师说:“孙将军,张天佐一直没捞到机会打仗,是否可以把他也带上?”
    “当然可以。”孙仁师对黑齿常之说:“张天佐原是淡水城的城主,我们劝他投降他不降,最后我们猛烈攻城,他受不了了才降。我需要他打一仗,以解除他的俘虏身份,就让他跟你去吧。他手下有五千人,虽说不多,也能帮上点忙,可以让他负责一个方向的进攻。”
    “谨遵将军之命。”黑齿常之说:“攻城自然兵力越多越好,不过末将以为,如果能够劝降迟受信,最好还是劝降他。就算他死不肯降,还可以劝降他的部下,让他的部下献城投降。”
    “你这个想法很好。”孙仁师说:“我要的只是百济平定,能不流血当然最好。你是攻城的最高指挥官,怎么做你可以自作主张。”
    “多谢将军信任。”黑齿常之表示:“末将一定拿下任存城。”
    欲知黑齿常之能不能拿下任存城,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