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浪越闹越大,连梁兴也捂住了嘴看着众家兄弟。
宗泽一见彦崇出手就把事情搞得这么激烈,脸上虽然一片阴沉,心中却暗暗发笑,看这小猴子的作为,肯定有后手未施展,看来今天让自己主审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余深一见种彦崇在大堂上如此作为,不禁大怒,抢过惊堂木连拍了几下,嘴中大叫。
”肃静!肃静!“
宗泽看着这跳出来的余深,毫不客气说道:“余大人,你见这堂中有人说话吗?你这么兴奋做什么?”
见堂上众人都将惊异的目光看向自己,余深这才发现那吼声都是从府外传过来的,大堂之中的众人都一言未发。
余深不禁老眼一红,王时雍和白时中今天都没来,说是和秦相在办一件大事,并且带来了秦相的口信,只要今天这案审明白了,就会让余深向上再提一提,进入宰执之列。
所以余深才会如此激动,既然秦相如此看重自己,宗泽虽为主审,但自己的品级和官衔却远远超过于他,余深认为今天案情的走向会由自己来把控,却不料刚一开庭便出现了让自己始料不及的变化。
听到宗泽问话,余深并不回答,只是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气势自然也弱了几分。
宗泽这才将脸色一肃,一拍惊堂木,对着彦崇喝道:“你上堂不跪,然后又咆哮公堂,殴打公差,如不说出原因,便将你打上五十杀威棒。”
彦崇双手抱肩正在看热闹,见宗泽问向自己,方才整理了一下仪容,躬身回礼。
“官家曾对彦崇说过,二品以上的大员,可以上堂不跪。”
听了此言众人才想起,堂中站立的这位白袍少年,来头可真的不小,他可是大宋的冠军侯,枢密副使,总督全国兵马,还是陕西、两河路的宣抚使。
彦崇过于年轻的外表,让所有人暂时忘记他已经是大宋的一品大员,而不光是种家的后起之秀。
宗泽一听彦崇回答的有理有据,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但你为什么不说清楚这一点,挥手就打人?”
余深又跳了出来,“就算你可以当场不跪,但大宋的刑律中并没有说可以打人,来人啊……”
余深的话音未落,就见彦崇冷笑一声说道:“你谁啊?”
这三个字一下便将余深的脸色刺成了猪肝的颜色,不等他说话,彦崇说道:“今天的主审官不是宗泽大人吗?你个猴子上窜下跳做什么?”
“扑噗。”
张叔夜一个没忍住,竟然当场笑了出来,对种彦崇他可是非常了解,今天看他那副尊容,就没有吃亏的打算,自己本来只准备在旁边看看热闹就好,不想一不注意竟然被这个小娃引得笑出声来,真是失礼啊!
见老成持重的张叔夜笑了起来,除了余深阴着一张脸,其它大部份事不关已的官员都大笑了起来。
刑部尚书虽然官居二品,但种彦崇实力显然更大,连官家都躲着不出来,首相和次相也称病不来,就能看出这案件的审理注定会有热闹可看,这种彦崇在东京的口碑那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堂上官员心中自然是向着种家的多。
毕竟很多余深的同盟,在太子回京之前已经被清洗的差不多了。
余深气得是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正准备说话,却听宗泽先开口了。
“余大人,这是审案,不是吵架,你这样的做法,到现在为止,本主审官一个字都还没问出口呢。”
众人一听宗泽所言,禁不住笑得更凶了。
“肃静!”
宗泽连拍了几下惊堂木,这才让大堂内安静了下来。
“种彦崇,我来问你,你为何夜闯大理寺,挥剑杀人?”
听闻宗泽第一句话就直指案件核心,大堂这才真正地安静了下来。
……
赵桓觉得非常好玩,自己装扮成一个风流儒雅的员外,吴玠则扮成总管,一众侍卫扮成家丁,从南薰门大摇大摆地走进东京。
赵桓看了彦崇的密信之后,听闻今天在开封府会审此案,便带着人马慢慢向开封府走来,一路上都听到民众对彦崇的称赞声。
想着孟津关那一战,赵醒禁不住也感动起来,如果没有彦崇带着禁军拼死阻击,自己还能站在这里享受这帝都的繁华吗?
吴玠走了过来,“官家,时辰还没到,要不去开封府对面的酒楼坐坐?”
赵桓点点头,低声吩咐侍卫,去开封府盯着,到了关键时刻自己闪亮登场,必然会在朝臣面前尽显皇帝的威严,凭今天此案,自己在大宋的名声必然会扶摇直上,这帝位更是稳如泰山。
这种彦崇真是朕命中的福将!
赵桓在楼上喝着茶,自然也听到府内的笑声,不禁对吴玠说道:“朕看这种彦崇就属猴的,不使劲折腾,他肯定会全身难受。”
吴玠面色却严肃的说道:“官家,我却认为这种彦崇是面照妖镜,什么牛鬼蛇神,都能为官家照出来,这样使得官家周围无幸臣,大宋江山自然千秋万万年。”
赵桓喝着茶听完这话,连声叫好,看着吴玠说道:“没看出来你竟有如此的口才。”
吴玠笑笑,“这是言由心声,跟口才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罢招招手,让小二拿来了一份今天的报纸,递给了赵桓。
看报纸现在是东京人民日常之事,秦桧曾经向赵桓建议过将报纸收归朝廷,但赵桓一想到这报纸是种彦崇所办,便笑道摇摇头,此事便不了了之。
因为现在的报纸,有不少的版面,是写赵桓的,当然并不是详细说明他如何修炼阴阳神功,而是聊他如何施政的。
这些话题,都是朱琏和自己聊过,然后加以润色发表出来。
就算自己只说了其中一句话,但所有大宋的人都知道这些就是官家的思想。
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爽的事呢?这报纸就是赵桓的吹鼓手,拍得赵桓全身无一处不爽,加之朱琏跟自己提过,这报纸的收成有自己的一份,所以赵桓对报纸这一新鲜事物完全没有抵触之感,秦桧暂时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