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回 老白衣挥师击叛逆 新总管遣将取城池(3)
    刘仁轨亲自指挥所有骑兵,在一个小山丘上列阵,等待进攻时机的到来,第二道木栅一倒,刘仁轨立刻下令冲击。五千骑兵呐喊着冲下山丘,如同一阵狂风,向叛军刮过去,刘仁轨催马紧紧跟在后面。
    通常不都是将领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吗,刘仁轨为什么跟在后面?武将才会冲在前面,刘仁轨是个文官,没练过武,又已经六十岁了,他要是冲在最前面,随便一个叛军士兵就能要他的命。
    刘仁轨是大唐的一员名将,战功赫赫,怎么会是个文官呢?这话乍一听令人感到奇怪、不解,可唐朝就是这样,唐朝的很多名将都是文官,刘仁轨并不是个例。唐朝有很多边塞诗人,他们本身是文人,并不会武功,但其中有不少人是带兵打仗的将领。
    在文官带兵打仗的例子中,最为传奇的是一位在大唐并没有什么名气、《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没为其立传、官职并不高、然而却创造了“一人灭一国”奇迹的文官,他的名字叫王玄策。姓王的人可以得意一下,也许您就是王玄策的后人。
    故事是这样的,不对,应该说事实是这样的,虽然这个事实很像故事,但它确实是事实。贞观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身为太子右卫率长史的王玄策奉旨出使天竺国。太子右卫率长史的品秩为正七品上,跟中等县的县令平级。这位老兄带着副使蒋师仁和三十多个随从,不远万里来到天竺,看到很多奇闻趣事、风土人情,回国后还写了一本叫《中天竺国行记》的书。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出书,大概是返祖现象。
    这里要说的不是那本书。当时天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称为五天竺,以中天竺实力最强,东西南北四天竺都臣服于中天竺。五天竺并不是五个国家,而是五个独联体,大体说来,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五天竺是五霸,中天竺是霸中之霸。
    王玄策一路往中天竺行进,当地土人看到王玄策一介儒生,长得白白净净,举止温文尔雅,惊为天人,沿途小国纷纷向王玄策进贡,表达对大唐皇帝和天朝人物的敬仰。印度出产宝石和黄金,估计王玄策没少收。以王玄策的风流倜傥,说不定还受到不少美女的青睐,不过史书里没说,咱不敢胡乱演义。
    一路走一路收礼,王玄策心里美得不行,这趟出差收获大大的,能发一笔大财,比他当一辈子七品芝麻官的俸禄还多。哪知道乐极生悲,到了出使的目的地中天竺,出事了。王玄策来得不巧,中天竺王、著名的戒日王尸罗逸多刚刚病死,他没有子嗣,他的大臣、帝那伏帝国的国王阿罗那顺自立为中天竺王。这个阿罗那顺是个贪财好色眼皮子又浅的人,你都当上中天竺王了,要多少金银财宝没有哇,他偏盯上了王玄策收的那些礼。阿罗那顺派两千兵丁攻打王玄策,王玄策身边只有三十多个人,当然打不过,经过一番力战,最终被擒,所得的金银珠宝全部被阿罗那顺抢走。
    眼看着金银财宝没了,命可能也保不住,王玄策万念俱灰,从以待毙。也是王玄策不该死,戒日王的妹妹拉迦室利公主听说阿罗那顺囚禁了大唐的使节,出于对中华上邦人物的景仰,让人把王玄策带到她的宫里,她要看一看。
    这一看可就看出了事,拉迦室利公主被王玄策俊美的外表和优雅的谈吐所吸引,对王玄策动了芳心。当然了,王玄策为了脱身,大概也是刻意地对这位黑美人甜言蜜语,讨美人的欢心。拉迦室利公主芳心一动,什么事都敢干,她派心腹之人悄悄地把王玄策送出都城。
    这位王玄策,王老兄,官职像芝麻,胆子却比天大,脱身之后他并没有逃回大唐,而是一路向北,直奔喜玛拉雅山而去。这位老兄可不是万念俱灰,想在山里建座寺院出家当和尚,他是要去借兵报仇。
    在这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地方,王玄策找谁借兵呀?王玄策来到一个国家,一打听,这个国家叫泥婆罗,就是现在的尼泊尔。泥婆罗跟大唐没打过什么交道,人家凭什么借给他兵呢?这时候就显出文官的优势了,鬼点子多。王玄策跟泥婆罗王说:“吐蕃很牛掰吧,告诉你,吐蕃王是我们大唐天子的侄女婿。”
    这里又看出文官的优势了,换作武将,汉字都不识几个,哪里会说泥婆罗话呢?不会说泥婆罗话,又怎么能忽悠泥婆罗王呢。
    泥婆罗王一听,心想:“我靠,来头真不小,吐蕃王确实很牛掰,俺不敢惹,没想到这位大唐天子更牛掰,更不敢惹了。”于是他恭恭敬敬地问:“贵使,您光临鄙国,有何见教?”
