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
近年来,农村不孝行为不断增加,关于农村不孝事件的报道也逐渐增多,虐待老人、侵占老人财产的事情时有发生。大部分农村老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又缺少劳动能力,进而使子女视其为负担,但是迫于农村社会的舆论压力又不得不赡养老人。这就出现了一些不孝子女,经常打骂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但是由于老人不想家丑外传的观念,同时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忍气吞声,但是这更加助长了不孝子女的风气,使得老人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此外,子女侵占老人的财产问题也比较严重。有的子女强行侵占老人的财产权益,强占补助财产或者房屋,出现老人居无定所和遗弃老人的现象,还有一些由于婆媳之间的问题造成的不孝事件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综合分析
所谓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导致我国老龄化趋势相对加快,农民工数量增多,进而导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愈发严重。
最新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7亿,接下来三年中国老年人人口将会稳定在2.47-2.5亿之间。即2022年开始老年人口进入快速上涨阶段每年增加近1千万,这种情况会持续20年。即2045年左右,老年人口达到4.8亿。
解决“空巢老人”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出发,共同为农村“空巢老人”筑起一道温暖的屏障。只有正视问题,找出症结,多策并举,才能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相关问题
一是政府方面: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部门对老年人维权帮助和支持不够。2、对空巢老人的监管实施不到位。3、专门针对空巢老人的服务供给缺乏。4、对空巢老人的资金补贴不足。5、对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关注度不够,对空巢老人的宣传引导不够。
二是家庭方面:1、如今每个家庭基本是独生子女家庭,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压力很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老年人遭歧视、漠视、遗弃等现象的发生。2、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常常没有时间陪伴父母。3、老人与子女之间存在交流代沟。4、老人体恤子女工作忙,不愿给孩子们增添负担,有事也不愿意麻烦孩子。5、传统孝道的退化、计划生育、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家庭结构改变,增加了家庭赡养的难度。6、老人渐渐感觉到自己已经在家庭中不受重视,地位的变化,导致了心里的不平衡。
三是社会方面:1、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很多农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2、家庭为了给子女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支持孩子在外就业或出国留学。3、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亲人不在身边,社区也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各方支持系统都欠缺,也为空巢老人带来孤独感。
四是老年人自身方面:1、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缺乏精神慰藉。2、尽管有些不想服老,但周围人的看法也造就了老人心灵上的失落。3、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4、目前一些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的心理从业人员较少。5、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代际分局成为一种趋势。
》》》相关对策
一是政府要针对空巢老人做服务,多举措关爱空巢老人。1、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障制度。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2、要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设立专门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在通用医疗保险制度中以中老年人医疗为重点,加强对老人预防家庭护理医疗咨询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医疗服务。3、要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人参与养老服务。4、对生活困难的农村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责任进行免费救助 ,可以将一些贫困资金补助放在医疗设施中,使得老人有病可治。5、国家兴办养老福利机构和建设养老福利设施,培育和发展养老护理服务市场。 6、加大关爱空巢老人的宣传力度,加大典型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
二是常回家陪伴老人,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1、子女应尽量常回家看看,加大对老人的人文关怀,给老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安抚。2、营造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使老人老有所养。3、帮助父母调整心态,摆正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使他们重新实现自我价值。4、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5、定期为老人安排健康体检。6、时常组织家庭集体外出旅游。
三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搭建起志愿者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平台。广大市民和志愿者要以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保健、心理抚慰等服务。2、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做起,不仅关注他们的经济需求,也要关注其精神需要,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3、组织亲情关爱志愿者经常主动上门,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在特殊的节日特殊的情怀,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看望慰问空巢老人。
四是老年人要保持乐观,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生活质量。1、老年人要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必备的生活医疗常识,提高自己的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2、应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3、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4、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家庭关系。5、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6、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7、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
》》》权威论述
现在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央非常重视,正研究措施。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内容上要多样,财力上要倾斜,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在在沈阳多福社区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中央□□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在主持□□中央□□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将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佰仁堂常青乐龄护理院护理员李楠楠
》》》高频金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会、政府的制度保护只能确保“老有所养”稳步进行,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还需子女多些陪伴,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继续上演,让赡养义务从责任再次回归到情感当中。
2、“空巢悲剧”频发,折射出了亲情的冷漠,孝道的迷失,也给“常回家看看”法律规定出了道难题。
3、空巢老人更需制度“暖巢”。应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模式,即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
4、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家庭子女,当每一个人都对老人满怀关爱时,所有的“空巢老人”便都可以安享天伦之乐,度过最和谐的晚年生活。
5、“打造银丝下的春天”,这是全社会的责任。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我们期待,随着养老模式更多元、社会保障更有力,我们的未来一定更有可塑性,“银丝下的春天”将变成现实。
(摘自网络,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