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6章 风起了 (感谢大家的打赏!)
    本章副标题:莫愁前路逼格低
    袁燕倏看着资料库里面最新出现的那本中国古代奇幻小说,觉得自己的逼格又上了一个层次。
    实际上,他的逼格真的提升了,不是因为这本中翻英,而是他原创的那篇《关于威廉二世的几个问题》……
    “boy,给我来一份《纽约时报》,嗯……再来一份《世界报》吧。”
    买报的东方人从没比他矮多少的报童手里接过了这两份报纸,随手夹在了自己腋下,以军人特有的步履走在哈佛校园的林荫路上(林荫dao这个词居然也是敏感词)。
    此时已经是华灯初上,这座美国顶尖名校里面自然也亮起了爱迪生发明的电灯。这位面目清秀,气质沉稳,就是长得太矮的亚洲人抬起头看了看大放光明的路灯,不由得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一阵寒风吹来,他打了一个哆嗦,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来到了一家小餐厅。
    进店之后,此人坐下来叫了一份简餐。
    “先生,你的咖啡。”
    “谢谢。”
    这位老兄一见到女招待转身招呼其他客人,立马就用缺了食指和中指的左手迅速地抄起桌上糖罐,像是变魔术一样把里面的砂糖一股脑地倒进了自己咖啡杯里面。
    他这两根手指头是在日俄对马海战里面丢的,还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叫做“八毛钱”。这是因为当时艺伎给客人修剪指甲一毛一根,而他只要付八毛就行了。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爱吃糖,不是因为他和袁燕倏这位无锡人一样爱吃甜的,而是想要以此“消耗”美利坚的国力……真是一个“可爱”的霓虹金啊。
    他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注意自己,吐了吐舌头做了一个鬼脸,然后皱着眉头喝了一口甜到发腻的咖啡,顺手打开了报纸看了起来……
    “纳尼?!触须布满全球的邪恶国度?!”
    “扫噶。作者果然就是那位牵涉进华尔街爆炸案的支那人……”
    “哟西。有这种见识和胆魄的人可称之为中国人了!”(注释1)
    身处马萨诸塞州的日本鬼子看到了中国人写的这篇文章,那么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德国鬼子自然也瞧见了自己学生写的好文章。
    “哗啦啦……”
    风变大了,不但把手中的报纸吹得哗哗作响,也让看报的人感到了一阵深入骨髓寒意。他竖起了风衣上的领子,顺手把报纸折好揣进兜里。
    钱德勒教授孤零零地站在法院后门的一盏路灯之下,虽然他的腰背依然挺得笔直,可是借着不算太亮的灯光,仍然能看清他的脸上的皱纹愈加深刻,鬓角也出现了更多星星点点的微微反光。
    比起上个月和袁燕倏商讨博士论文那位条顿骑士教授,他真的是苍老憔悴了许多。
    尤里安-钱德勒教授按了按自己的帽子心中想道,这个尼奥-袁啊,我当初怎么看出来他真的就是、就是、就是……这么一个中国人呢。
    他除了肤色之外,和真正的绅士一点区别都没有。实在不敢相信他居然和华尔街爆炸案有什么牵连。当然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他竟然为威廉二世辩护。
    自己的独子只不过发表了反对和德国作战的文章就被审判了,他现在这么做真的就是在自寻死路啊……
    等等,这个中国人可真的不是把自己小命当作玩笑的蠢货,蠢货还能赢了五十万美金之后眼睛都不眨一下地捐给纽约大学?
    人生经验丰富的钱德勒教授自然看得出来,袁燕倏的豪举绝对是一步“妙棋”,不得不为之的妙棋。妙就妙在既让那些和他对赌的家伙吃到苦头,又让他们连抱怨都不能抱怨,甚至还要反过来感谢这个中国人。
    至于五十万美金,自己的那位中国学生也应该明白这是一笔十分烫手的巨款吧。真要是一笔一笔地认真追讨,估计他现在不是躺在病房里而是太平间里了。
    一个熟读政治经济学,了解时势且洞悉人心的聪明人难道真的会自寻死路吗?
    如果我的学生看到了一些我这个老师没看出来的事情,那么也就意味着……
    意味着自己儿子的案子有了转机!
    “哐当!”
    法院后门发出一声闷响。
    从缓缓打开的门中一队法警押着几个犯人从里面走了出来。带队的那位警官一眼就看到站在那里的钱德勒教授。两人都微微地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那位警官转过头大声地指挥道:“先把这些犯人押走,这个犯人就坐下一辆车吧。”
    而“这个犯人”长得和钱德勒教授有五六分相似,这位典型的雅利安青年男性原本真的可以说是颇为英俊,可惜他现在一大一小的双眼和歪歪斜斜的鼻子,还有脸颊上的一大块狰狞可怖的伤疤,让这张脸看起来就像是做工粗糙的人皮面具,看着就不大舒服。
    大小眼是因为毒气后遗症,而鼻子和脸颊上的伤其实也是这位美国前陆军军官从法国前线得到的“勋章”。
    带着手铐的囚徒一点没有沮丧的意味,反而很是有精神地道:“爸爸,你来了。”
    钱德勒教授强自笑了一下道:“小尤里,你今天在法庭上的表现很好。”
    前美军军官耸了耸肩膀,无所谓地道:“只不过说一些战场经历罢了。要不是律师要我这么说,真是不愿意去回忆那些事情啊。”
    “不、不、不。”他父亲摆手道,“你让陪审团都很感动。”
    小钱德勒先生叹了一口气,问道:“对了,爸爸,你有报纸吗?我想看看华尔街爆炸案的进展。”
    “有的。”钱德勒教授把手中的报纸递了过去。
    他的儿子指了指报纸上袁燕倏带病写作的那张照片道:“听说他还是你的学生。”
    “是啊,他真的是我的学生。”(注释2)
    ………………
    注释1:这位仁兄是谁笔者就不用说了吧。按照史实,在这个时间点上他确实在美国哈佛大学里面深造。他在1919年抵达美国,并在同年底晋升中佐,并将与明年五月份归国。
    砂糖是一种制作boooom的原料,即使是在一战期间的美国,砂糖都是一种配给品。不过美国在1919年就取消限制令了。可是小日本那就不行了,所以这位仁兄到了美国发现砂糖都是免费的时候,那个羡慕嫉妒恨啊。每次喝咖啡那都是拼了命地加糖。
    我们的袁大师要亲日,那也得找个逼格高的名人来亲不是,总不见得莫名其妙地遇到一个日本女间谍。
    注释2:这位小尤里-钱德勒先生当然不是真实历史人物,却是本作的一位重要角色。
    因为你们懂的原因,我们的袁大师是不能亲身参与某些历史事件的,他不能参加**,也不能勾结或者坑一把苏联,更不能援共,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