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村就在防洪堤坝的旁边,不远,不到一刻钟,叶寒和于一就到了山阳县这处、因历史原因而错误遗留至今的防洪堤坝。
来山阳县的这几日,天难得放晴,未曾下过一滴雨,可即便如此,堤坝上浑浊发黄的洪水、仍几乎与堤坝平行,将整个水库装得满满当当,微风一掠掀起的微小涟漪、都能荡起不少的水溢过堤岸来。
叶寒见状,心惊、更心忧不已。
她在现代是学地质出身,工作后没少帮各地水利局、勘察地质修建水利工程,像山阳县这样低矮无用、且选址错误的防洪堤坝,根本就是个不应该存在的烂工程,她真不敢想象当遇到连日大雨不歇、洪水涌过堤坝一泻而去时,下游的村庄县镇、会是个什么样的人间惨剧!
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人间惨剧、已经在这里发生了无数次,这里的人早已习以为常,这是多么可悲、且可怕的一件事。
看着不断蔓延过堤岸的浑浊洪水,想起今日来高家村时、沿途所见的白骨遍野,叶寒在心里更加坚定了、要重修水库的决心!
可若要做成此事,则离不开那位郭太守的帮忙,而要找到那位离开多年、了无音讯的郭太守,又必须先找到于那位、与其同乡的姓何老头。
她们的运气不错,刚到防洪堤坝没多久,就遇见了巡洪回来的何老头。叶寒向其说明来意,披着蓑衣的何老头、提着一方似脸盆大的报信铜锣听完后,站在原地沉默了一下、但没有拒绝,然后带着她们回了茅屋说话。
茅屋破陋,几根木柱、几张破席,就随意拼凑成一个简单的遮风避雨处,哪像是人住的屋子,说是帐篷都太过勉强,而这位姓何的老人却在这儿、一住就住了十几年,实难想象他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何老头领了叶寒于一进屋,让他们随便坐,自己则放下铜锣解了蓑衣,然后提起一旁烧着的土炉上、煮着的热水,给叶寒两人和自己、泡了三盏苦茶,边喝边聊。
“你说你们来找我,是想问下十三年前的怀州太守、郭怀民的下落?”何老头端着茶主动问道。
叶寒点了点头回道:“听说您是余安镇人氏,跟十三年前的怀州太守、郭怀民是同乡,所以才会不请自来,跑来这里、想向您打探一下他的下落。”
见叶寒说话客气,待人有礼,何老头很是受用、便没藏着掖着,吐露心扉道:
“说起来,这位郭太守与我家先祖还有些源渊,他满月时我还抱过他,他是看尽了家乡百姓、深受水患的苦,是真正想为家乡出一点力、做一点事,要不然他当年明明考到了京城、有更好的去处,又何必主动回到怀州、这么个偏远贫困的苦地方。他是个真正的好官呀,可小老儿当年却为了点蝇头小利、带着山民闹事,跟他作对,着实不该呀!”
听后,叶寒不由吃惊,“十三年前,山阳县因换址建库、而发生的山民暴动,是您带头闹的事?”
回忆起这桩往事,何老头沧桑满布的老脸上、立即被后悔与愧意填满,然后垂下脸、点了点头承认了。
这还真是出乎叶寒的意料,可她也有些想不通,好奇询问道:
“听村里人说,何伯您自十年前搬到这儿,每逢下雨、您都会拿着铜锣去河堤巡洪,只要发现河水蔓延上河堤,就会敲锣提醒周围村子里的人、让他们赶紧逃难,为此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看您这么日夜巡洪、如临大敌的样子,应该是知道这处河堤、并不能阻挡洪水,那您为何当年却带着山民闹事,反对当时的怀州太守郭怀民、换址另建水库呢?”
叶寒这话刚问完,何老头浑浊的老眼里就冒出一片水来,边扯着衣袖擦着泪,边后悔道着当年的内情:
“小老儿家里世代住在余安镇的大方村,因村子坐落在大山上,地势高,所以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小,不像下面山阳县这里这么严重,所以当年郭太守要在鹰嘴山口修建水库时,我们这些坐落在山间的村庄、最初是不干的。
郭太守知道后,亲自跑到村子里、跟我们说修建水库的好处,说我们虽少受洪涝灾害,但村子坐落在群山里,若常年受暴雨冲刷,山上的泥石恐会整片滑落、淹没整个村子,不安全,让我们搬到山外的平原地区,还说那里已为我们备好了良田和屋子,只要搬过去就好了。
我们这些世代住在山里的村民、怎会不知住在山里的苦,谁不想搬到山外热闹、繁华的大城镇住,听到有田有屋、还有搬迁费拿,自是一个个都乐意,只是有些老人不愿意走,说搬走了是对不起祖宗,当时小老头是我们村的村长,还是我好说歹说、劝好他们,才答应搬到山外去住。
可……小老儿糊涂呀!有一天,有人拿了一千两雪花纹银给小老儿,让小老儿率领众人不搬,说事成之后、再给小老儿一千两银子做酬谢。
小老儿是个山里人,哪见过这么多银子,两千两银子,整整两千两白花花的雪花纹银呀,小老儿就算是种十辈子的地,也赚不到这么多钱呀!
