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8章 众人反应
    事后,高顺又加封了已退役的薛银和魏巍为列侯,补偿他们在对战异族中的贡献,每人享受五百户食邑。
    众位封侯者中,最高兴的当属戈虎和许褚,他们两人的职责更类似于护卫,很少有上战场杀敌的机会,立功也相对较少。
    戈虎被封为县侯,连他的母亲都感觉意外,他驻守桃园堡二十多年,戈母都认为高顺已把他忘记了,师傅李强把他忘了,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在这么多武将中,十四虎将中竟然有戈虎,戈母高兴的热泪盈眶,一辈子的付出,值了;这么大年龄了,孙子都成人了,戈母却哭的一塌糊涂。
    对戈虎,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只有那些年龄稍大的人才知道,不过他一直对高顺势力忠心耿耿,且武艺高强,更重要的是他是李强的弟子,也是跟随高顺比较早的人之一,曾在对阵乌桓人和鲜卑人的战争中出过力。
    戈虎调走之后,桃园堡也降低了规格,仅仅作为郡治所;赵雄把并州治所搬迁到太原郡去了;现在安州大力开发河套平原,已能满足粮食自给,桃园堡已失去了中转粮食的重要功能。
    还有一位被感动的大哭的是宋宪,他当初选择跟随高顺,只是为了吃饱饭,为了母亲和妹妹不饿肚子,跟随高顺之后,忠心耿耿,没出过大力,没立过大功,只是熬资历和熬时间,竟然也被册封为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黄巾贼出身、山贼出身以及水贼出身的人,有多人位列良将,被封为县侯,这是他们此前想象不到的,这让他们对高顺更加忠心耿耿。
    相对来说,十四虎将中许褚的出力最少,所以被排在了最后。
    他虽然高兴,但是心中却对兄长非常愧疚,若不是他,兄长许定也会封侯,便向高顺提出申请,宁愿不要封号,愿意与兄长平分食邑地。
    高顺感动于其兄弟情深,爽快的同意了他的申请,他与许定同享虎将之名,各分享两千五百户的食邑;调许定至扬州丹徒,担任力士营的别部司马。
    典韦被列为十四虎将之一,无人敢有不满,不管其跟随高顺的时间,还是战功,还是驻守边郡的时间,甚至是他的武艺,都非一般人能比。
    太史慈列为虎将,有些勉强,不过尚能被众人接受。
    而相对于太史慈,吕布却不好定位,此前他便是县侯,投降过来后便主动申请前往边郡,可是功劳寥寥,来的时间又短,让高顺为难很久;当初与他结伴的李肃和张杨等人都封了侯,若是不封吕布的话也不大好,他现在所处的五原郡和朔方郡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只要他没事,平州、并州,甚至凉州和雍州等都会平安无事,最终高顺还是根据其武艺,册封为十四虎将之一。
    吕布武艺高强,有诛杀李儒之功,人们并无不满,就是其他十四虎将也无提出异议。
    吕布虽然对高顺的册封非常满意,但是他却非常后悔,若是他与李肃和张扬一起加入高顺势力的话,他至少位列十四护军之列;唉,当时看走眼了,没想到那个未至弱冠的少年竟然成为今日的天子。
    魏续也非常吃味,吕布虽然封了侯,可是他连列侯都没有被封,相比李肃为十四虎将之列,与吕布同级,也是六千户食邑,而张扬的武艺平平,但也位列二十八良将之一;成廉也有类似的想法,真是后悔啊。
    马超没有封侯,但是他的父亲马腾已封侯,他发誓,要靠个人战功封侯,且要超过父亲;他在邺城住的时间很长,了解十四护将和十四虎将的水平,且他的师傅乃马贵,他定能闯出一番天地来。
    武官由于封侯者较多,照顾的比较全面,异议较少,并由此确立了武人的地位,以及高顺的统治基础;众人不满的是对文官的封侯,数量太少了。
    对于程立等人可谓功成名就,且已掌握重权,督促高顺称帝的目的已达到,收获到了胜利果实。
    只有陈琳因《受禅表》和《上尊号表》写的实在太好了,才被高顺额外封为侯。
    连陈群和钟繇都没有被封侯,这是士家大族最大的失败。
    他们暗中表达不满,对高顺篡汉极为不满,私下称呼高顺为汉贼,高顺对此却不知。
    商人也不满,他们跟着高顺这么久,为高顺立过汗马功劳,竟然无一人封侯。
    而高顺的后宫之中便有糜贞和甄宓两位商家之女,与没有后台的大乔和小乔同封为贵嫔,待遇只有两千石(月俸为一百二十石,年一千四百四十石)。
    由于没设万石的岗位,皇后的待遇为中两千石(月俸为一百八十石,年两千一百六十石)。
    黄舞蝶和蔡文姬被封为贵妃,享受的待遇为真两千石(月俸为一百五十石,年一千八百石),两人分别代表了文武两大派系。且黄忠和蔡邕皆为高官,作为她们的依靠。
    三台长官的俸禄为中两千石,三台副官和六部尚书的薪俸为真两千石。
    所以,相比来说,商人的地位虽说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不仅令糜家、甄家不满,连同卫家、苏双等人都不满。
    而高顺的根基是武人集团,故没有在意文官和商人的心思,现在,他正考虑如何对儿女们进行册封。
    世子的位置非常牢固,不仅是他年龄最长,而且其武艺文采以及政治等皆很得高顺喜欢,且其为嫡长子,其母为皇后,其舅父位列十四护将之列,皆为其牢固的根基,只要他自己不作死,一般不会被废。
    为了让世子尽快接班,高顺在登基之后,第一时间便册封其为太子。
    由于高顺废除了太傅、三公等职位,高顺便任命桓范为太子侍读,比两千石的待遇,为太子施恩留出了余地。
    三台长官和六部尚书,每月至少要为太子讲课一次。
    并且高顺给予太子很大的权力,可自行选忍太子宫内的官员。
    至于其他儿女,超过十岁的,皆有封国为食邑地。
    高顺忙于内事,却不知,由于他的疏忽,却为动乱埋下了伏笔,最不满的当属益州本地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