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回 思偷懒刘盼儿受罚 抱不平三叔侄挨揍(1)
    听说刘家梁为了抚养盼儿,决定终身不娶,于三叔想出个办法:“盼儿这就满三周岁了,彩凤一点改嫁的意思都没有,依我看她是立志守节。彩凤不嫁是为了盼儿,家梁不娶也是为了盼儿,干脆咱们给他俩撮合撮合,让家梁娶了彩凤,两个人的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吗?”
    “啪——”于三婶儿猛地拍了下桌子,把于三叔吓了一跳。“嘿,没想到你这个榆木脑袋也有开窍的时候,这可真是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我这就去跟家梁说。”话还没说完,于三婶儿就踮儿踮儿地出了屋。
    于三叔暗自得意,看着于三婶儿的背影心想:“你别总是自以为聪明,你那些都是小聪明,咱这个才叫大智慧。”
    刘家梁正在逗盼儿玩儿,于三婶儿把他拉到一边,小声说:“家梁,你不想成亲是担心将来有了孩子,盼儿觉得自己是个没爹的孩子,我想了个办法,保证盼儿不会有那些想法,你想不想听听?”
    刘家梁早已打定了主意,对于三婶儿的想法根本不感兴趣,但不好直接说出来,就没说话。于三婶儿正在兴头儿上,不管刘家梁想不想听,紧接着说:“现在你是盼儿的叔父,盼儿会觉得自己是个没爹的孩子,你要是当了盼儿的爹,他就不会有那种感觉了,你说是不是?”
    刘家梁马上就明白了于三婶儿的意思,内心一阵不快,沉下脸,琢磨着如何说才能既驳回于三婶儿的提议又不伤她的面子。
    刘家梁没有马上说话,于三婶儿以为他没听明白自己的意思,解释道:“你嫂子到现在都没提过改嫁的话,这说明她没有改嫁的心,可她还这么年轻,你能忍心她守一辈子寡吗?要是劝她改嫁,盼儿又成了没娘的孩子,怪可怜的,你也不忍心。你把彩凤娶了,彩凤不用守寡,盼儿又有娘又有爹,你也不用打一辈子光棍儿。虽说彩凤比你大几岁,可老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以彩凤的人品相貌,你娶她不吃亏,关键是你们原本就是一家人。”
    勉强耐着性子听于三婶儿说完,刘家梁严肃地说:“三婶儿,我知道你是好心,我就不说什么了,这种话以后再也不要说,也不要对别的任何人说起。”
    “怎么,我说得不在理吗?”于三婶儿没想到刘家梁会是这样的反应,愠怒地问。
    见于三婶儿生了气,刘家梁解释说:“我不是说你的话不在理,你只想了一方面的道理,是小道理,大道理你并没想到。”
    “你念过书,懂得多,你倒是说说你的大道理?”于三婶儿不服气地问,她不相信刘家梁能说出令人信服的道理。
    刘家梁说:“我嫂子立志守节,抚养孤儿,为夫报仇,为国雪恨,高风亮节,堪称万世楷模,将来盼儿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我嫂子少不得被皇上钦封诰命,被史家树碑立传,流芳青史。要是她另嫁他人,贞节便亏,将来的话就不好说了。于我也是一样,我立志不娶,抚养侄子,如同己出,报答兄长救命之恩,任谁听了都得叫声好。我当然不图这个虚名,可我也不想让人家说我是为了娶嫂为妻才抚养侄子。所以这种话你再也别说,你要是再说,三婶儿,可就别怪我不尊重你是长辈了。”
    刘家梁这番话,好多词于三婶儿都不懂,不过刘家梁说的道理她倒是听懂了,没情没绪地说:“好好好,我再也不说了,这总行了吧?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你的事我再也不管了,可你就忍心让彩凤一辈子守寡?”
    “我可没要求我嫂子守节。”刘家梁说:“我哥生前留下过话,我嫂子要是想改嫁,听其自便,这话我已经告诉了我嫂子。她要是立志守节,我会非常感激,长嫂如母,我会把她当成母亲一样孝敬。她要是想改嫁,我不会阻拦,你可以去劝她改嫁,我不管,别再劝我了。”
    于三婶儿无言以对,气鼓鼓地回到自己家,把刘家梁的话向于三叔学说了一遍。于三叔叹口气说:“家梁想得也不是没道理,由着他去吧,咱们别再多事了。”
    “可我不忍心看着彩凤守一辈子寡。”于三婶儿说:“要不我去劝劝彩凤?”
