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特沉思良久。马迁安不愿意得罪这支“传声筒”,这支有思想的传声筒不维护好了,他完全可以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让事情变得前途不明产生变故。
就在马迁安以为还要加把劲说服他的时候,斯坦特开口了,他盯住马迁安通红的双眼,阻止了马迁安进一步的宣讲。
“好了马,我想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请你放心,我会一字不漏的把这里发生的事情汇报给总统的,请把你的作战计划给我看看,哦还请你提供一部大功率电台,事不宜迟,我马上就发报。”
马迁安松了一口气,这个斯坦特终于想起了自己的使命,虽然马迁安认为斯坦特本人未必想明白问题的真髓,但他总算有了理解的迹象。
斯坦特占用了安滨纵队最强大的一部电台,整整一个白天过去了,几个美国人连翻译带发报,终于将完整详尽的谈判过程发给了大洋彼岸的罗斯福。
继续静静地等待。斯坦特几人不打算在短期内启程回到中国内地,如果救援能够进行,他们要完整参与整个事件。
白宫。罗斯福安静的坐在宽大舒适的特制轮椅上,咬着烟斗全神贯注看着遥远的中国来电,自从儿子被俘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小富兰克林的安危,可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领,他决不能对曰本人流露出软弱的态度,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只能一个人来承受。
他很仔细的看着救援计划及中国人提出的条件,脑海中翻腾着激涌的热lang,虽然他是个具体战斗战术的外行,但他也看出来这是一份无可挑剔的计划,这么说,救援小富兰克林的希望就增大了不少。
至于那位抗联将领说的中国才是真正的第二战场的问题,罗斯福也没有硒然失笑,中国人有这种观点不奇怪,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此时此刻没有说自己的战场不重要的。虽然这种新奇的说法与美国高层的认知有着巨大差异,也与他自己的决定完全不同。早在曰本开始进攻美国,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
中国战场虽然重要,要从全局上看,他的重要性依然比不上欧洲战场。一则是德国的战斗力强劲,忽视德国是要付出代价的,欧洲若毁了后果不堪设想;二则嘛,中国政府虽然屡吃败仗,但他们却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韧劲,至今仍在漫长的战线上抗击着日军,而且似乎有迹象表明,他们已经阻止了日军的战线推移,以罗斯福的眼光看,短时间内中国人完全可以抗住曰本人,对中国人支援是应该支援,但完全不用全力支持。而且罗斯福还有一个正治考虑,战后的中国将如何走向?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必将再次崛起,这必须是应该严肃考虑的问题,他必须扶持一个亲美的政府,而现在看,蒋js还没有全心全意倒向美国,罗斯福觉得应该等待重庆政府表态完全亲美,他才能加大支持重庆政府的力度,这是国家利益,不应凭感情用事。
问题是这些早就设定的战略设想不会被突发的重要的事件打断。
如果没有中途岛的惨败,没有儿子被俘事件,出于冷漠的国家正治,罗斯福完全可以按照以前的设想,按部就班一步步实现他的理想—利用少量的租借物资和大量的舆论宣传俘获中国蒋政府的意属。可是现在?好像有必要做出那么一点改变,虽然总体战略格局不用变,但局部还是要变的。
罗斯福此刻最想见的人是麦克阿瑟,这个叼着玉米芯烟斗的装模作样的家伙赢得了罗斯福的心,他们几乎无话不谈,麦克阿瑟早已在罗斯福全家人的心里占据了重要位置,可惜这老家伙现在澳大利亚。
不过麦克阿瑟还有一个出色的追随者兼学生艾森豪威尔,他此刻正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拿着电文副本在思考。
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结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年之久。最先是随之在陆军参谋部,后来一同前往菲律宾。麦克阿瑟对他很器重,在菲律宾时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助理。
美国对日本宣战后,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
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等名将,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
艾森豪威尔有着一张削瘦的标准的美国大众脸,但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人,身上却散发着一股宁静的气味,坐在他身边的人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引入他的安静气场中去。
“艾克,你看完了吗?有什么想说的吗?”罗斯福注意到艾森豪威尔放下了手里的纸张,略带期盼的问道。
“计划没什么问题,但我怀疑中国人是否有能力实现它,毕竟我很少听说他们打进攻战,我听到的都是被动防御再防御。”
“斯坦特好像已经完全被这支部队折服了呢,他建议我答应中国人的条件。”罗斯福将手掌抚住额头上的一绺头发似是抱怨的说道:“米斯特蒋好像不能完全控制满洲的抗日军,他们对我给出的援助条件作了修改。”
对于这次救援行动,艾森豪威尔完全理解并赞同,这次救援行动在他的理解中仿佛与杜力特轰炸东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美军在遭受严重挫折后必须应该做出的反击,这对士气的提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物资没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悬挂俄国旗的船只运送这批物资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由他们的后勤机关完成分配程序。但是这个在蒙gu设立空军基地的事情嘛……”
“怎么讲?”罗斯福立即紧张的盯住艾森豪威尔的嘴唇,关心则乱,他现在很害怕这个头脑清晰的幕僚说出什么反对意见,那么救援行动将被迫取消,电文里说得明白,这一条是不可以更改或打折扣的。
艾森豪威尔展颜一笑,“也不是不可以操作,正治方面完全没有问题,技术上也可行。”
罗斯福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
“那么你代表我同苏方接触吧,关键时候我也可以出面。”
“完全没有问题。”
对于史大岭是否会同意在外蒙建立美军空军基地的事情,罗斯福与艾森豪威尔都自动忽略了这个问题,他们与马迁安设想的一样,他们认为史大岭没有必要设立什么障碍。这道理很简单,如果一群强盗已经打破你家的大门,邻居在院墙外高声问你要不要帮忙防备另一个小强盗?你会拒绝吗?不会,当然不会。至于邻居是不是有偿服务还是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暂时是不用考虑的,一切都要在打走强盗以后再说吧,现在哪有那么多闲心想这个,强盗们的刀尖都伸到自己鼻子下边来了,若还是考虑邻居的用心,这就是自己找死怪不得别人。
更何况史大岭必须依靠租借法案的物资才能喘过气来,没有租借法案物资,俄国将很难抵挡德国人的进攻。史大岭的头脑是清晰的,战争一开始他就知道了,他必须依靠西方的援助,他清楚的意识到了这种依赖性。史大岭曾对罗斯福的特使霍普金斯说过,如果没有美国人的帮助,俄国与英国就不可能与德国的强大的物资力量相抗衡,德国已经今非昔比,希特勒不仅占领了整个西欧,还占领了俄国近一半的工业生产基地,他们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罗斯福与艾森豪威尔很清楚俄国人的心思,他们知道在现阶段史大岭无法拒绝一些美国人提出来的一些“小要求”。
很快远在莫斯科的史大岭就收到了署名罗斯福的电文。电文中很清晰的表达了罗斯福的要求,希望史大岭能够尽快同意,允许美国战机进入外蒙打击满洲的日军。
电文中写道:……愚蠢的德日法西斯战争狂挑起了战争,我们只有用我们的血用我们的身躯用我们的勇气去抗争,为了免遭敌人的蹂躏,我们将不分彼此浴血沙场,在伟大的友谊感召下,在共同的目标前,我们理应更加紧密的携手作战,为了有效防止关东军西进打通外蒙,美国人情愿承担起防御的重担,请史大岭大元帅考虑。
罗斯福会这么好心帮我防守满洲的关东军?他又玩什么把戏?手拿电报,史大岭皱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