小老儿因此被钱蒙了心,于是到处散播谣言,说县里分配的田、都是不能开垦的滩涂盐田,根本不能种粮食,鼓动着村民都不搬,还说如果搬出去,等水库建成后、村庄被淹了,就是想回来都回来不了了。
村民们不知真假,怕搬出去后没了退路,于是谁都不敢搬。而当时修建水库的工人、材料都已到位,多耗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钱,根本就等不起。
郭太守见村民反悔,着急得不行,于是亲自到每个村庄、挨家挨户劝我们搬,而我为了得到那两千两银子,刻意歪曲郭太守的话,激怒村民将他赶了出去,还带着气头上的村民、把他家在山上的祖坟给掘了。
郭太守得到消息后匆忙赶来,可也无事于补,他看着自家被山民掘了的祖坟,什么话也没说,也没处置那些山民,只是默默把自己祖先的骸骨拾起就走了,而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
听完当年山民暴动的真实内情,叶寒心里唏嘘不已,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不知道是该恨、躲在暗处使坏的宵小奸诈阴险,还是怪山民愚昧无知、被人利用,倒是对那位从未谋面的郭太守,她忽然理解了他当时的不易和心冷:
原本是一腔热血,真心实意想为家乡百姓做点事,没曾想,却反被无知的百姓掘了自家祖坟,这事搁谁身上、谁也接受不了,也难怪那位郭太守会选择辞官离去、远走他乡。
何老头泪不停,话继续,哭的、说的全是酿成苦水的悔恨:
“之后,小老儿拿了钱,便带着一家人全搬到山阳县,置办了大房子,还买了几十亩肥田,还给儿子娶了门好亲事,没过多久就得了孙、当了祖父,原以为好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可没过两年,山阳县发了一场特大洪水,连县城都被冲毁。
小老儿一家也遭了难,除了小老儿一人活了下来、其他人都没了,就连小老儿那刚满一岁的小孙子儿、也被大水冲走了,等找到时,小身子早被泡得发白、没了气。报应,都是报应呀!”
看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何老头,叶寒仍是不知该说什么,也许正如何老头所说、这就是报应,冥冥之中早有定数,都是要还的。
屋外,堤坝上的洪水不住漫过堤岸,耳边,老人悲戚的悔恨、久久不休:
“如果当年我不贪钱,没有带头闹事、反对郭太守修建水库,说不定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小老儿的一家也不会死,可当小老头明白这一切时,都太晚了。于是出于愧疚,小老儿便搬到了、离山阳县水库最近的高家村,每天拿着铜锣上堤巡逻、给周围的村庄报信防洪,就是希望能减轻点自己身上的罪孽。”
许是把多年压在心里的悔恨、都说了出来,何老头的情绪也渐渐恢复,待他止了哭,叶寒这才开口问道:“何伯,你知道那位郭太守现在在哪儿吗?”
何老头摇了摇头,“当年郭太守将自家先祖的骸骨、焚化撒海后,就带着全家离开了怀州。不过,我曾听去外地贩茶的乡人说起过,好像在湖州的文理镇见过他,也不知是真是假。”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年郭太守选择辞官远走他乡,是因为被自己的乡人伤透了心,所以若是想要劝他回怀州,到时还得请这位何伯出马。
叶寒于是对何老头说道:“何伯,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想请您答应。”
何老头今天虽然是第一次见到叶寒,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眼前这个说话温和有礼的妇人、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压人气势,让他说不出拒绝,于是低头回道:“这位夫人您有什么要小老儿出力的,请说便是?”
叶寒说道:“是这样的,我们在怀州碰到了难事,需要这位郭太守回来帮忙,但估计以郭太守的性子,应是不想再回怀州了。所以,若是可以,我想请您去湖州的文理镇、亲自跑一趟,请郭太守回来。您放心,不会让您白跑一趟,酬劳我会一文不少都付给你,而且到时我也会派随从与你一同前去。”
“……”,听了叶寒这请求,何老头立即犯了难,“不是小老儿不想帮夫人您,实在是这事……小老儿真的帮不了您。毕竟小老儿当年做的那些缺德事,确实是没有脸再去见他呀!”
何老头的为难、叶寒怎会不知道,她也不想强人所难,但这郭太守这事、确实是离不开他的帮忙,于是想了想将这事折中、缓和了一下说道:
“何伯,要不这样,这巡洪的事、我帮你找个人做着,你先随我回怀州城,至于去不去湖州见郭太守,等我们先确定了、郭太守在那里之后再说,你看如何?”
这次何老头听后,想了一会儿就答应了。
他也不是不怕被骗,也不是因为迫于叶寒、不知从何而来的威势,只是对当年犯下的过错、他这心里一直有愧,压在他的心里这么多年、都成了他的心结,若他们真能找到郭太守,他也想去见他一面,向他下跪磕头、乞求他的原谅,请他饶恕他当年犯下的罪过。
事情说定,当天叶寒回了易家后,就托易至明在村子里找了一个负责尽职的老实人、代替何老头巡洪,第二天去防洪堤坝交接完后,便带着何老头启程回怀州城。
而除了何老头外,叶寒也将易至明父女一并带了回去。
起初,易至明是有些不愿走的,毕竟家在这儿,亡妻也在这儿,舍不得离开,后来叶寒只说了一句,“你想让织织跟你一样,一辈子就待在这么个偏远、贫困的小村庄受苦吗”,易至明听后想了一晚,第二日一早便收拾好行李,决定带着织织跟叶寒回怀州城。
※※※※※※※※※※※※※※※※※※※※
无聊的剧情章让本就扑的数据雪上加霜,大家就这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