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公看事情已经解决了,就出声道,“没事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担心沈清在族长和族老走了之后沈清会反悔,老夫人上前一步阻止到,“三叔公,那今天的事……”
“沈清不是说了会给你,你这是担心她说了的不算?你也就这点气量。哼!”对这个明显活的越来越糊涂的弟媳妇,三叔公还真的有些看不上。
“祖母放心,既然孙女已经在族长和族老的面前答应,就不会反悔,三天之内,就会将管家的东西都完整的送到您的院子。”
老夫人还是不怎么相信沈清的话,沈清又说了一句,“三叔公和族老都在,孙女一定会做到。”
老夫人这才相信,三叔公心如明镜也懒得理会这个糊涂又偏心的弟妹,直接招呼其他一起来的人离开,沈清有礼貌的亲自送他们离开。
安排好马车,还嘱咐下人在每辆马车上都备着暖炉,还叮嘱马夫赶路小姐,这才站在一边看着马车离开,马车里的族老好奇的看了还站在原地的沈清,之后才对着其他人说,“沈清是个不错的孩子,就是要强了一些,也没有什么不好。”
“是个好孩子。”对沈清印象很不错的三叔公笑着附和。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陛下都已经亲口说沈清就是未来的太子妃了,她竟然还这般的对待这个孩子,这都找回来一年了,还没有给沈清上族谱。”
“难道她还等着沈清跟太子大婚的时候别人抓住把柄?”
“真是糊涂。”
“是啊。”
马车里的其他族老纷纷附和,三叔公也不高兴的说,“我看呢,她就是顺当日常过够了。才会没事找事,现在还闹着给自己的儿媳妇儿,抢管家的权利。”
看着马车角落里面的沉默不语的老二有些后悔的道,“都是我的错,要不是我……”
“三叔,这都是命,命中注定我跟公国之位没有缘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说完闭上眼睛,明显是不想再说。
三叔公叹口气,“好,这都是命,我就不提了,不过今天来这一趟也没有白来,沈光耀的两个孩子都见过了,都是好孩子,以后咱们沈家能不能在起来,希望就落在这两个孩子身上了。”
“幸好他们都不想沈光耀母子。”
马车里的族老纷纷点头。
沈氏家族在云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大家族,在沈氏繁荣的时候,家族人人以自己的姓氏为荣,可是在庞大的家族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失儿走下坡路,沈氏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现在的沈氏连最后的国公之位都已经被陛下收回了。
本来族里的人还寄希望在沈光耀的身上的,可是他自己不知道满足,有赵氏这样的背景的媳妇,不知道满足,在外面养外室,生的儿子竟然比嫡子还要大上一岁,那个女子竟然还是先帝时候参与谋反的七皇子的外家,宁氏的嫡女。
因此没有了国公的爵位,连之位也降到了六品。
不过沈氏的下一代,沈光耀的一儿一女都有出息,儿子现在不满二十岁就有了少年将军的美誉,女儿也被当今陛下看重,要指给太子殿下。
只要这两个孩子好好的,沈氏还是有崛起的希望的。
等送走了族长和族老,沈清带着人回到自己的清荷苑,王嬷嬷过来找沈清,沈清没有急着询问,先让莲心给王嬷嬷端来了热茶暖身子。
过了片刻,沈清看王嬷嬷的脸色没有那么难看了,才开口问道,“之前我让嬷嬷准备的东西怎么样了?”
“小姐放心,三天之内一定给小姐办的妥妥当当的。”
沈清点点头,端起自己面前的热茶,喝了一口舒服的眯起眼睛,“刚才的时候沈月灵还在问我,用管家的权利换来了上族谱到底是亏还是赚了!”
“呵呵!”
这个时候回到老夫人院子的沈月灵和沈老夫人也在说这个问题,两个人都知道赵氏只是个摆设,真正管家的是沈清,这次沈清这么轻易的将管家权利象征的东西就这么让了出来。
一点都不符合沈清以往的性格啊。
老夫人有些担忧的对着沈月灵说道,“灵儿,你怎么看?”
“祖母,孙女明白您的担心,不过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她打的是什么主意,所以还是要等到三天之后才能知道。不过到时候交接的时候,我们还是多加小心,尤其住账本一定好核对清楚。”
听完沈月灵的话,老夫人还是有些担忧沈清不守承诺。
“祖母不用担心,要是三天之后她没有如约的递交账册和印信,到时候祖母就有充分的理由了。”
“对对对,还是我的灵儿聪明。”
“三天之后只要沈清那个死丫头,将东西交出来祖母就第一时间将你的嫁妆挪出来,等到你嫁给赵王的时候给你带着。”
听到老夫人说的嫁给赵王沈月灵的表情有些不甘心,“祖母,孙女只是侧妃。”
侧妃听着好听实际上就是妾室,根本就没有婚礼,更别说那些正妻应该拥有的东西了,老夫人脸上也流出几分惋惜之情,沈月灵自从被她接到身边教养,就一直十分的宠溺,现在孙女出嫁竟然是妾室,老夫人心里遗憾那也是正常的。
历来会看人脸色的沈月灵,一直能将老夫人笼络到自己的手掌心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让老夫人更加愧疚自己的机会,这样到时候自己的嫁妆说不定就会多上几层。
“祖母,孙女当年能被祖母接到身边教养,就已经是孙女前世修来的造化了,要不是祖母孙女现在应该和其他的女儿一样,为了家里干活,那里会像现在这样,从小就锦衣玉食,丫鬟伺候着,还有祖母的宠爱。”
“所以,孙女这些年从心里就一直感激祖母,要不然孙女也不会让赵王看上,亲自请陛下赐下婚约,虽然孙女进赵王府只是侧妃,可是赵王殿下是当今圣上的亲生儿子,还是赵王,如此,孙女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