    “你可拉倒吧。”于三叔教训道:“咱们是刘家的近邻好友,哪有劝刘家的媳妇改嫁的道理?我觉得这件事用不着你操心,彩凤她娘不可能不劝彩凤。要是她娘都劝不了,你去劝也是白忙活。”
    于三婶儿重重地叹了口气:“是这么回事,只好这样了。”
    就这样,刘家梁、张彩凤和盼儿组成一个奇特的家庭,刘家梁是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张彩凤是女主人,刘家梁把张彩凤既当嫂子又当母亲(确切地说是当姐姐),把盼儿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张彩凤把刘家梁既当小叔子又当弟弟,也视刘家梁为自己的主心骨。
    关于二人的关系,村里也有人议论,可是天长日久下来,人们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刘家梁只在吃饭的时候去张彩凤院子里,其它时间都在自己的房子里,教盼儿识字也是把盼儿带到自己那边。张彩凤对刘家梁很关心,缝缝补补、洗洗涮涮,都是她伺候刘家梁,但这一切都没有超越嫂子关心小叔子的界限。张彩凤跟刘家梁在一起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外人在在场,二人的态度都是亲而不昵,亲切自然。久而久之,村里人习惯了这种关系,再也没人谈论这件事。
    杨广曾经三次征伐高句丽,第一次就是刘家梁参与的那一次,大业八年去的。第二次是大业九年,刘家梁想去为哥哥报仇,只因为母亲刚刚去世、父亲病重,家里离不开他。那一次出征,因为杨玄感叛乱而匆匆终止,没能攻占高句丽一城一地。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刘家梁因为半年前刚刚遭受水灾,又没能参加。这一仗打得还算不错,高句丽王高元非常害怕,主动把叛逃的隋将斛斯政送回,请求和解。在这个时候,隋朝的政局已经严重动荡不安,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农民暴动渐成燎原之势。迫于这种形势,杨广接受了高元的请和,下旨班师。打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征伐高句丽的行动,而且隋朝的政局越来越乱。刘家梁意识到,隋朝可能快完了,天下即将大乱,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朝廷将不再会征伐高句丽,给刘家栋报仇的希望只能寄托在盼儿身上。于是,刘家梁把全部心血投入到对盼儿的培养上。
    盼儿刚满三岁,刘家梁就开始教他识字。刘家梁读过四年私塾,他知道自己学问有限,又请不起有学问的先生,就利用在丁掌柜那里做工的机会向人求教,白天做工,晚上求学,充实自己,再教盼儿。
    盼儿很聪明,对识字也感兴趣,这大大地激发了刘家梁的积极性,教盼儿读书识字不再只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乐趣。
    刘家梁有长远的打算,需要攒钱办大事,每年都有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在丁掌柜那里做工。他不在家的时候,张彩凤就督促盼儿临摹字帖,日日不辍,若干年下来,盼儿不但掌握了很多学问,更练出了一手好字。
    大业十四年,盼儿长到六岁,刘家梁开始教他练武和游泳。刘家梁自己有切身的体会,他认为游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人的脾气秉性有时候很有意思,盼儿不像刘家栋,反而像极了刘家梁。刘家栋喜欢练武,在读书识字方面兴趣一般,刘家梁对练武不感兴趣,特别喜欢读书。盼儿也是,刚刚三岁时刘家梁就教他识字,要求他每天至少认识五个新字,而且还要学会写,盼儿一点都不抵触。就算刘家梁去涿郡做工不在身边督促他,他也听张彩凤的话,把自己学过的字,在沙盘上反复练习。仅仅用了一年,盼儿就学会了一千多字,写出字来小有模样。三年下来,盼儿能认会写的字已经超过四千,刘家梁肚子里的货差不多全都教给了盼儿。
    对于游泳,盼儿也感兴趣,学了一个夏天就会了,能够横渡十几丈宽池塘。可是每到练武的时候,盼儿就提不起情绪,蹲马步蹲不了半刻钟就喊累得不行,压腿压不了半刻钟就叫腿快断了。刘家良心里很急,可是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还比不上盼儿,直到十来岁,才被刘家栋逼着练了几年武功,只学会了几招花拳绣腿,打起架来基本上不管用。想到这些,刘家梁就不忍心严格要求盼儿,可是不严格要求,盼儿学武就会一事无成,就没办法替父报仇,刘家梁的内心十分矛盾。
    张彩凤看出了刘家梁的矛盾心理,这天吃饭时,她当着刘家梁的面对盼儿说:“盼儿,你还没出生你爹就死了,他是被高句丽人杀死的。让你练武是为了给你爹报仇,这是你爹临死前留下的话。娘知道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