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把那些隐秘的奇招怪招,都先后一一发出去以后,领着八万大军驻扎临安,与宁王集团的老巢南昌近在咫尺,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按说到了这个份上,就应该动手打了,但是王大人的所作所为,还是一贯的跟大家期望中的不大一样。由不怪才怪的王司令当指挥官的军队,打仗如果不怪才怪才怪了呢。再说了,不怪发出的那些奇招怪招,还没发酵到另王大人满意的地步呢!
王守仁带兵向来都有他独特的打法,除了他众所周知的专兵以外,前面往往还有狡诈二字——狡诈专兵啊!所以但凡王守仁打仗,他如果不搞点不怪才怪的阴谋诡计,就不是他不怪才怪打的仗。
不怪来到临安,按定大军不动,而那先到一步的伍文定也早就按他的指示,派人四处传扬去了。这些专业人士铺天盖地大张旗鼓,说王大人手下有三十万人,并且还都是从福建和广东调来的精锐部队,全都是些百战余生的铁血战士。
这些人在吹的天花乱坠,把敌人搞得人心惶惶的同时,还有很多的人趁人不备,躲过了南昌城管监察,摸黑在南昌城内大肆非法张贴广告告示。告示劝诫南昌市民不要多管闲事,关好自家房门,安心睡觉,听见街上有响动,不要多管闲事。
在这些靠嘴皮子吃饭的“战士”的攻势之下,让南昌上上下下的人都给吓破了胆,都有一种王师一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感觉。那传说中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境界,终究不是凡人所能拥有的。别说这个,就连那宠辱不惊也不是一般人能望其项背的。
徒手过招,讲究的是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而两军交兵,会用兵的人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出奇兵致胜!而很多的兵家之争,比徒手交锋还简单,往往这里还没交手呢,胜负已分了。这境界就更高了,名为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出于安全考虑,不怪在对南昌城发起总攻的前两天,对城内的王族、军、官、民等所有人发出了正式的《告示在城官兵》,声明朝廷大军攻击的目标只是发动叛乱的中心人物、叛乱主谋,从犯不论。
王大人在告示中特别声明:总攻当天,王族相关者闭门留家,一般百姓则与平日一样生活,军兵则缴械归顺,并敦促相关负责人与具有身份地位之人投诚自首。
王大人的这一连串动作不但让敌人惊慌失措,就连他们自己人也都迷糊了,雾里看花了——王司令啊,您老人家要打就打,咱们又不是没有士兵装备,有必要耍这些阴招吗?
没办法,不怪必须要瞒着大家做这些事情,就在他把敌人搞得五迷三道的同时,也避免不了把自己人,捎带脚的带进了重重迷雾之中。这就叫“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军不密则失利,战不密则失势。
而就是这个“势”,才是一切成败的关键——“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不怪的兵法一向都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每次作战打仗都会考虑到所有的情况,把所有能利用不能利用的条件,都利用到恰到好处的地步。他不但是个读书的、当官的、带兵的、打仗的、写诗的、创派的······更是个算账的!
不怪才怪认为,兵不厌诈就是兵法哲学,如果打仗没了兵者诡道,那才真叫怪了呢!因此,王大人除了使用上述计谋外,还给大家选定了一个特别的进攻时间——深夜。
不怪压根就没想过跟敌人硬拼,他虽然早在行军途中,就已准备了大量的攻城云梯,可那都是正兵必备的战备物资,不能没有罢了。王大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还真用不着这些正面交锋才用得着的玩意。
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不怪召集所有部下,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动员会。这王司令虽然机智过人,平日待人也和气,可是在这次会议上,一贯慈眉善目的老王突然变成了阎王,满脸杀气地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此次攻城,由我亲自督战,志在必取!一鼓令下,附城!二鼓令下,登城!三鼓令下未登城,杀军!四鼓令下未登城,杀将!”
这是啥意思,就是当我王司令敲第一遍鼓的时候,你们所有人就必须都给我集结到城下;当我开始敲第二遍鼓的时候,所有人就开始火力全开的攻城。
这些都不要紧,关键是王大人接下来的话:当我敲第三遍鼓的时候,你们必须登上城楼,如若不然我就把当兵的给杀了;等我敲完第四遍鼓的时候,如果你们还没攻下城头,那我就把你们这些当将领给杀了!当然了,大家也别攀比,因为王大人我也会亲临战场!
王大人话音未落,会场却早已鸦雀无声,大家都面无人色,面面相觑就此达成共识——看来这王司令着实不是什么善类啊。
这些人哪里知道,就在王守仁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之时,他就曾经冒着危险纵观险峻的山势,孤身一人去探寻少数民族部落的情况,盼望着有一天能率领大军,冲锋杀敌。
曾经有一天,不怪在马伏波庙睡觉时,因为太向往这“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还”的英雄气概,竟然在梦中就开始吟起诗来——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也就是说王阳明从小就梦想着有一天能身披战甲,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浑身散发出一种轰雷埋柱的威严霸气。短短一首小诗,就透露了王阳明人小志大,要为国家戎马边陲,报国立功的远大志向。由此可见,现在的王大人之所以如此阎王,其实就是他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一股狠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