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三〇九)汉时嫁娶之年
    (三〇九)汉时嫁娶之年
    古之欲蕃育其民者,大抵冀嫁娶之早。汉惠帝六年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书》本纪。是也。王吉言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汉书·王吉传》。其言固是一理。然知为父母之道与否,由于教化之废兴;民之夭寿,系乎生计之舒蹙,不尽由于嫁娶之迟早也。汉时嫁娶之年可考者:班昭十四而适曹氏,见其所作《女诫》;陆绩女郁生,十三而适张白,见《三国·吴志·绩传注》;皆较惠帝之令为早。盖时俗固尚早婚,惟贫人不及者,乃有待于法令之迫促耳。然则欲蕃育人民,而徒立法以迫之,亦非计之善者也。
    刘攽曰:“予谓女子五算,亦不顿谪之,自十五至三十为五等,每等加一算也。”此说颇近凭臆。攽盖疑自十五至三十,罪谪之不当相同耳。予谓自十五至三十,为生育之年,故不嫁者罪谪之。三十以上,生育之力稍减,故不嫁者又不罪也。