    王玄策说:“中天竺的阿罗那顺篡夺王位,攻击天朝使团,我要向你借点兵,去擒拿这个乱臣贼子,平定中天竺的局势。”跟外人,当然不能说金银珠宝被抢的糗事,得把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一些。
    泥婆罗王心想:“只要不抢我的椅子,什么事都好说,借点兵是小意思。”于是,泥婆罗王借给王玄策七千骑兵。
    说吐蕃王是大唐天子的侄女婿,口说无凭,万一泥婆罗王反悔怎么办?王玄策又想出一招,给吐蕃王松赞干布写了封信,让他出兵,请泥婆罗王派人送去,松赞干布还挺听话,派出一千二百精兵。泥婆罗王见王玄策的信这么好使,对王玄策的话再无怀疑。
    王玄策带着这八千二百人,气势汹汹地杀奔中天竺。一路上,王玄策咬牙切齿地想:“狗日的阿罗那顺,老子刚发一笔小财,你就给抢走了,这口气怎么能咽得下去?你抢老子的金子,老子就打翻你的椅子、砸烂你的轿子、砍断你的脖子、逮住你的妻子、俘虏你的儿子,给你来个五子登科。”
    开句玩笑,王老兄可不是这么想的,他可不是为了金子被抢而生气,人家是使节,代表的是大唐,想的当然是国家利益。阿罗那顺竟敢攻击大唐的使团,这还了得,天朝大国的尊严在哪里?什么叫尊严,你敢不尊我,我就严惩你,这就叫尊严。
    却说王玄策带领八千二百外国兵,直抵中天竺都城茶馎和罗城下,大声骂阵。阿罗那顺根本没把这几千人放在眼里,心说:“跟我玩儿狠的,你还差点,咱们看谁更狠。”城门一开,“哗啦啦”,阿罗那顺放出来好几万人。
    王玄策根本没把这几万人放在眼里,心说:“攒鸡毛凑掸子没什么用,看我打你个一地鸡毛。”
    双方在茶馎和罗城下展开厮杀,大战三天,天竺兵大败,被杀死了三千多人,更多的人为了逃命掉进河里,淹死了将近一万人。阿罗那顺吓得心里如同塞满了鸡毛,弃城而逃,收拾余众,准备再战。
    王玄策进入茶馎和罗城,放出自己的同伴,取回自己的金银珠宝。他还不肯干休,与副使蒋师仁一起,挥兵追击阿罗那顺,双方又是一场大战,王玄策军又斩首一千多级,并生擒了阿罗那顺。
    天竺人尚未死心,奉阿罗那顺的妻子和儿子为主,凭借乾陀卫江天险,跟王玄策、蒋师仁对峙。蒋师仁挥兵渡过乾陀卫江,将天竺军击溃,生擒了阿罗那顺的妻子和儿子,并俘获男女一万两千口、杂畜三万头。
    三战三捷,赢得干净利索、酣畅淋漓,赢了个嘁哩咔嚓,中天竺为之震动。这一回,天竺人彻底蔫了,五百八十多所城邑聚落望风请降,简单点说吧,整个中天竺境内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全都投降了。
    在阿罗那顺跟王玄策打仗的时候,东天竺王尸鸠摩帮过阿罗那顺,这时候担心王玄策报复他,主动送来牛马三万头匹犒军,又送给王玄策一批金银珠宝。这下子,王玄策可算是发大财了。
    王玄策押着阿罗那顺和他的老婆孩子返回长安,向李世民献俘。李世民大喜,嘲笑阿罗那顺:“你要是不抢我的金子,至于脖子上套上链子吗?(原话是:婆罗门不劫吾使者,宁至俘虏邪?)”
    王玄策大破中天竺,给李世民长了脸,李世民一高兴,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品秩为从五品下。
    李世民也真够抠门儿的,王玄策立了这么大的功,让大唐的威名远播天竺,才把王玄策从正七品上升为从五品下,而薛仁贵只是穿着奇装异服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打了一仗,就从一个小兵升为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真是太不公平了。要我说,怎么着也得给王玄策一个十六卫的将军干干吧,让他当武将,很可能又是一颗耀眼的将星。人之将死,老迈昏庸,李世民埋没了一个人才。史书上从此对王玄策再无记载,说明他再也没机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言归正传,刘仁轨跟在骑兵后头冲向百济叛军,此时第一道木栅差不多已经烧完了,没用给战马戴眼罩就冲了过去,第二道木栅还在冒着火苗,五千骑兵给战马戴上眼罩,集体表演了一次钻火圈的杂技,杀向百济叛军。
    在第二道木栅起火后,百济叛军就开始步步后退,木栅一倒,叛军后退的速度骤然加快。为了避免再次被火烧伤,大唐步兵并没有马上展开追杀,而是捡起叛军扔下的锅碗瓢盆,从河里打水灭火。大唐步兵没有进攻,叛军还保持着相对严整的阵形,只是好景不长,大唐骑兵冲杀上来,叛军纷纷溃散。
    大唐骑兵攻击的是叛军的左翼,也就是离熊津江较远的那一侧,意图很明显,要把叛军往水里挤。五千骑兵迅速击垮了叛军的微弱抵抗,插到叛军的侧翼,转而向熊津江方向进攻。这时,大唐步兵灭掉了一部分火,开辟出几条通道,大军蜂拥越过第二道木栅,向叛军发起猛烈进攻。
    叛军被两面夹攻,顿时士气尽失,抵抗意志彻底崩溃,只顾自保,拼命逃窜。大唐步兵从西往东压缩,大唐骑兵从南往北压缩,叛军被步步逼向熊津江,现场乱作一团,人挨人、人挤人,站在水边的往南挤,面临大唐军队的往东、往北挤,水边的人挤不过,大量被挤入熊津江,顺流漂下,直入大海,喂鱼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