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〇二)田业卖质无禁
《金史·食货志·田制》曰:“民田业各从其便,卖、质于人无禁,但令随地输租而已。”此为地道之私有制,即所谓无制度也。《新唐书·食货志》述开元时事云:“初,永徽中禁买卖世业、口分田。其后豪强并兼,贫者失业。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案《新唐书·长孙无忌传》:长孙顺德,太宗时刺泽州,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占部中腴田数十顷,夺之以给贫单。《旧唐书·良吏传》:贾敦颐,永徽五年迁洛州刺史,时豪富之室,皆籍外占田;敦颐都括获三千余顷,以给贫乏。《新唐书》云:举没三千余顷。此亦令买者还地之类。租庸调法存时,自不得不然。其后租庸调法虽废,盖亦未颂言可以卖、质,北宋之世犹然,至金世,乃有卖、质无禁之说。《金史》此言,自有所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